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王松的很多中篇小说将现实与梦幻、理性与荒诞交织在一起,扑朔迷离而又寓意深刻,人们的解读往往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是在平静沉稳的叙述中潜隐着一条主线,那就是作家焦虑意识。权力滥用与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的人性恶,使人产生对权力的警惕与自我反思,告诫人对权力的贪欲。作者以“恶”的方式急切地呼唤美好人性。通过对人灵魂和人性精神的关注。实现对整个社会人生的关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金瓶梅》小说中三位主要女性的一生遭际以及她们与男性的权力制衡关系,来探究在争取女性权力问题上的三种不同选择方式:潘金莲是人性之权的自觉追求,李瓶儿是家庭之权的半途而废,庞春梅是社会之权的饱暖思淫。三位女性无一例外的死亡结局,告示了本文的主旨乃是对人性弱点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3.
古今各种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都有意或无意以对人性的论述为出发点进行政治秩序的设计。人的这种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是权力在领导活动中具体运行的最高指挥机制。自古人性可分为善恶两类,两类人性与领导活动结合后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从人性恶的角度,论述权力与人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权力与人性关系问题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欲望的象征--西门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特定时代为背景,以商业社会、权力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物的行为方式、心路历程等方面,对西门庆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的很多小说都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大多都涉及到对无处不在的权力链条的剖析.他的部分小说也因此而得名为“官场系列小说”。尤其是刘震云小说《新闻》《手机》揭示了当下权力与舆论的错综复杂的缠绕关系.并分别分析了人性是如何在权力的控制下逐步走向异化的.在权力与舆论的联合操控下.群众由权力的赋予者、舆论的监督者一变成为被操控者。本文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批判和人的异化理论来解读刘震云的小说.揭示出人性是如何在权力的支配与控制下变得扭曲.并体现了作者对权力深刻的批判精神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对人性和权力的描述和剖析是莎士比亚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也是其文学成就的主要表现之一。《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其成功之处不仅表现在文学技巧的应用和语言表达上,更体现在其对人性及权力的深刻描写上。作品围绕王室权力的争斗,表现了人性在爱恨、道德、欲望中的挣扎,以及人对权力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各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其主流价值观念对人性善恶的认识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并在此基上形成了重外在制约和强内在约束两种不同的权力制约理念.当前和今后中国的权力制约机制建设必当充分吸收和挥两种权力制约理念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治进程的逐渐深入,权力法治成为当今时代权力治理的重要理念.但在我国法治建设中,权力异化现象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蔓延.造成权力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和社会原因,也有来自于人性方面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人的趋利避害自然本性是造成权力异化的深刻的人性根源.因此,在强化制度治权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公益意识的培育以及民本世界观的教化,最大限度遏制执权者非道德私欲的膨胀,从而尽可能消除权力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以权力为中心的官场人性、以利益为中心的市场人性、以情感为中心的情场人性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沦浪之水》对人性的深刻展示和挖掘,从而说明,《沧浪之水》不仅关注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和价值选择,更具有人性关怀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的小说始终深深的关注着人性,通常把思考的目光聚焦在世俗权力下的人性上。展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人性在世俗权力下的被奴役和蹂躏,在悲观和绝望中寄予了作者深广的人文意图。  相似文献   

11.
在世纪之交的官场写作中,莫言的短篇小说《倒立》独树一帜,小说通过一场看似平常的同学聚会,揭示了权力空间中人性的异化,小说的权力叙事以官场局外人的冷眼旁观层层深入,达到了无声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性之善恶中西方存在着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在权力社会,人性之善恶与其说是种事实状态,不如说是种价值选择。人性中的善使法治成为可能,人性中的"恶"使法治成为必须。一般认为,权力具有扩张性与侵蚀性,这其实是与人性中存在的弱点有着密切关联的。当社会还需要权力作为一种必要的"恶"存在时,为使权力正当行使以更好维护人民的权益,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对权力进行制度性的规制,提高权力拥有者为恶的成本,降低其为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领军人物,刘震云擅长以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琐碎生活和光怪陆离的官场权力关系,从而塑造出一系列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小人物。本文从人性、欲望与权力的角度来分析四类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最大的特色是反讽,刘震云以恣肆的戏谑,毫不留情地揭开被顶礼膜拜的"上帝"的神秘面纱,"上帝"从神坛走向人间。刘震云的小说分别从历史、权力、人性等切入点考察了人生存的虚妄与荒诞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进入现代以来,权力和金钱对人的异化和影响越来越严重。阎真的《沧浪之水》与王跃文的《国画》是我国两部典型的有关官场生存环境中的知识分子小说。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池大为和朱怀镜最终都选择了屈服,戴上了官场角色所需要的面具。官运亨通后的他们最终在"权力"与"人性"夹缝中迷失成为精神的流浪者。在"权力"与"人性"两极的摇摆导致他们在人格上的严重分裂,身处高位的他们不得不时刻面对心灵的煎熬和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16.
孔孟之积极人性观认为,人性有不断完善并有达到至善、成德的可能.孔孟以此为基点在政治理想上构建出明君清官统治的圣贤之治.由于孔孟之道过分相信道德教化的力量而弱化了制度的作用,长期以来,致使制度建设处于迟滞状态.这样,在制度匮乏的情况下,主要靠人性自律则无法抵御政治权力的诱惑,为政者的腐败就成了社会的常态.长期发展,民不聊生,百姓又无路可走,只有揭竿而起.暴力革命又无法长期遏制或根除政治腐败,虽王朝更替不断,社会却仍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孔孟之积极人性观最终陷入困境之地.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的作品侧重对现实生活图景中价值失范、欲望追逐以及人性变异的种种存在进行深度批判,努力对抗着在权力与资本笼罩背景下愈加走向歧途的时代精神,把遵循逻格斯中心主义原则编码后的整体性宏大叙述,以身体、家族、血缘的偶然性和差异性予以消解。这种深度批判并不是要寻求一种普遍的价值,而是致力于表现人性的分裂与扭曲,层层深人地塑造出深层自我和权力意志的纠缠与搏斗,  相似文献   

18.
李亚奇 《文教资料》2014,(18):14-15
没有永不扬起的尘埃,也没有永不落定的飞扬,阿来的一部《尘埃落定》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穿越时间与空间、大地与民族、生活与历史,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藏族集聚地区真实、丰富的生活画卷。本文通过对该作品中典型人物典型性格进行细致分析,探究不同阶级、不同人物贪恋权威背后的动机与真相,揭示权力桎梏下的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19.
在二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刘庆邦一直关注、探索着人性,不断向人性的深处掘进.他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写爱与美、恨与性,但并不以奇以怪取胜,体现了人物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刘庆邦对人性的切入点是善与恶,他在细节上的着力表现和善与恶的转化,使得人性单一但并不单调,强化了审美效果.他的这种孜孜不倦探索人性的做法在当前的文学创作背景下将不断显现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城》是余华面向现实转型的又一新作,向我们描绘了“文城”充满深刻寓意的空间以及空间元素。这些空间看似只是充当人物活动背景而出现,实则是作家将人物活动、情感、权力等巧妙融合的产物。从空间叙事角度,主要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等理论去观照小说中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揭示时代背景下社会风貌、人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等,从中可以看到余华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复杂人性的审视以及历史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