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瑾 《考试周刊》2012,(40):72-7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错误,然后指导他们改正,为了指导学生改正学习中的错误,我们可谓竭尽全力,直到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在认识上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把学生"不错"当成我们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缺乏一种主动积极的理念来对待错误,白白浪费了"错误"这一巨大的教学财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去统领教材,要用好教材,用活教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因而,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4.
怎样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宇华 《考试周刊》2009,(9):236-236
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师生从错误中可以获得新的启迪。教师需要有理智的"错误意识",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生成资源,当成学生很好的锻炼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林占盛 《教师》2014,(18):100-101
正"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把课堂当成了舞台,把学生当成了道具,把教案当成了剧本,把教学当成了表演。这种教学冷落了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资源,让教师失去可再创造的空间,对于学生主体尊重、个性的张扬更只是空谈。那如何促进资源生成,又及时捕捉并应对生成呢?  相似文献   

6.
角色变谈     
曾有一个智者就“快乐”送给少年四句箴言: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超然物外);第二句是把别人当成自己(设身处地);第三句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他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对自己负责)。人生能这样处理角色,自然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联系近十年的为师经历,仔细思忖这几句话,觉得回味无穷,联想颇多。不揣浅陋,把其移植到教学上,变成这四句话:把教师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把教师当成教师。自己以为,应该是很有启示的。把教师当成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的是更好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林雪 《辅导员》2010,(10):J0008-J0009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司令员,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优等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暂差生是道具,教师是导演,课堂教学也只不过是"导演"在精心排练一场场还算是精彩的剧本罢了。而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性"课堂,首先把学生当成"人",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且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相似文献   

8.
王新宁 《快乐阅读》2013,(10):93-93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譬如语文,除了一本课本外,就是一大堆练习,其它什么也没有了。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语文"的天地。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使其通过独立学习实现自己预定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0.
吴霞 《考试周刊》2010,(52):114-114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只重视自己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把课堂当成了传授知识的场所,往往将数学思维的活动、数学化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拒之于课堂之外,形成教师灌输多、包办代替的教法,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与实践的长足发展背道而驰,跟教育理论不能有机接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从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导就是教学中要富于艺术的学法指导,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太过于注重语文工具性的特质,把语文课堂当成单一枯燥的语言技能训练基地。语文作业设计也一度陷入了背诵课文、抄写拼音、默写字词、完成书本课后练习等误区。  相似文献   

12.
王志标 《教育》2011,(3):40-40
评职称,本来是对教师能力和资格的考核、评价、确认和肯定,但是有些教师却把它当成晋升的台阶和垫脚石;把它当成挣钱的敲门砖和突破口。这样不仅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相似文献   

13.
王珏 《儿童音乐》2014,(2):62-64
正范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它直接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优美的范唱,能架起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打开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捷之处,很多音乐教师把光盘当成了"法宝",把录音范唱当成"万能胶",离开它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教学。实际上,课件光盘的范唱效果远远不如教师自身的范  相似文献   

14.
王群 《语文天地》2017,(2):9-10
到目前为止,选修课"诗歌散文"模块教学还没有权威的指导意见可供借鉴。多数教师将诗歌散文欣赏当成必修文本类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做法是对设置选修课程的误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借《项羽之死》一文,谈谈"选择"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学认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传统课堂把处理突然"生成"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呢?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意义上,教师看到的错误消极方面较多,甚至有许多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而实际上,学生的课堂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错误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并订正错误,更要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让思维在错误与正确之间进行激烈交锋,创造能碰撞出璀璨的思想火花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取得愉悦的学习心理,让"错误"成为学生"乐学"的助跑器。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太过于注重语文工具性的特质,把语文课堂当成单一枯燥的语言技能训练基地。语文作业设计也一度陷入了背诵课文、抄写拼音、默写字词、完成书本课后练习等误区。这样既缺乏灵活的弹性,又  相似文献   

18.
如果教师把感情这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调动起来,渗透在作文指导课中,那么,课堂上"说"和"写"的关系就自然清楚了。"情动辞发"就是这个道理。 一、激发感情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其他形式作文,总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都存在一个"奉命作文"的问题,学生是被动的。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有感而发,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倾诉,是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教学理论既强调学生亲自尝试,又强调教师的精心指导,也就是既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教师"教"的指导作用正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过去许多教师总是埋怨"这个题目(或方法)我讲了不知多少遍,学生还是搞不懂,考不好,真是没有办法".其实他们仅仅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厢情愿地"灌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可想而知了.北师大一位资深教授曾说过,学生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