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不同于其它专业课教学,它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政治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为由于学生对哲学不感兴趣或兴趣太小,使得哲学课难教。哲学课由于学生而难教,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不断摸索比较.  相似文献   

2.
浅谈"导入技巧"在哲学课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哲学课,人们总是与“玄奥莫测、高深难懂、枯燥乏味”等字眼相联系,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事实证明,能否在讲授新课伊始,就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决定这一课教学是否成功。我们可以采取形式多样、新颖的导入方式,使哲学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哲学课就不会再像“天书”那样玄奥莫测,学生也不会再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3.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要求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对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恩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以下称哲学课)是向学生系统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课程。通过教学,一方面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激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他们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奋斗的感情。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必须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共同原则,而哲学课的理论联系实际,其侧重点是什么、核心是什  相似文献   

5.
化学工艺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要教好和学好这一门课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要求学生带着兴趣学习。  相似文献   

6.
当前,有些中学政治课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原因。如何在政治课上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郭长春 《教育与职业》2006,(24):182-183
文章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这个中心,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正确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在“理论”、“实际”、“联系”三个方面下工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素;精心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作文难教、学生难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教者一般都会把责任推给学生,认为这是由于学生基本功差、阅读量少、生活阅历不丰富造成的。但当我们冷静地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禁会自问:到底是谁控制了学生的阅读量?是谁掐断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是谁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都明白:兴趣比书本更重要,能力和实践比蛮干更重要。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多少人能一以贯之地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9.
谈到职校语文课,许多上过这门课的老师感慨万千,认为这本"经"难念,学生难教。而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没有专业课重要,觉得枯燥乏味,没意思。这种教和学双方都兴趣不浓的课,其效果可想而知了。那么如何改变职校语文教学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要教师解放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师生共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联系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是哲学课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提高哲学课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联系现代自然科学成果进行教学,是哲学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能在制定素质教育的方案中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而且能直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但由于种种原因,哲学课并没受到应有的重视.为充分发挥哲学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教师也要注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在我国高等学校哲学课教学中,近几年来虽然有所加强,但是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着力讲解,而且现行的《教学大纲》和许多教材对这方面理论的阐发也很不够。我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其理由有二:一是由于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发展到新的阶段的需要;二是联系观点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理论地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张钦斌 《考试周刊》2008,(49):212-213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如何让学生喜爱哲学课,一是通过"趣例"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二是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学用结合,让哲学课"实在"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喜爱哲学课。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原因。如何在政治课上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了探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有些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教学主要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有些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这是造成“课难教,师难当”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要认为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而又比较严肃和枯燥的课程,致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实不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如何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丰富多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物理难教、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是物理课的内容和实际生活现象联系不够。学生很难把生活现象与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手段,把抽象的物理课程内容与形象具体的生活事例相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对物理产生亲近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其实数学源于生活,可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需要的就是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学年的第一堂课是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学生对第一堂课往往具有好奇心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课、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学科内容“有意思”。便会激发起强烈求知欲。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点论中的两点.其中,学生的学是两点论中的重点.教师应该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手、眼、耳、嘴、脑动起来."这四个方面去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高职院校工民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难教又难学,必须针对本课程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空间形体的形象思雏能力和图纸表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三方面进行教学,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两课”的主要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第一必修课。但目前“思修”课的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深感难教而不愿教的现状。本文提出改变现状的对策:教师必须要树立与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强化“思修”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催生、激活应用现代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