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喜欢让幼儿画主题意愿画,因为它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春节刚过去,趁着小朋友对节日印象还深的时候,我让他们画一幅“愉快的春节”主题意愿画。“假期小朋友一定过得很愉快,你们能不能把在春节里看到的新鲜事画出来呢?”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小朋友就手握彩色笔在纸上“大刀阔斧”地画了起来,有的蹙眉托腮地凝思。哦,他是在回忆节日里最高兴、最有趣的一件事呢! 我巡视了每个小朋友的画,发现有些幼儿画了又画,直到画面填满为止,缺乏主题。这是因为幼儿时期具有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的特点,他们的想象常依赖成人言语的描述。于是,我启发小朋友:想想春节干了些什么,春节时爸爸妈妈带你去什么地方玩了?这样,小朋友意愿画的主题趋  相似文献   

2.
幼儿喜欢画人,但不会画人物的各种动态。怎样使他们能画人的各种姿态,提高他们绘画的兴趣呢?我使用“活动人”作教具(图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幼儿以做早操为题作画时,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正面“活动人”。幼儿可用“活动人”摆出许多做操的姿态,这样他们可以根据“活动人”的姿态再画下来。小朋友们学了这种方法,一般能画出儿童做操时的三、四种姿态,有的小朋友画了11种不同的动作,画面十分生动。教幼儿以“跳绳”为题作画时,我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正面“活动人”和一段毛线,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识字教育中,要克服“看画读音”而不是“看字读音”的不利因素。要针对幼儿认知和心理特征.要选择合适的图书,将识字同阅读结合起来,要多识高频字等。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去大(1)班代一节美术课。为庆祝“三·八”妇女节的到来,我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画“我的好妈妈”,并告诉他们画好后就作为礼物送给妈妈。 小朋友都拿起画笔兴奋地画了起来。有的还一边画一边轻轻地嘀咕:“我的妈妈是戴眼镜的,头发是长长的。”“我的妈妈是开摩托车的。”“我的妈妈……” 突然,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呆呆地坐着一动也不动。走过去一看,她面前的纸上什么也没画,就问:“你怎么啦?你看,别的小朋友画  相似文献   

5.
识字游戏就是通过游戏这一幼儿最喜欢的形式,使幼儿感知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字,对字产生感性的认识。儿童早期识字行为的发展是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与幼儿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尽管学前阶段是以发展口头语言——听、说为主,但在生活中幼儿表现出了一些“认”、“读”的要求,例如,他们通常对周围环境(房间里、书桌上、幼儿园里、书店里等)的书本和文字做出反应,在成人给他们念书、朗诵儿歌时,也会煞有介事地看书上的字。  相似文献   

6.
刚毕业时,我分配到一所农村幼儿园,教的是大班。开学不久,一次我让幼儿自由绘画,但所有幼儿画的却是同样的内容:一间农村的房子,房子一边是一棵苹果树,另一边是一个幼儿在做操。我的心一下缩紧了,这是我小时侯画的呀,现在的大班幼儿还在画这个?我顺手拿了一盆花放在讲台上,说:“小朋友,我们今天画这个好吗?”他们都摇头,说:“我不会画。”有的说:“老师,你画在黑板上吧。我们可以跟着你画。”我感到非常震撼,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本人从几年来在美术课实践教学中的探索,谈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书法课上 ,我在教小朋友写毛笔字。不久 ,一位小朋友写完了 ,他跑到我身边把本子递给我 ,说 :“老师 ,我把字画完了。”我一惊 ,写字怎么能说是画字呢?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区别 ,但两者所担负的教育功能是大不相同的。就凭这一个“画”字 ,我觉得这堂课我是上得不成功的。部分幼儿在思想上对书法学习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他们以为书法课就是美术课 ,写毛笔字就是画画。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他们在练习时没有注意写字的要求 ,随意性很强 ,写横就是画杠杠 ,写点就是涂黑斑。这样 ,既歪曲了书法教学的基本目的 ,同时对幼儿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8.
黄怡小朋友是班里的“小画家”,最喜欢画马和三毛,在黄怡的影响下,许多小朋友都热爱“三毛”,喜欢画“三毛”。一次,几个小朋友围着黄怡看他画马,一会儿几个人就吵起来了,一个小朋友把黄怡的铅笔弄断了,黄怡向另一个小朋友借,他不肯,两人就抢起来了,闹得不可开交。对此,置之不理或强加命令都是不行的。我急忙在一张纸上画了一幅三毛借铅笔给小朋友的图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问他们:“老师画的是什么?”他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有的说:“三毛帮助别人。”有的说:“三毛是个好孩子。”刚才不肯借笔的小朋友也不好意思地对黄怡说:“我把铅笔借给你,你画吧!”我望着融洽的充满友好气氛的情  相似文献   

9.
一些报刊上经常报导这样那样的“神童”,最多见的无非是两三岁的幼儿能认识几百、几千个字,能背几十首诗等等。不少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买了大量的书本,教孩子识字数数,有的甚至为自己的孩子“冥顽不化”而苦恼。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了孩子对识字计数的厌恶。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的体会的。  相似文献   

10.
孩子们看汉字就象看一张简单的画,尤其是进入大班阶段,他们对文字的兴趣逐渐变浓了,常看见小朋友在看图画书的时候对汉字加以猜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争论,有的干脆跑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字呀?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孩子们内心深处对汉字有一种强烈的探索和认知欲望,因此,我便从孩子们最乐于了解的汉字入手,逐一创设了一个识字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实践告诉我,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教儿歌,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果。在教《粗心的小画家》时,我按儿歌内容,画了这样几幅画:(见下图。)课上,我请小朋友认一认这是些什么动物?观察了一会儿,小朋友都嚷起来了:“老师,画错了!画错了!”小朋友一一指正后,我就告诉他们:“这都是丁丁小朋友画的。他对别人把口夸,说他什么东西都会画。可是,八条腿的螃蟹他  相似文献   

12.
创意贴画     
本学期,大一班美术课由我上,这个班的孩子们喜欢画画,而且有的孩子还真画得不错,不过每次美术活动过后,总有绘画练习纸被扔到垃圾筐里,我看着被孩子们扔掉的画,真有点心疼。几天前我不经意地翻看幼儿的练习画,灵机一动,何不变废为宝用废画进行创作呢?于是我挑了几幅画剪下上面的各种图案,重新组合粘贴起来。美术课上,我拿出粘贴好的作品让幼儿看看这幅画是谁画的,大家都说“:这不是画的。“”那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有的说剪的,有的说是拼的,还有一个孩子说:“这是粘贴画。”嗬,还真有明白人呢!“好看吗?”我问“,好看!这些都是从哪里剪来…  相似文献   

13.
照镜子     
有的幼儿午睡起床时,只顾了动作迅速,衣服、鞋子常穿得不符合要求。我就想了个照“镜子”的方法,对他们说:“我是一面大镜子,要来照照小朋友,看看谁的衣裤穿得最整齐。”我有意走到那些未整理好的小朋友面前:“我来照照永林小朋友,你的衣领不见了,我来帮你找一找。”“我来照照张伟小朋友,你的鞋带未系好,请你自己系系牢。”小朋友见状也争做起小镜子,照照别人,或请别人照照自己。以后我还和小朋友一起编了几则顺口溜,如“小镜子,照一照,  相似文献   

14.
夜里下了雨,校园里低洼的地方湿漉漉的。一些小朋友围在一起,我以为他们在做游戏。这时,一位孩子跑来对我说:“老师,巴冒和一些小朋友在操场上捉蚯蚓,还把蚯蚓抓在手里吓唬人。”“咱们也去看看。”我对身边的小朋友说。孩子们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扯着我的衣服,跟我来到正在玩蚯蚓的幼儿跟前。  相似文献   

15.
李红 《辽宁教育》2006,(1):75-76
本堂课中,有两处设计是自己满意的,且上课的效果也不错。首先是在进行识字的时候,我能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生会留心商标牌上、广告灯上、门牌、电视里、课外读物上的字。因此,这节课上到识字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我问:“小朋友,今天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认识”,学生早已等不及了,一边回答,一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终于等到说的时候了,有的说“宫”是在上数学课时讲到“少年宫”时认识的,有的说“临”是临平的临(临平是我们地区的县级镇),有的说“伟”是班级中小朋友“方智伟”、“李佳伟”的“伟”,又有的说“府”是从电视中看到的“王府”的“府”。当然也有现学现记的,利用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进行识记的。但总的来说,不管是这堂课还是自己以前的课,识字是孩子们喜欢的一个环节,是他们充分展示课外识字成果的时候,同时这也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识字的要求,多认多读,多到生活中认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先让幼儿尝试,再指导或参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让幼儿得到正确的知识、经验,避免让幼儿出现错误。其实,先让幼儿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教师再指导或参与,会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积极愿望。在“六·一”前夕,我让孩子们画一幅“全世界小朋友庆六·一”的命题合作画。结果孩子们第一次失败了。因为,当我把一张大纸呈现在他们面前时,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出画笔画开了。当我把他们画好的画展示出来时,问题出现了:画纸的中间一片空白,小朋友的画全在画纸的四周,要看清楚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则需把画纸转过来,转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孩子们经过…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上语言课,幼儿学习了《专业户》这首儿歌。儿歌学完后,我便问:“小朋友,儿歌里的小朋友好不好?”“好!”幼儿齐声回答。“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什么?”小朋友争着回答:“向小朋友学习不乱花钱,把零花钱都存到储钱罐里。”我问:“你们是怎样做的?”这时,我看见一部分幼儿面带愧色,低头不作声。我趁机告诉他们:经常向家长要钱买零食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师也不喜欢。并告诉他们哪些东西该买,哪些东西不该买。衣服只要不小、不破、干净就可以穿。我还给他们讲《卖火  相似文献   

18.
笔者发现有的幼儿园在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那么正常的现象:譬如,个别小朋友饭吃得慢,老师和保育员便给幼儿一调羹一调羹地喂饭,一口还未咽下,一调羹又送进幼儿嘴里一边还大声叫:“快!快!往下咽,吃得慢的就别想睡午觉。”再譬如午睡时,许多教师亲自替小朋友解钮扣,脱衣服,而有些小朋友明明自己能穿脱衣服;上美术课,个别小朋友画得不是很理想,老师就一声不响地在画上添上几笔……仔细想想上述现象,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教育者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替幼儿做了许多理应由幼儿自己做的事情。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幼儿园教育中的“短期行为”。出现这种短期行为之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在于教师自身。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得到一点好评,就在孩子的画上“加工”一下;或者认为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麻烦,不如为幼儿代劳省力,等等。幼儿教师出现这样的“短期行为”实在是不应该的。它将对幼儿产生极大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识字教育中,要克服"看画读音"而不是"看字读音"的不利因素。要针对幼儿认知和心理特征,要选择合适的图书,将识字同阅读结合起来,要多识高频字等。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下午我带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教幼儿玩“贴人”的游戏。可孩子们到了场地上后,有两个小朋友在墙角边发现了两条蚯蚓,并一下子喊了起来,接着许多小朋友也都围了过去,有的叫,有的喊,有的直拍手,还有的要用脚去踩,吵了起来。我忽了,连忙大声说:“小朋友,我们要玩游戏了,快来排好队。”可是他们理也不理,我去拉他们,可谁也不听我的。我急得一点办法也没有。这时,指导老师陈老师来了,她了解情况后,到办公室里拿来了一个小盒子,把两条蚯蚓装进了小盒子,并对小朋友说:“这是蚯蚓,等玩过游戏后,老师再给你们看,还要告诉小朋友,蚯蚓有什么本领。”这下小朋友可高兴了,很快排好队,玩“贴人”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