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铜一家,老老少少,将所有空闲都用在了芦花鞋的编织上。他们编织了一百零一双鞋。第一百零一双鞋是为青铜编的。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葵花也要,妈妈说:“女孩家穿芦花鞋不好看。”妈妈要为葵花做一双好看的布棉鞋。接下来的日子里,青铜天天背着十几双芦花鞋到油麻地镇  相似文献   

2.
苇花温暖     
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上提前飘落的雪.“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芦花则以清淡传神.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相似文献   

3.
芦花     
深秋季节,枫叶如丹,到山上看那红霞一片的枫叶,能得到如诗如画的享受。不过,假如你能驾舟湖泊,远眺那十里、百里的湖滩,见连片芦花飞舞,灰白色的芦花和天高、云溪、水碧、湖蓝的环境浑然一体,那气势也蔚为壮观。芦花可能在文人雅士的目光里,算不上是花,所以在唐诗、宋词里咏芦花者寥寥。芦花在八九月间开花,经过漫长的重阳、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第二年的清明,都一直在开花,花期有七个移月,什么秋霜、冬雪、朔风、冰封全不在话下,即便在“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里,芦花仍然一枝连着一枝,一丛挨着一丛,一片接着一片,一浪涌向一浪地守卫在湖滩上。  相似文献   

4.
爷爷奶奶家的隔壁有一只芦花公鸡,它老欺负胖母鸡,大头儿子看不公,帮过胖母鸡几次忙,可芦花公鸡才不怕他呢,反而啄胖母鸡啄得更凶。“我在这儿画过线了,你再敢过来欺负胖母鸡,我就对你不客气!”大头儿子用树枝在地上画上一根长长的线。芦花公鸡低头看了看,用爪子在地上扒拉几下,线就看不清楚了。“你——”大头儿子气得用脚去踢芦花公鸡的屁股,没想到芦花公鸡好厉害,它竟然转身追着大头儿子要狠狠地啄他一口,吓得大头儿子撒腿就逃。大头儿子爬到了一棵大树上,芦花公鸡围着大树叫着转了几圈后才离开。爬下树的时候,大头儿子的心还咚咚地跳着…  相似文献   

5.
芦花     
“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时候,从品川新桥之间的汽车窗口远远望去,沿洲崎向东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  相似文献   

6.
芦花     
"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时候,从品川新桥之间的汽车窗口远远望去,沿洲崎向东海,茫茫的一片,就是芦花之雪.  相似文献   

7.
学校南面,有一个东西长达20千米的芦苇荡。在一个深秋的下午,我步行来到芦苇荡,随手折了一枝芦花穗,端详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惊奇地发现:芦花穗是由一朵朵小芦花组成的,每一朵小芦花都像一把银色的小伞,又像一个耀眼的小太阳。在芦花的中心有一个细小的灰色花苞,它的周围有序地排列着一根根犹如蚕丝一样洁白的细丝,每条细丝周围缠绕着一团团毛茸茸的花絮。我小心翼翼地剥开了花苞,那里面藏着一粒褐色的种子,比芝麻还小许多呢!我想:芦花的种子一定也希望在其他需要它的地方发芽、生根,直至长成芦苇,最后开花、结籽的。于是,我轻轻把一朵朵…  相似文献   

8.
当秋天来临之时,池塘边的芦苇便戴上了白色的头冠,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芦花一簇簇的,犹如一个鸡毛掸子,也好似公鸡的尾巴。在这芦花飘飞的季节,池塘被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鸡绒被","鸡绒被"还不停地在水中打转。鱼虾在这个季节是特别高兴的,因为有了芦花这道美丽的屏障,它们就能躲过渔民的捕  相似文献   

9.
冬,走进芦花荡李风清三百里芦花荡,三百里鹅黄。丹顶鹤结队去南方踏青。冬,吹着口哨,大摇大摆走进鹤乡;摇得芦花似雪,雪似芦花,漫天的白雾茫茫……宁静被丹顶鹤带走了。繁忙被北风扬着鞭子送来了。哗哗的割苇机,裁剪不尽的金波金浪;刷刷的大推镰,哼起欢快的东北小唱。没有冬天的收获,难有春天的播种——当芦苇酿成光洁的白纸,雪花和芦花一起化作了纸浆;当丹顶鹤载誉而归,扎龙湖又生出春的鲜绿,茁壮……三百里芦荡,三百里鹅黄。冬,比金子还贵还黄的季节呀!【赏读】这首散文诗是写给小读者的,因而只有捕捉丰富有趣的意象才能唤起小读者的审美…  相似文献   

10.
小说《鞋》以及《西风芦花》是著名作家刘庆邦相继完成的两部短篇小说,因故事情节上的承接关系,《西风芦花》被视为是小说《鞋》的续篇。两篇小说实质上都围绕着一双布鞋展开,《鞋》中守明纳鞋时选择的"枣花"花型以及用心纳出的细密"针脚",完美地诠释了少女柔软细腻的爱情世界;时过境迁,《西风芦花》中的"我"和守明已是历尽人生的老人,可是那双一直留在身边守明的"布鞋"连同多年前的那份情感,却如同华北平原上的"芦花"一样美好动人,带给人无限的怀念与向往。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萧县有一个村庄,距今已有2700年历史,它的名字特别长,叫做"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村名的起源有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鲁国人闵子骞遭继母姚氏虐待。寒冬时节,姚氏的两个亲生儿子都穿着棉衣,而闵子骞却穿着芦花做的衣服。一次,父子四人坐牛车外出,闵子骞负责赶车。由于芦花衣不耐寒,闵子骞冻得直哆嗦,不小心将赶牛的鞭子掉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家里养了很多只土鸡。一个夏天的傍晚,奶奶喂鸡时,发现少了一只芦花母鸡。我们全家人集体出动。最后在仓房角落的草窝里找到了那只“离家出走”的芦花母鸡。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小说作家,芦花以小说《不如归》一跃成名,而后又发表《黑潮》等多篇小说、散文集和散文等,一时备受关注,其散文集曾多次被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引用。《黑潮》是芦花的长篇代表作品,是受到托尔斯泰影响后创作的,作品批判了政府的腐败,表达了对农民及妇女的同情,表现了很强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主要是引导学生鉴赏文本中所蕴含的战争小说的另类风格。这是一次基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又高于阅读、鉴赏战争小说的艺术鉴赏活动。故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激发学生乐读、善读、善品孙犁《芦花荡》浓厚兴趣之策略。一、灵动导入,诵读品鉴文本孙犁的《芦花荡》是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战争小说中具有另类特质的、颇具艺术张力的语言艺术。因为在  相似文献   

15.
渔客芦花     
<正>我认为,如果说世界上有永不凋谢的花,那么非芦花莫属。古人之所以折芦花以赠远,除了因为表达思念,还因为芦花即使被折下,也不会凋零,这是古人对友谊长存这一愿景的最好寄托。在创作以东北大地百年历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刀兵过》时,我曾专程到辽河口采访。辽河口湿地有世界上最大的湿地芦苇荡,旧有“南大荒”之称。  相似文献   

16.
杨鹏 《小学生时代》2012,(12):46-48
我打开门,外面已经挤满了记者。大家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芦花大母鸡最后究竟会长多大?我将爸爸的话原封不动地向记者转述。当记者们听说芦花大母鸡会长得跟太阳系一样大,而超级缩小剂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明出来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可怕的消息像风一样到处传播,全城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中。想到芦花大母鸡将会大到占领整座城市,人们纷纷收拾细软,做好了撤离城市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正喜欢芦花。想当然地喜欢,命中注定地喜欢。当然是在深秋。最好是在深秋的晚上,夜宿芦苇荡旁边的小木屋里,夜色中看到一片芦苇如鬼魅般摇曳着,沉沉睡去了。梦中芦花飞满了天,比雪还白。早晨起来推开窗,那必然惊艳的刹那—哦,是芦花,雪白的一片!就在那窗外,简直心惊,在微凉的瑟瑟秋风里,飞舞成自己的姿势。可真美。美到必然要倾颓的姿势和颜色。久久站在窗前,想把自己站成一株这样的植物吗?一定是在暮秋。秋天收梢了,那寂寞而绝色的芦花,悄然在寒凉中绽放了,一绽  相似文献   

18.
洁白的芦花     
久久地,我注视着窗外的几株芦苇,它们瘦弱的身子撑起一蓬洁白的芦花,在初春的风中摇曳。闭上眼睛,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家乡那一片茫茫的芦苇荡,以及那似雪一样的芦花,其实,我知道真正挥之不去的是对父母长久的思念。  相似文献   

19.
喜欢芦花.想当然地喜欢,命中注定地喜欢. 当然是在深秋. 最好是在深秋的晚上,夜宿芦苇荡旁边的小木屋里,夜色中看到一片芦苇如鬼魅般摇曳着,沉沉睡去了.梦中芦花飞满了天,比雪还白. 早晨起来推开窗,那必然惊艳的刹那——哦,是芦花,雪白的一片!就在那窗外,简直心惊,在微凉的瑟瑟秋风里,飞舞成自己的姿势. 可真美.美到必然要倾颓的姿势和颜色.  相似文献   

20.
《芦花》是一首描绘军旅爱情的歌曲,情感朴实真挚,演唱时需要较强的歌曲把握能力,融合自身的情感,才能稳定流畅地进行发挥,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实现情感的抒发。本文分析了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要求,以期为相关演唱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