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丽 《幼儿教育》2001,(10):14-14
从教师的角度看,“田野课程”强调尊重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从幼儿的角度看,“田野课程”强调主动学习并作深入探讨。在实施“田野课程”时,我们设法提高活动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引导孩子根据兴趣和经验选择活动,并主动运用学过的技能进行调查、探索、扮演、记录、自我评估等。如在“天气”主题中,有些孩子看了录像《小老鼠的朋友不见了》后画了各种“雪花”。此时,我们想引导幼儿剪雪花,可孩子们继续关注自己的活动,并没采纳我们提出的建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3.
毕丽丽 《山东教育》2020,(12):21-21
伴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慢慢地从重视"教师教"转变为"幼儿自主学",从以往"知识经验的传授"转变为"游戏和生活经验的体验",从整齐划一的活动学习转变为更加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们玩区域游戏,也要注重主题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相互并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4.
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师生之间共同有深度地探讨一个主题。通过师幼自主探究等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形式,可以加强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与调整“追随儿童”的同时,促进教师不断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可以丰富幼儿自身学习生活的经验,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学习,引导幼儿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成功与发展。一、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年龄特点形成主题在主题预设前,我们常讨论以下几个简单的问题:这个主题对幼儿来说有趣吗?主题是否来自幼儿生活?是否建立在幼儿知识经验的…  相似文献   

5.
探索性主题活动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活动,在小班年龄段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探索发现的兴趣很浓,但由于小班的集体活动时间比较短,很多探索性活动,幼儿的兴趣切入点、探索发现点不一样,教师无法在一个集体活动中开展,再加上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在单纯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很难满足每个孩子的探索需求,为了满足孩子们不同的探索需要,我们试着将探索性主题与科学区域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一主题中我们进行了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6.
两次迁移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8.
三言两语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9.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2.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5.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俗话说:“好孩不闲,懒孩不玩”。儿童爱玩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要引导他们“会玩”,玩得有意义。 我们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就“寓学于玩”作了两年多的探索,收到了初步成效。 课内学中有玩 教《沙与土》这一课,我们为每个学生准备了杯子、水和两只分别装有沙和土的纸袋。上课就让孩子们玩,在玩中研究“土和沙有什么不同?”课堂上热闹非凡,有的把沙和土倒进装水的杯子里,有的将沙和土放在手上搓,有的和泥捏小狗小猫,有的用沙或土去擦铁文具盒……,等他们玩够,教师组织研讨,孩子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2008,(9):42-43
在中班“磁铁”主题活动中,赵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完“磁铁找朋友”活动之后,在科学活动区投放了“鸭子戏水”的新玩具,目的是让幼儿在玩儿中充分感知磁铁隔物吸物的特性。结果,有的孩子看到新投放的玩具不知所措,有的盲目操作。于是,有的教师提出,活动区玩具是物化教育目标的操作材料,投放新玩具时告诉幼儿最基本的玩法,才不至于出现幼儿盲目探索。有的教师则提出相反意见: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探索,教师的引导才可能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才可能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困惑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沉浸在“玩”中,说明教师设计的活动激起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因此,我觉得集体交流可暂缓进行,可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引发孩子们思考、探索。如自由式的交流。教师以同伴、朋友的身份介入活动,注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华章》2011,(36)
蒙台梭利说过:“没有所谓的好方法,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成长的自然法则,因此,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发现孩子的自然本质,同时帮助他正常发展.”幼儿的学习活动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景,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幼儿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往往正是儿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扮演好“授人之渔”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关注活动中幼儿的发展表现,在适宜的时候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以提升幼儿自主活动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