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66):161-162
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衔接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小衔接的工作主要落在幼儿园大班教师教学的内容中。幼儿时期作为幼儿教育启蒙的阶段,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小学属于知识储备、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文章就幼儿园大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教学策略,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林宜真 《教师》2023,(2):90-92
幼小衔接是幼儿适应小学集体生活,迈向下一人生阶段的重要过程。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陌生环境与集体,使其在幼小衔接阶段产生较好表现。基于此背景,文章在阐述幼儿园培养大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的前提下,对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要求幼儿园明确一日生活价值,重视领域课程,同时关注家庭、社会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并从三个角度提出了可行之策,以期优化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少年世界》2008,(4):15-17
在幼儿园大班,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学习和小学紧密地衔接。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教师又应如何引导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小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巧莉 《教师博览》2022,(36):85-86
切实做好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必须明确园所幼小衔接的现实问题,积极探寻切合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现方式,强化各方科学衔接的意识,切实提高幼小衔接的成效,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较好地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关键所在。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也是小学教育的起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  相似文献   

6.
幼小衔接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近年来,各方都非常重视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低年级的衔接问题。但是,有些单位和家长的做法比较偏激,将幼小衔接看成是幼儿提前接受部分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盈盈 《家教世界》2023,(36):58-59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双向衔接,也是幼儿园大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然而,目前幼小衔接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悖,阻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我们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大班是幼儿上小学的准备阶段。本文从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幼儿合作交往能力、责任感、时间观念的培养、家园配合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幼小衔接的策略,以期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9.
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前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转变“角色”,培养入学意识,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同时,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十分了解,感到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不让你念幼儿园了,早点把你送入小学……”,这就造成孩子对上小学的恐惧心理。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使之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首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介绍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带幼…  相似文献   

10.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屈指算来我已在幼教战线工作了16个年头,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带大班。由于大班孩子面临着上小学的实际问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我们大班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近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知识获取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将获取的渠道寄托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1.
陈洁 《考试周刊》2024,(16):147-150
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旨在让他们逐渐成为独立、自主、负责任的学习者和生活者,为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立足于幼儿园教育实践,以幼小衔接为背景切入点,从概念及内涵、原则及策略等方面入手,针对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旨在为幼儿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时提供必要的能力和素养,为其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幼小衔接"工作不太重视体育"幼小衔接",文章提出要重视体育"幼小衔接"的教育作用,基于调研对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幼儿园应该通过开设园本体育课程,组织丰富、有趣、有挑战性的户外室内运动等途径,引发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支持大班幼儿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必要的身心准备。  相似文献   

13.
幼小衔接期是指幼儿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此时,应做好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实际上,目前往往是幼儿园和小学不通气,各行其事、互不了解,使得幼儿入小学初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如何通过素质教育,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笔者认为:加强幼儿园和小学的交流与沟通,体现“双向衔接”;要重视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以达成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提高儿童在幼小衔接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庄秀萍 《成才之路》2023,(20):105-108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向小学生身份转变的重要过程,也是其学习生活的重要转折期。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可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目前,幼小衔接广受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关注,但就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存在一些误区。如何走出误区,提高幼小衔接质量,是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思考的问题。具体策略有:遵循幼儿发展特点、树立正确衔接观念,依据衔接工作规律、突出衔接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明确有效衔接点,以此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推动幼儿园教育及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原因,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脱节等现象严重,无视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儿童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农村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教师应找出适合的方案与对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农村幼儿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标准。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到底怎样过渡到小学,小学到底怎样衡量幼儿园的孩子,她们的尺度是什么,他们之间如何衔接等,是目前家长乃至学校、幼儿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谈到幼小衔接问题时首先应了解:衔接、幼小衔接。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那么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怎样做。  相似文献   

17.
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以及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幼儿在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在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健康领域“幼小衔接”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对大班幼儿在心理、知识、实践等方面提供帮助,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接下来顺利走进小学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严莉 《考试周刊》2015,(31):180-181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重点工作,如何做好衔接工作,让幼儿从身心两方面都能很快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是幼儿教师必须解决和落实的问题。做好幼小衔接需要在幼儿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工夫,本文主要介绍将幼小衔接工作落实于教学、幼儿日常生活、社区及家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对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在提高幼儿自主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幼小衔接阶段的顺利过渡,为小学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基础性理解着手,全面论述了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关于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在儿童视角下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分析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选择两所幼儿园的36名大班幼儿进行访谈,发现幼儿对小学充满渴望,但对小学面临的挑战没有足够的认识。笔者认为需要从知识储备、社会交往及遵守纪律等方面做好学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