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满族始祖女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始祖女神的研究,在萨满教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从始祖女神的称谓、形态及有关的神话传说论述了这位女神。文章认为,从神称上来看,满族始祖女神应该称为“Futamama”(绳子女神——蛇神)而不是“Fodomama”(柳枝娘娘);女神的形态则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进行介绍,都是绳条状的神偶;神话传说中看,满族始祖女神是蛇神,而不是“柳枝娘娘”  相似文献   

2.
蛇与医神     
以蛇为药,在人类生命的长河中有着漫长的历史。古希腊甚至把之视为“医神”,当时的医疗标志就是以蛇为主要内容的。在希腊和世界医学文献上把阿波罗之子阿斯克雷庇亚称为“伟大的医神”,他的形象就是手持着一支长拐杖,长杖上缠绕着一条蛇。这种特殊的“蛇杖”是古代希腊健康和医学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纹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宇》和北宋的《太平御览》,成书于清代的《侯官乡土志》称:“叠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日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栽。泉州的“泉”,在闽南语系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4.
在原始宗教中,动物图腾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狩猎时代的“蛇”崇拜是图腾的最初形态,由“蛇”图腾向“龙”图腾的变迁,实际上是民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结果.“龙”的泛化,人类社会也从原始混沌状况进入有序的分工阶段,氏族首领也被作为英雄崇拜.实际上黄帝处在一个人神共处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疆域已经超出了远古部落的界限,结成联盟的形式,所形成的封建“酋邦”,已经初具了国家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词林偶拾     
智慧 “智慧”有几种神话隐喻:在希伯来人的创世神话中,智慧由知识之蛇带来,那是弯曲附地而行之物;在希腊人的英雄神话里,智慧女神雅典娜从万物之主宙斯头颅裂缝中诞生;在中国人的道德神话里,智慧之神受混沌(中央之神)善待,报之以开凿七窍,使混沌死亡。“智慧”也有几种学术说明:在希腊语中,“智慧”一词出于伊雄语,其义有三,一、聪明与谨慎,二、敏于技艺,三、学问与智慧。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说明是,“从智慧中引申出这三种德性:很好地思想,很好地说话,很好地行动。”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启生活在“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看来启的地理环境是两面有水,一面临沙,可见此处是经常风雨不调的(《楚辞与神话》虽然忽略了这一点)。他珥蛇乘龙,蛇、龙都与风雨有关,因而萧兵教授说启是晴雨之神应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壁虎的诞生     
誅背景重现在“画蛇添足”中,那位给蛇添上足的人一定是见过蛇的,他知道蛇是没足的,并且对蛇也是非常熟悉的。要不,他怎么能画得又快又好?可他为什么又要给蛇添上足呢?他在想什么?添上足后的蛇又会是怎样呢?誅想像火炬接力者徐慧云蒋靖男等誅编辑絮语“有足之蛇”竟会有如此不同凡响的精彩,同学们的想像力真的好奇特!小壁虎的诞生、龙的创始神原来都是那位“画蛇添足”之人的功劳,哈哈……快快步入本期的“想像时间”,你会感受到想像带给你的无穷快乐!BeijingchongxianXiangxianghuojujielizheBianjixuyu话说女娲创造出世间的一切后,觉得…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地理方位是用东、南、西、北表示 ,在古代则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来代表。如南京的玄武湖 ,位于钟山之后 ,故东晋初年被称为北湖。“玄武”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通常指北方之神 ,其具体形象是龟的身上缠绕一条蛇。因此 ,玄武湖实际上是北湖的意思。此外 ,唐朝长安的玄武门也是指北门。青龙是东方之神 ,例如位于东海之滨的历史名镇青龙镇。此外尚有青龙河、青龙塔等 ,都代表着它们的位置在东方。朱雀是南方之神 ,我国众多旧城的南门均以朱雀冠名。金陵的朱雀门、朱雀桥 ,长安的内街朱雀门等 ,都是历代著名的古迹胜地。…  相似文献   

9.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道篇》:“浴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通行本和现存河上公本《老子》“浴”都写作“谷”。《帛书》本和古河上本等作“浴”,证明这里的“谷神”主要指溪谷之神。当溪谷注满了生命之水,进入了一种永恒境界之时,它就跟万物的生殖器官“玄牝”(原指女阴)合二为一,成了天地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在超常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质量较低、特色湮灭、创新缺失、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实现科学转向,高职教育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成从“增量”到“提质”的科学发展,从“趋同”到“异质”的特色发展,从“知识”到“技能”的创新发展,从“做多”到“做精”的品牌发展,从“分散”到“集约”的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2.
“V的N”偏正短语是由动词(V)和名词(N)加“的”组成,“V+的”修饰、限制N。按照形式和意义相 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考察V与N在“V的N”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分析V与 N搭配上的语义限制,可以发现V与N有其各自的分布条件,即动性越强的动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 则容易进入;生命度越高的名词越难进入“V的N”结构,反之则容易进入。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语法学家多把forfearthat、lest以及某些情况下incase引导的从句归类为目的状语从句,本文旨在通过语义和例证分析论证forfearthat引导的从句为原因状语从句;lest和incase引导的从句在某些情况下亦应归类为原因状语从句。  相似文献   

15.
论中小学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效果难如人意,必须对之进行系统变革,表现在:教育理念由"提高素质"转向"改进实践"、组织力量由"官方垄断"转向"社会竞争"、课程安排由"理想全面"走向"专题深化"、组织形式由"专家主讲"走向"互动共享"、评价方式由"终结评价"走向"追踪评价"。  相似文献   

16.
乡土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新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在今天的乡土中国仍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然而,当代乡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差序格局”到“团体格局”,由“关系”到“身份”、“单位”,由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进而从身份分层到财产分层再到契约分层,使得“差序格局”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就是姻缘关系、拟似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渗入“差序格局”,导致“差序格局”所包括的社会关系范围在扩大;与此同时,“利益”亦成为“差序格局”中决定人们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李贺诗歌悲剧意识的审美从五方面进行了分析: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以此看出,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来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学自身从作品到文本的历程,是文学研究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移的历程,是由所指性的“谜义”、“奥义”、“本原”、“心灵映射”向“不确定性”、“边缘性”、“意义多元共生和相互依赖性”转移的历程,是主体(部分精英主体)支配下的文本阐释“一言堂”向注重对文本个体感受中的群言、杂语、平民化转移的历程,是由游离出系统之外、独占奥堂的经典作品向注重文本问性、文本文化研究转移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评价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以霍伊学校结构理论为基础,研究对比中美两套代表性教师评价方案在规则设计和权力结构两大维度的运作效果发现:中国方案更具备阻滞型学校结构的特征,美国方案更倾向于促进型学校结构的特征。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方案应实现以下几个转变:评价目的从"加强管理"转向"促进教学",制度安排从"依附嵌套"转向"独立自主",教师与评价者的关系从"对立被动"转向"双边互动",评价结果从用于"量化排名"转向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制度设计从"基于经验"转向"专业科学"。  相似文献   

20.
此研究以价值观辨析学派理论为依据,以403名10—16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刺激材料,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情感分享”、“行为倾向”、“行为重复”五项指征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在诚信价值观方面的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行为重复倾向的4项指征,但没有表现出具有情感分享的指征;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3项指征上,16岁的高中学生表现出低于小学、初中学生的倾向;一般情境和角色承担两种投射情境、有无诱因两种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在诚信价值观有关指征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