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地良心     
廖静 《中国教师》2003,(5):60-61
“鸬鹚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枯脂油,竟对老先生下手。”这个故事,自始至终在耳旁就是挥之不去的哀吼。即使世俗的贪婪竭尽能事去掩盖善良的天性,但渴望善良的人们仍祈求那么一丁点的天地良心......  相似文献   

2.
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活”。体现在教师的引导重在“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学生学会“觅”。如何处理好“放”与“觅”的关系?一、老师“放”是学生“觅”的前提,学生会“觅”是“放”的目的;二、教师把握“放”的时机,学生学会“觅”的方法;三、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学生“觅”有所得。  相似文献   

3.
时光的河水向前流淌,老先生的声音像一朵朵浪花,拍打着时间的河岸,也回响在我的心海深处. 家旁有一个说书馆,老先生便是那里独一无二的“名嘴”,小时候爱听故事的我自然是那里的常客. 记忆中,推开那扇黑油木门,里面定是座无虚席.一坐下,我会与老先生的“粉丝”唠叨上回的内容,有一番猜测甚至争论也是常事. 帷幕拉开,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先生探出头来环视全场,然后缓缓踱步到台前.只听惊堂木“啪”的一响,故事开讲了.  相似文献   

4.
心中的春晖     
离开我的母校白马湖春晖中学,尽管已有半个世纪了,但春晖的四山拥翠、曲水环抱的迷人风光,恩师们的满腹经纶和音容笑貌,以及当年那种紧张中有轻松、清苦中有甜美的校园生活,深深地埋在我的心中,成为一种挥之不去、令人神往的美好回忆。春晖的校园无大门无围墙。俞平伯老先生对此有日记云:“校舍不砌垣墙,而亦无盗贼,大有盛世之风。”其实,最值得称道的是师生之间无“心墙”,教师之间无“门户”之见。应聘来到春晖授课的教师,都各有专长能独挡一面,尽管他们的信  相似文献   

5.
《老年教育》2009,(4):49-49
花径 在江西庐山牯岭西谷。相传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一年春末到此游览,正值山下桃花已谢,而山上正盛开,即兴赋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花径从此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6.
困惑     
那天晚上,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语文学习》2010年1期),读到“前不久.季羡林老先生过世了……钱学森老先生过世了……任继愈老先生过世了.继承发展的大师何在?”感慨中,突然想起了唐承彬先生!  相似文献   

7.
在如怨如泣的弦歌声中传达出欲觅知音而知音难求的哀怨,诗人借假托之境表达“抚中徘徊,四顾无侣”的游子之悲.《西北有高楼》正表达了这种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情感——对知音的渴盼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虚”中觅“实”的解题策略有一些看似与虚数有关的题,但由于条件或结论的特殊性,常常可以避开虚数,将其转化成相应的实数问题来解决却事半功倍,巧妙获解·这就是“虚”中觅“实”的解题策略·【例1】(湖南师大附中2006年第一次高考模拟第13题)使不等式m2-(m2-3m)i<(m2-4m  相似文献   

9.
一、阅读下文《绿洲里的老先生》,按要求作文。一个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先生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先生就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他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老先生也同样反问他:“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先生便说:“这里也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先生为何前后答复不一致呢?老先生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喝同样的水,呼吸同样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快乐识字的空间,“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课程资源会“得来全不费工夫”。  相似文献   

11.
计、虑、谋、图、求、寻、觅 “计”本义是计算、算账,引申为盘算、思谋.与“虑…‘谋…‘图”同义,区别如下:“计”是个人心里盘算、计划,如《触龙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虑”是反复思考、深思而熟虑.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图”是考虑而后图求,如“弃旧图新”;“谋”是磋商、谋求,如《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图”“谋”都有“求”的意思,但“图”没有“磋商”的意思,所以“不谋而合”不说“不图而合”。“求”可表示“寻求”,如“缘木求鱼”.与“图”“谋”同义;也可表示“寻找”,如“刻舟求剑”,与“寻”“觅”同义。“寻”多用于找物,如“寻向所志”(《桃花源记》);“觅”多用于找人,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过.这种区分并不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12.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及其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恩格斯语)。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形”与“数”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所谓数形结合,就是“形”中觅“数”,“数”中思“形”,兼取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两方面的长处,掌握其联系,进行转化。数形结合既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解题的有效方法。希望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做数形结合的有心人,不断提高数形结合解题的能力。一、“形”中觅“数”,“数”中思“形”[例1]如图,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4和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分析观察图形,形中觅数,图中阴…  相似文献   

13.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处借香山居士的诗谈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与思考的问题。
  前不久看过一个《沁园春·雪》教学实录。有片段如此:
  生1:上阕写景,诗人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2:有实景、有虚景。  相似文献   

14.
公元817年春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与朋友结伴游庐山,作了许多诗,其中《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相似文献   

15.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是迂腐的老乡绅,儿子走时,他有许多临别赠言吩咐儿子记着,成双成对地很好听,什么“咬紧牙关,站定脚跟”,“可长日思家,而不可一日恋家”等等。方鸿渐知道这些话虽然对自己说,而主要是方老先生记载在日记和回忆录里,让天下后世知道他老先生怎样地教子有方。方老先生闲着无事,忽然发现了自己,这种精神上的顾影自怜,使他写自传,写日记,研究心理学的人一望而知他是“语文狂”。  相似文献   

16.
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同志就读于此;27年前,轰轰烈烈的全国“我们爱科学”活动发源于此。她创立于清道光年间,原名“冠英义学”, 寓意冠乎群英;1905年,她迁址常州市觅渡桥堍庙河沿,因而有了一个更具寓意的名字——觅渡桥小学。  相似文献   

17.
丰子恺在初次拜访深居陋巷的马一浮老先生时,还只是个十六七岁在杭师读书的学生,那时,听他与李叔同先生的谈话就如同一个“傀儡”在陋室中“摆了几个钟头”一般。再访马老先生时,丰子恺已是而立之年,那时正逢他初失母亲,陷于风木之悲而不能自拔,在听了马老先生的一番道理之后,自觉有愧,便“不问价钱跨上一辆黄包车”,匆匆离去。  相似文献   

18.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1)转折句,第二分句对第一分句是个急转。“千古”是古而又古;或说是久远的时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千古兴亡多少事”,词义相同。从本句看,似以第一说为简为宜,意思是“江山千古(如是)”,只是由于词的格律要求本句是仄仄平  相似文献   

19.
<正> 包弹 动词。批评。比如:工程质量高,哪个还会包弹? 宋代已有这个词(见《野客丛书》),元曲中出现的次数更多。 古时包弹既有批评的含义,还表示“破绽”、“缺点”的意思。如《董西厢》:“德行文章没包弹,绰有赋名诗价”。《金钱记》:“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掐。”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孙策     
历来评价三国人物时,对孙策的历史地位是重视不够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他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之名句,又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对孙权推崇备至。著名文学家苏轼在其不朽名作《赤壁怀古》中,尽情地讴歌了“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但对这位开创东吴基业的孙权之兄、周瑜之友——孙策,却似乎较少提及。本文试就孙策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