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拜读了贵刊1999年第四期和2000年第一期刊登的陈礼和黄宗宏两位老师的“学生队伍一定要排整齐吗”两篇文章后,本人就此问题也有一点拙见,愿与二位老师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指正。笔者认为,“队伍是否要排整齐”不能孤立地看这个问题,要看教学的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地器材等因素。首先,教学内容不同,“排队伍”的要求也不同,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兴趣性强自制能力差,对教师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不能理解和配合,只有通过加强组织纪律要求培养他们的集体、社会的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而中学生、大学生就无须时时都“排好队伍”。  相似文献   

2.
在拜读了贵刊2000年第一期黄宗老师的《也谈学生队伍一定排整齐吗?》一文后,触发感想,在向黄老师学习之时,也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思想。一节体育课学生的纪律是否遵守了,最直观的体现在队列队形方面。老师在备课前就对大纲、教材有所钻研,其中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提出了利用队列、队形及队伍的调整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的要求。可见学生要遵守纪律,队伍要排列整齐和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教师的教学方向、教育观念如何转变,作为教育者培养出什么样高素质的人才,都值得教育者深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贵刊1999年第4期刊登的陈礼老师的《学生队伍一定要排整齐吗?》一文后,感触颇深,但对其所持的观点却不能完全苟同,在此仅就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谈一点拙见,愿与陈老师进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同行指正。首先,笔者以为,一节体育课除完成本次课基本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凡是体育教师上课时大都要求学生排队要整齐,这在一定时候是需要的,也是常规;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却要求一节课每时每刻都要队伍排整齐,我以为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对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体育课中离不开组织游戏教学和竞赛活动,这时的学生队伍就不一定要排整齐,因为此时的学生心理总想看看自己一方的情况,胜利(成功)了他们就会兴奋不已,队伍也不可能排得很整齐,如果我们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队伍排得很整齐,就会压抑学生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课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也许有人认为,体育课上学生队伍排得不整齐,教师会失去对学生控制。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只要组织管理得法,特别是什么时候该让学生队伍排整齐,什么时候可以让学生“自由”一些,火候掌握  相似文献   

5.
我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4期夏立君等两位老师的《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之后,认为夏老师等对体育教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同仁学习。我对文中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夏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6.
郝敬光 《体育教学》2011,31(2):65-65
看了《体育教学》2010年第9期张崴、徐涛两位老师写的“校园拒绝蛙跳”一文(P62页),感觉二位老师观点略有偏颇,很多观点与实际教学不符,这里笔者发表一点看法,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学校体育》一九八九年第一期、第二期相继刊出了陈钢同志“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提法不妥”和“再谈怎样认识体育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两文。读后颇受教益,现就两文的一些观点谈淡我个人的不同看法,以求教于陈钢同志。体育教学的本质与学为主体陈文认为“教师和学生同样是‘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括动的人’,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认识主体。”并进一步指出“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进行认识和实践,发挥主体积极性作用。”一句话,就是认为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相互依存的认识主体。我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从本质上讲,体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从一般认识过程来讲就是  相似文献   

8.
杨飞 《体育教学》2000,(6):35-36
最近拜读了贵刊2000年第4期刊登的刘丹、谭惠玲和夏锦阳三位老师的关于《对中学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的回顾和反思》文章后,触发感想,也谈一点自己拙见,愿与三位老师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指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的今天,对实施“专项选修课”的问题展开讨论,我们认为很必要,而且不但要在中学实施,就是在小学也同样要实施“专项选修体育课”。  相似文献   

9.
拜读本刊2002年第5期宋美萍、张杰两位老师的《赶快停止水泥地上的“蛙跳”练习》和2003年第1期崔显波老师的《也谈水泥地上的“蛙跳”练习》两篇文章,感触颇深,对几位老师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热衷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精神表示钦佩。但笔者认为前者主张停止水泥地上的“蛙跳”练习有欠妥之处。后者要求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落地缓冲技术就可以在水泥地上练习“蛙跳”,方法也过于简单。原因是:前者主张停止水泥地上“蛙跳”练习的不妥之处在于目前部分学校,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普遍以水泥地面居多,裸露的沙土地面少,甚至有的学校校…  相似文献   

10.
袁志欢 《体育教学》2011,31(3):67-67
笔者在《体育教学》2010年第3期上发表一篇文章《对一节“优质课”的反思与重构》(以下简称原文),引起了很多老师的阅读与思考,其中有两位老师对我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质疑。于是,笔者深入的进行“草根研究”,并基于研究撰稿成文,期待与各位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1.
<正> 辛思明同志在《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第1期“教学门诊”中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的问题。现根据我个人对此问题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几声看法,与辛老师共同商讨。 1.我觉得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2.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情感的分配,对每个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主导论与主体论思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有些人强调要“以教师为主导”。而另一些人则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体育教学中究竟以谁为“主”?许多教师都感到茫然。“主导”与“主体”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二者是否能统一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之中?是否一定要非此即彼?这确是困扰我们多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笔者试图对两种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的价值,以及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引起对这一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辽宁体育科技》1997年第4期学校体育专栏刊登了南京大学体育部宋杨同志的文章。题名为“普通高校排球专项课教学”以下简称“教学”,拜读之后,颇感大有可取之处,但又觉对本项课程的观点认识不同。“教学”一文主要观点为“学习战术增加比赛的实战能力”。虽与朱杨同志不同校籍,但授课对象都是普通系学生,以期与宋杨同志和同行们共同商榷。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身体的参与,学生能否动起来,是我们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当你的教学内容、示范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时,学生可能在队伍中就要进行模仿。我们在上课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示范刚结束,学生们就按捺不住在队伍中“手舞足蹈”,使本来整齐的队伍变得乱糟糟的,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制止学生们的这种行为。殊不知,这种行为是学生的天性,是他们主动学习的一种尝试,当轮到他练习时,事实上已不是第一次了;当其他同学练习时,他可能改变原来站的位置去看其他同学练习时的动作。所以作为教师对队伍的组织形式不能千篇一律,既要遵守一些必要的课堂常规,有时又要做到“乱而有序”。其次,体育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学生们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整齐地坐在那里,认真听讲、做笔记……因为体育教  相似文献   

15.
拜读《中国学校体育》2006年第2、3期赵、孟两位老师关于不计时的800米测试的文章,他们在教学中善于总结思考、采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令人钦佩。但在我近二十年的教学中却很少听到学生在中长跑测验的时候问“及格的标准是多少?”听到更多的是“100分的标准是多少?”的咨询。我认为前面两位老师的方法在大多数学生厌倦、恐惧800米这个项目的情况下可以激励一次测试,如果在实际中针对同一教学对象多次运用,就避免不了的会出现学生“集体作弊”和“弄虚作假”的现象。练习中长跑是为了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先声夺人”。那么,教师的开头语就要设法使师生产生心理共鸣,并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一、激发式开头。就是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然后师生共同探寻答案,引入正题。笔者在一次游戏教学,对学生提出规则时用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西游记》中不是有个唐僧和尚吗?唐僧为取西天之经,一路上经历了无数妖折磨难,是靠谁在保护他?”是孙悟空。现在我们要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拜读2011年第7期《体育教学》中钟恒炳和杨仲坚两位老师的文章《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不和谐"音符"及对策》,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本人对文中前两个观点表示赞同,唯独对原文第三个观点"未能把握传授运动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魂’的教学理念(以下简称‘原文三’)"不敢苟同,在此提出几点个人看法,愿与两位老师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真名老师在1999年第2期《体育教学》上发表的《从体育课教“紧急救护”想起、谈起》一文,感触颇深。真名老师从体育课教“紧急救护”——“三防”教学内容,一语道破了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紧迫性。下面我结合体育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2005年第2期刊登了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体育教学》2005年第4期刊登了刘苗老师的《也谈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形式主义》,2006年第1期刊登了高胜光老师的《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上课时大都要求学生排队要整齐,这在一定时候是需要的、必要的,也是教学常规。然而,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却要求一节课每时每刻都要排整齐。这样的体育教学,大多表现为严肃、紧张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课堂气氛的节奏、韵律没有体现出来,过于死气沉沉。我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