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现场短新闻写出份量,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的新闻价值。因此,首先要打题材仗,把那些适宜写作现场短新闻的题材,纳入到这个新闻品种中来。这里,应克服一种模糊认识。目前,有些作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的重要性,误以为它是“小东西”,因而舍不得把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重大典型人物等题材写成现场短新闻,一味追求“头条消息”、“长篇通讯”。这样,就使得现场短新闻栏目里,很难得到表现重大新闻题材的稿件。其实,现场短新闻这一品种,已得到了读者的  相似文献   

2.
现场新闻的形式早已有之,大力推崇、蓬勃兴起当数1990年10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首届现场短新闻竞赛以来。提倡多写现场新闻,有利于改进报纸的文风和作者的采访作风。现场新闻有以下4个特色:一是时效性强,二是现场感强,三是写法灵活、精采,四是短小精悍。现场新闻的写作也容易出现一些毛病,如内容不够,描写来凑;新闻价值不高,读后令人感到小题大作,有些新闻题材本不宜用现场新闻的形式表达,却故作姿态,穿鞋戴帽,结果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怎样写好现场新闻?这里谈点粗浅看法。现场短新闻,顾名思义,一是重要新闻,而非“明日黄花”。提笔之前先得斟酌一下这件事有没  相似文献   

3.
当记者几乎天天都要写新闻,若要问一年写了多少新闻,恐怕连自己一下子也回答不出来。别看新闻写得不少,但要获个大奖却真不容易,所以,有的记者把采写出获奖新闻形象地叫做“沙里淘金”。如果每年都能淘点“金”出来,对做记者的来说,可算是可喜可贺之事。我做记者10余年,也淘得一点“金”,这其中1996年采写的《农民出资奖园丁》,荣获河北省好新闻二等奖,奖项虽不算高,但给我的感触却很深。我觉得要写出好的获奖作品,唱好“识金”、“抢金”、“掘金”的“三部曲”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4.
新闻好写,写好新闻就不那么容易了。“抓活鱼”,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好新闻。笔者将其归结为“五官”采写法。  相似文献   

5.
写新闻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对遇到的每一个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新闻也是这样,每一个新闻都有它不同与以往的地方,记者要做的就是写出新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6.
势,简而言之,就是章所表现出的韵律,是蕴含在章中的一种内在气质。打个比方,风推动着帆,帆看得见,风看不见。新闻的“势”,好比是风,在新闻里看不见但能感受到。势,是一种艺术,代表了作品的境界和品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作品中,其中发表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上的几篇稿件,被同行鼓励说是下了一些功夫抓出来的“珍品”,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如何才能写有一定深度的报道呢?我从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首先是从宏观上确定主题。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所谓"温度新闻",就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对人文高度的自觉追求,就是媒体从社会关照的角度审视和理解新闻事件,找到与基层百姓需求相契合的传播点。正如马克思在肯定"人民新闻"这一传统理念所说,"它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与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它把它在希望与忧虑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到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1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谈到文学形象时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文学和新闻有一点是相通的,即都是通过表现独特的个别来反映一般,新闻要写出新奇而重要的“这一个”。 首先,要辩证地把握全局。一般来说,雷同新闻  相似文献   

10.
作者原稿:杨尚昆与北京市共产党员共话“七一”“七一”的北京,晴空丽日,蓝天白云,天安门广场四周红旗飘飘,首都沉浸在详和、喜悦和蓬勃向上的节日气氛中。杨尚昆同志一早来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与北京市来自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共话“七一”。“我今天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与大家见面。”杨尚  相似文献   

11.
12.
张武 《新闻实践》2010,(6):32-34
不断壮大、创新的网络正对报纸发起日益激烈的挑战,报纸在新闻时效性、供给量上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如何化解这场逐渐加深的“网络危机”,成为当今中国报业最沉重的思考题之一。而基于网络时代兴起的“长尾理论”,则为报纸探讨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比较硬,概念、数字的堆砌看了让人头疼,如何让经济新闻实现软着陆,让读者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化“生硬”为可读、易读。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打台球要选取最佳角度才能够多进球,进准球。写新闻也和打台球一样,同样的新闻事实,角度选得准时,新闻就会靓起来,价值倍增。反之,选得不准,报道老一套、一般化,就会削弱新闻价值,是珍珠也容易混杂在污浊的鱼目中。对同一个新闻事实,记者采访和写作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新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今,是个信息发布的时代,时效、线索、题材等要素的第一手获得成为各家媒体夺取受众目光的焦点,这使得"快餐"式的新闻似乎成为流行的必然。然而,这种"快餐"也让记者队伍中普遍滋生出浮躁情绪,使新闻稿件变得思想没深度,语言无趣,读者不爱看。只有深入新闻现场,依据新闻事实去寻灵感、抓细节、搞策划,这样写出的新闻,才能真正打动读者,也最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6.
一些时政新闻记者常抱怨,天天采写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选题和内容,都很"老套",很难将稿子写活、写的有新意。其实不然,若善于发现并能抓住开会过程或领导调研、视察、现场办公等活动时出现的新线索,及时深入采写,同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7.
现场新闻与"现场"意识《西南铁道报》王振洪在新闻这个大家族中,现场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就在于"现场"二字。它规定着现场新闻的外延和内涵。从采访上讲,作者必须到新闻事实的发源地,从现场角度透视新闻,抓第一手材料;从写作上讲,主要靠第一手材料写稿,以叙述...  相似文献   

18.
有位通讯员,6年被县级以上各家新闻单位用稿600多篇,其中省级以上采用300来篇,1986年1月至1988年7月,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8篇。他就是江苏南通县平潮镇江海电容器厂的宣传干事孙建国。 100篇稿件石沉大海以后 1980年,孙建国服役来到部队,次年当了连队文书。通讯报道是文书的“份内事”,他就一个劲地写,见什么写什么,“拣到篮里便是菜”。40多篇稿件发出去了,一篇都没变成铅字。他无奈,硬着头皮再写,终于侥幸有块“豆腐干”在南京军区主办的《人民前线》报上露面了。他高兴也伤心:50篇中1篇,代价太大了。团部看他还有点儿“新闻细胞”,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新闻角度,怎样才能选择到最佳的新闻角度呢?《新闻学大辞典》注曰:新闻角度是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同一个新闻事实,记者采访和写作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新闻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比如梁有才的新闻稿《县委书记核产量》,原稿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让作品既通俗易懂,也引人"悦读",就要把新闻写出美感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应,达到最大的舆论影响力。新闻美在布局谋篇新闻作品美不美,首先体现在形式上。一则新闻要吸引住读者的目光,继而有兴趣读下去,首先要有一个足够能吸引人的标题。2012年3月29日,处州晚报第三版刊发了一篇消息,主题是"玉莲爱莲因爱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