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育中的主导思想,激情、明理、导行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整个教学是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可以催化学生认知明理,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情感是激励学生道德实践的内动力,它为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起主架桥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情感作用,也就促进了道德行为的形成,从而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就必须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促使学生将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 ,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要做到激发感情这一点 ,必须让学生处于充满爱的情境中 ,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感情 ,接受教育 ,而不能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那么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怎样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第一 ,利用榜样激发感情。教学时教师必须先进入角色 ,用积极的情感创设最佳的课堂气氛去激发和调动学生…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而思想品德教育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的。为了很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过程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7.
任菊英在1988年第5期《湖北教育》上撰文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理”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而道德认识既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又是道德行为的先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把“明理”视为中心环节。怎样引导学生“明理”呢?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道德观念内化李丽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则包括对道德概念、道德观点的理解,对相应道德情感的体会,对行为规范的认同.以及把执行行为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道德行为作为思品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马春凤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心理成分。思想品德课所阐述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都是...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即导行),是提高道德认识(明理)和培养道德情感(激情)的目的所在,亦即明理、激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导行。二、导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情感寓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铁岭市昌图县曲家店乡中心小学校冷丽华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驱动力。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道德情感的正确与否和强弱程度,将表现为“升华”和“外化”的动力或阻力。...  相似文献   

13.
陶燕 《广西教育》2012,(9):82-82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情感因素,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挖掘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情感因素并不是很突出。如何挖掘情感因素用于情感教育呢?1.从小学生身上挖掘情感因素。教师在学校生活中研究和了解学生,是挖  相似文献   

14.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它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必须让学生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的情境中,让其自然地接受教育,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思想品德课要达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目的,不仅要在教学中晓之以理,而且要导之以行。下面谈谈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导行尝试。 第一、明确道理,以理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有效的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必须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的认识基础为起点王斌学生的认识基础,就是他们获取认识时原有的起点,或者说是他们获取新的认识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也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即以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知情意行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是支配道德行为的核心。道德情感则依附于道德认识 ,对调节道德行为 ,促进道德观念转化为道德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 ,只有当客观事物被人们所认识 ,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 ,而当人们对一定道德行为产生强烈的爱憎、好恶情感之后 ,才能从内心体验中明辨是非 ,提高认识 ,并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小学生尤其是这样。遵循学生品德内化的规律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着力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以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训教式”教学,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思品课的学习过程,让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划分成“明理”、“育  相似文献   

20.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张光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特制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一备课常现认真备课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课的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