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刻,教师应该如何精心设计单元和课程,帮助学生发展理解能力?怎样把大量知识进行重新组织,使之能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把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引向知识的大门时,教师到底应起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魅力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师,他们工作努力,任劳任怨,也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但学生就是不愿和他们接近。这样的教师要搞好教学就不大容易,究其原因,是他们缺少一点儿魅力。何谓魅力?魅力就是能把人吸引到你周围的力量。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育人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较为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能够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具有魅力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3.
蓝岚 《中学文科》2005,(5):25-25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是作为知识和经验的接受者存在教师必须以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因此,相当多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比作演员,而把学生比作观众。那么,改革课堂教学,是不是就是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当观众呢?那么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谁都可以是演员,谁都可以是观众。关键在于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他主张,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临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  相似文献   

5.
顾银乔 《师道》2005,(2):44-44
如果有人给教师出一份考卷,问你在教给了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我相信百分之一百的教师会这样回答: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确,教会学生做人比教给他们知识更为重要。然而,我们的教师自己,是否都已经学会做人了呢?这是一个很值得大家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能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对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在进行课堂讨论中,学生能畅所欲言,不再畏惧教师,而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把对问题的看法能流利地表达出来。通过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在讨论中,学生互相分享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能使思维变得更积极、考虑问题更迅速。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还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意识,使他们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首先获得知识,在用知识装备自己生活的同时,让快乐充满他们的人生。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怎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呢?我认为,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快乐融入课堂,使快乐遍布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是新课程实施与扎根在课堂的根本。课堂上,以真为乐;学习中,以趣为乐;探索中,以智为乐。  相似文献   

8.
《教育情报参考》2004,(3):63-63
对很多——如果不是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是教育理想的楷模。教师向他们展示有教养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教师自己又有多少知识呢?我们要求高中学生每年都要掌握几门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内容。那些知识被认为是重要的,是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可是,当一个学生拿一个代数问题去问她的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老师要把课讲明白,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主动地获得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学生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较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权威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阅读与欣赏,认为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自己只能是“服从”阅读。有的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中的对课文的分析滔滔不绝地灌输给学生,把...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有时会觉得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或者根本没有把自己教授的知识听进去,或者貌似听进去了但是在做题时却老出现错误,有时学生似乎非常排斥自己给他们讲授数学知识.这种情形让这些数学教师很困惑,自己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是为了让他们成长,为什么他们却这么反感学习知识?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如果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被强迫学习的个体,他们就会以排斥的态度对待灌输给他们知识的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数学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学能力,使他们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使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数学思维获得发展,使他们能对知识进行创新性的使用。在素质教育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发挥教育主导者作用的同时,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价值观的指导,使他们能成为高素质的发展性人才。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实现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互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提  相似文献   

13.
提问教学法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提问教学法?我有以下几个思路。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带动他们的创造型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目标变成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具体而丰富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兴趣能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与劲头。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玄远的科学道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与每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如何把一些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应根据学生思维认知发展的水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情景,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灵活熟练程度,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顺应课改的过程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要把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考虑的前提,同时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主人的作用。学生在接触数学时,教师要让他们在情感和态度上都对数学持有高度的兴趣,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数学  相似文献   

17.
徐荔 《宁夏教育》2012,(7):137-138
学困生的心理大多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在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下,他们往往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自卑感。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可能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也不会有理想的学习成绩,更谈不上真正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最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金根 《广西教育》2006,(5A):45-45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都不一样。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不适于高考复习 ,与高三学生、教师无多大关系。有这种想法是基于高三不是传授新知识而是复习归纳旧知识 ,认为培养能力的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传授与积累 ,把知识和能力对立起来。确实 ,高三复习目的是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但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 ,准备为国家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呢 ?是答题的机器 ,还是创造型人才 ?高三强化输灌与题海沉浮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更牢、更乐于去掌握知识吗 ?其实 ,学生希望教师能以更优的复习方法使他们轻松跨越大学校门。那么高考复习怎样进行研究性复习呢 ?下面就关于…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