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动态生成”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生动可变性的概括。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一触即发的非预期教学因素往往被教师忽略,只是按自己预设方案进行。而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生动的,教师应随时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来组织教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启迪的思维环境,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才会使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与学的目标所进行的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沟通的共同活动,所以它既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合理展现,又不免会碰到课堂"意外"的发生.能够出现课堂"意外"的课算是好课吗?答案是肯定的,目前,有句评课的行话,叫做"过分顺畅和完美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能够难住老师的课才是好课".这话很有道理,它折射出"以学为本""还学于生"的新型的课堂教学观,因为前者是立足教师的教,而后者是偏重学生的学,所以只有有效把握课堂"意外",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点,才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不能先入为主,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留空间;要舍得留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都能"跳一跳,摘到桃";课堂交流中要将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朱瑛 《辽宁教育》2006,(11):50-5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一元的,而是多维的、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看待这些越来越多的教学意外?作为教师——意外的处理者,如何处置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要有动态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能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中,从而建立一个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场所",使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六中贺慧梅教师回答: 一是地理课堂缺失了"人".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学生也包括教师,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剥夺殆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基本上被完全扼杀.于是就会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课堂里,所谓"知识"完全变成了主宰一切的绝对力量,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唯一强势权威,学生则相应地沦落为弱势被动接受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只不过仅仅做知识的简单传递工具与机械接受容器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同样都是非常可怜的.即他们的工具是"物",不是真正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和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教学视野狭窄,师生沟通单一,教学课堂沉闷。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也正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最终目标体现。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  相似文献   

9.
互动教学是课堂的基础部分,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保证课堂有序进行,也能够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同时,通过互动教学的应用,能够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起良好的桥梁,也能够帮助课堂营造更好的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关联。因此,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成为必备需求,教师也需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本文从相互提问、情境创设、小组讨论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是打造活力课堂的必由之路,唯有让师生、生生在课堂中相互融合、自由交流,语文课堂才会彰显其生命的活力,高效也才会伴随语文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孔子曾提出:教育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校提出的打造"绿色课堂"的理念正与孔圣人的观点不谋而合."绿色课堂"所追求的是阳光普照,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更加呵护他们的学习情感,使全体学生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同时,教师本身也更加注重提高自身修养,更加注重自己的教育影响. 我为将理论转化在实际工作中,构筑自己理想中的绿色课堂,一直将"教师不应带着个人情绪走进课堂"这句话当成我职业的第一准则.所以,每次进入课堂之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朝镜子微笑,调整心态.我始终相信,只有心态绿色了、阳光了,学习兴趣才会浓厚;师生心理愉悦了,才会产生情感共鸣,课堂才会出现关注的眼神、真诚的微笑,学生才会如沐春风、倍受鼓舞,课堂上才会呈现奇思喷涌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创建充满生趣、充满探索、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成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于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开放式教学方式走进数学课堂,是实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开放数学教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主要从开放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内心上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互动改变了以前教学过程中那种死板的"老师教,学生学"模式,激发了老师的教学兴趣,更主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上课的效率.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老师学生之间的行为,是一个在班级里相互依靠的过程,使课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失真"现象呢?课堂变成执行教案的过程.究其课堂教学"失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本身忽略了课堂教学真实本色的展现.而新课程中备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那如何关注生成,还课堂一个真实本色呢?一、教学设计:在简单中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我以为教学的预案设计不妨"简单"一些,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二、教学过程:印时探底,步步推进.我们不仅要在课前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还要在课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随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三、课堂生成:把握"尴尬",呈现精彩.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  相似文献   

15.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课堂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培养积极的社会动机和情感,也可以改善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交流中也经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邱蕾 《中学文科》2009,(9):70-71
【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互动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不是单向的传授或被动地接受。只有平等地参与课堂交流对话,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当然,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问题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那么,如何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本文试从以下四方面予以简单探讨。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会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洪亮 《教师》2011,(33):97-97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课堂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培养积极的社会动机和情感,也可以改善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交流中也经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时机,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积极交往与互动,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