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三篇水浒序文的比较 ,主要探讨了李贽作为彻底批判传统道德的思想家 ,为什么在他的《忠义水浒传序》中大讲忠义 ,称赞宋江归顺朝廷。本文认为 :李贽此序作于万历二十年 ,当时西北发生兵变 ,东南有倭寇侵扰 ,而朝廷竟无人可用 ,李贽为此痛心疾首。他撰写了《二十分识》、《因记往时》以及此序等一系列文章 ,提出海盗林道乾及“梁山好汉”都是有胆有识之人 ,朝廷应重用他们 ,他们应成为保卫国家社稷的虎臣武将。我们应该从这一视角来理解李贽此序的意义 ,并体察李贽关心国事、关注人才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2.
明代万历初期刊行了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和袁无涯刻《忠义水浒全传》,这两个刻本的评语都署名为李费。对于这两个批语的作者问题,近年来不少论者考证出容本出自叶昼的伪托。我们想从两种评本的批评内容的忱较再作探讨.这两种评本的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三篇水浒序的比较,主要探讨了李贽作为彻底批判传统道德的思想家,为什么在他的《忠义水浒传序》中大讲忠义,称赞宋江归顺朝廷。本认为,李贽此序作于万历二十年,当时西北发生兵变,东南有倭寇侵扰,而朝廷竟无人可用,李贽为此痛心疾首,他撰写了《二十分识》,《因记往时》以及此序等一系列章,提出海盗林道乾及“梁山好汉”都是有胆有识之人,朝廷应重用他们,他们应成为保卫国家社稷的虎臣武将,我们应该从之一视角来理解李贽此序的意义,并体察李贽关心国事,关注人才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4.
《水浒》中的“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描写《水浒》中出现的“着”。《水浒》中“着”字出现频率很高,约2820次。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单用作动词;(二)作补语的虚化动词;(三)作助调。一单用作动词的约256次。意义相当丰富,且各个语义变体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很难区别。暂且归纳为如下六项。  相似文献   

5.
士是春秋战国兴起的特殊阶层。这一时期,一批忠义之士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其中有些因不得志或者没有时机而趋于平淡,大多流于无名。然而,这些士中却也不乏标榜史册者,他们以自己忠义之品格,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芳百世。本文试分析这些士忠义品格的原因以及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的忠义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以人民起义为题材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水浒》和《斯巴达克思》以其场面之恢宏壮阔,情节之曲折丰富,英雄形象之鲜明生动而卓异特立,长久地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人们为群众抗暴的伟力所鼓舞,为英雄业绩而心折,也为悲剧性的结局而扼腕长叹,悲悼不已。 对于阐释者,显然不能仅仅停留于陶醉与悲痛这一共鸣层面上,必然要去探求原委,穷究底蕴,为指导读解,编订出一本尽可能完善的密码本来。  相似文献   

7.
史书上对施耐庵的记载很少,以下是后人根据资料推考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作品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上诲淫诲盗的帽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水浒》就是被扣上“诲盗”帽子的一部古典名著.什么时候被扣上这顶帽子的?怎样看待这顶帽子?探讨这些问题,对研究《水浒》的主题,也许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一部《水浒》,写“钱”的地方确实不少。据笔者粗略统计,全书直接写“钱”的有455次(重复不计),间接写“钱”的亦有366次。如,“赤发鬼醉卧灵宫殿”到“吴用智取生辰纲”(14——16回)这三回文字,就都是围绕“生辰纲”直接写“钱”  相似文献   

10.
一、“替天行道”的由来和含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否曾提出这一口号,限于材料缺乏,我们不能确说。至迟在元代水浒戏中,“替天行道”就已作为旗号公开打出。《水浒》问世后,明代的一些作品如《三遂平妖传》,也提到“替天行道”,但未展开。只有在《水浒》中,它作为梁山的纲领,得到充分的描述。小说围绕梁山队伍的发生发展和最后失败,展示了广阔的画面,“替天行道”这一纲领贯穿全书始终,融汇到全书的情节中。把“替天行道”作为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对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既丰富又灵活,表达出丰富、特定的含义。金圣叹对它们作了精辟的批语,从人物交际的言语环境出发,揭示其内在含义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代汉语被动句出现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吃”,它多用在“元人戏曲和明人小说里”。产生于元明之际的《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全传》)中,“吃”字式便是占第二位的被动句式。“吃”,原本是一个及物动词,“吃”的宾语自然是“吃”这个动作的受事者。如果这种受事宾语成了叙述的对象即作了句子的主语,这个动词“吃”便会引申出“承受”、“遭受”、“感受”、“捱”等义项。例如:  相似文献   

13.
近日来,随着《新水浒传》的热播,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又一次呈现在荧屏中,也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三一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那么,这三十六位降世天星大家都认得吗?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新水浒》的创作动机,历来众说纷纭。实际上,《新水浒》是在当时封建社会摇摇欲坠的背景下,众口一声救亡图存的时代氛围中,曲折地表达拯救乱世的时代要求,传达维新改良者的救世心声。因此,《新水浒》是以救世为主旨的。  相似文献   

15.
“言意之辩”与《文赋》赵泰靖陆机的《文赋》,属我国文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但作者以华丽词藻论文,致使文意多有含混,后人歧解纷坛,鲜有定见。本文试图从时代哲学思潮的角度入手,探究本赋所表达的主要文学观念。《文赋》序云:"余每观才土之作文,窃有以得其用心。夫...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忠义直言》中"V得X"的结构进行分析,将"V得X"结构根据"得"的性质划分为"V得O"(即"得"为补语)以及"V得C"(即"得"为结构助词)两大类。"V得O"结构中,"得"前出现了两类动词,即表"取得"义的动词以及表"非取得"义的动词,通过分析描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考察此结构的特点以及"得"在结构中的语法化程度。"V得C"结构中出现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以及程度补语结构。其中状态补语结构出现的用例最多,未出现可能补语结构。本文将《忠义直言》中"V得X"结构的上述特点与《水浒传》中的同类结构进行比对,发现本书的"V得X"结构在可能补语的否定式以及状态补语后带宾语的发展中体现出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水浒》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应该怎样评价《水浒》中宋江这一艺术形象?对于这两个问题、尤其是后一问题,文学史工作者原来就存在不同的学术见解,近年来更被“四人帮”搅得十分混乱。如果从历史上看,情况也是很复杂的。围绕着《水浒》不但产生过一些截然相反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还一再发生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然而,也正是因为《水浒》引起了全然不同的反应,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几百年来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根据不同阶级的人们对它所作的相反评价,得出比较公允的结论。澄清这个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有利于我们清算和摈弃那种强人证已、穿凿附会的反历史主义方法,在文学史研究中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忠义水浒传》的主旨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意义流变现象,即它在故事情节安排及文本叙事过程中,显现出梁山好汉们的思想言行逐渐从"义"向"忠"的变迁,使得"忠"、"义"二者的价值观相互矛盾而难以平衡。对以宋江、李逵为代表的两种"忠义"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理念在帝制社会背景下的局限性,以及梁山起义者们最终取"忠"舍"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酒有阴阳文武之用,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