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学者卫建民在其《难忘“小人书”》一文中写道:“‘小人书’是用简约的文字,连续的画面,将一部长篇小说或一个长故事浓缩在掌上,用形象诠释原著。这是美术走向儿童和大众的一条重要途径。我现在想,儿时读过的‘小人书’,后来都读了原著,但人物形象,尤其是古典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模样,在我的印象中,仍是‘小人书’中的样子。因此,从小读优秀的‘小人书’,实际是在接受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教育。”下面,我们请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谈谈“小人书”在他和他那一代人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说起我的读书史,应该是从看"闲"书开始的。年长6岁的哥哥是我读书生涯的"引路人"。幼年时,受他的影响,我最早接触到的自然是他看旧了的小人书。小人书,美其名曰"画册子"。翻开发黄的纸页,没有光鲜艳丽的画面,有的只是单调乏味、一成不变的黑白世界。  相似文献   

3.
张继诚 《湖南教育》2005,(13):17-17
我们那个小山村有一座破庙,我就是在那座破庙里读小学的。我的老师叫杨军生,本村人,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那时,我身体比较虚弱,走路跑步常常跌进屋檐沟里,被石块碰撞得头破血流。总是他背着我,把我送回家。我母亲找来些草药敷上止血。我看见他的背上衣服上全是血迹,头上直冒热气。然后他与我母亲说上几句,又急匆匆地回学校上课去了。杨老师最爱与我们一块儿看小人书,看《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我们蹲在破庙的角落里,他便也凑过来,接下我们看过的小人书,极认真地静静翻看。有时上体育课,他炒现饭一样给我们讲那小人书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诱导     
当我在江阴师范附小四甲班实习的时候,第一节课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上课不到五分钟,一个名叫吴正生的小朋友,拿出小人书放在桌上看,嘴里还不停的叽哩咕噜着:“武松呀,鲁智深呀!”坐在他附近的同学见了,个个不满。有的大喊:“黄老师,吴正生看小人书。”有的高声叫:“把他看的小人书没收!”“拖他出去!”一时教室里闹翻了。面对这个情况,我是多么着急呀!把  相似文献   

5.
拣煤核儿     
小时候,我爱看小人书。然而,我家里没有,邻居黑蛋儿家里有,整整一小木箱,三十多本。可是黑蛋儿的小人书不随便给人看,他嘴馋,给他吃的才能看。一般是一块水果糖能看一本,一块牛奶糖能看两本。这规定也并不死,如果给他一串糖葫芦,他就给你小木箱让你看一天。一串糖葫芦是七分钱,  相似文献   

6.
一天,鹏鹏哭着从学校里跑回家,正在忙碌的爸爸急忙问他:“鹏鹏,为什么哭?是谁欺负你了?”“明华打我了!”“他为什么打你,你说!”爸爸一听就急了,厉声问道。”我和方易、明华在一起看方易的小人书,最后方易说他不要那本小人书了,他仍在地上让我和明华抢,谁抢  相似文献   

7.
小人书情结     
5月23日 晴 不知何故,我对书的痴迷与生俱来。没上学时,总盼着两个哥哥放学回来,然后翻他们书包,拿他们的书“阅览”。二哥抓住我的这个“软肋”,每每和我争抢东西而束手无策时,他便会迅速跑到灶台下,故意把一张纸翻得哗哗作响,然后装模作样地大声诵读。我踮着脚尖,站在炕台上,想看清楚他在看什么书,是不是我钟情的小人书?小人书有字,也有图画,我不识字,只能看图画,所以当时小人书便成了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8.
<正>迷上小人书我的童年绚丽多彩,因为有小人书陪伴我成长。那是一个贫寒的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除了课本,只有作业本。幸运的是,家里有一个木箱子,里面满是小人书。小人书又叫连环画,老少皆宜。每天下午放学后,我不是背着筐去田里割草,就是去沟边放羊,这时我总会带上一本小人书,如痴如醉地  相似文献   

9.
<正>我热爱故事,依靠文字谋生,并为此感到幸运。我的这份热爱,萌发自童年的大树下和被窝里。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主流儿童读物是小人书。家乡小城的公园里,小人书的租书摊就摆在大榆树下。夏天的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里钻出来,斑斑驳驳洒在图画上。5分钱可以租借5本小人书,足以打发一个静好的下午。摊主是个枯瘦的老爷爷,他的面目早已模糊不清,但是,古典名著里的五花八门的冷兵器、西方童话里的魔杖和隐身衣,却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0.
从家到镇上有十多里路,有时候,爷爷会带我们去赶集。弟弟5岁,我8岁,我们边玩边走。到了镇上,爷爷给我们每人5分钱,让我们去买烧饼。每次,我都费尽心机地说服弟弟,让他把钱给我去买小人书。一本小人书要7分到1角钱。爷爷是木匠,手艺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只是年  相似文献   

11.
无悔人生     
我刚记事时就喜欢看电影,喜欢看小人书。再大一点儿时,我会把家里给的零花钱省出来,都用在看电影或租小人书上。当时的电影是无声的,光有表情和动作,《火烧红莲寺》中的飞檐走壁、陆地飞腾……让我连做梦都飞,脚踩哪儿也沾不到地上。那时的我,跟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对电影充满了好奇。卓别林系列也是我的最爱,他独到的表演  相似文献   

12.
我小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中、书包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即便是课间10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纸条     
小学三年级时,我迷上了小人书。我还用滑石刻了一枚印章,在每本小人书的扉页上盖上自己红红的名字。每天放学后,都会有一大群小伙伴簇拥在我身边,眼中满是羡慕的光芒。为此,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像经营一项事业一样,一本一本地攒着。那时,家境并不宽裕。父亲一月三十几块钱工资仅够维持家用,他从来没有想  相似文献   

14.
在我小的时候,曾与小人书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书迷”。那时的我,一有空闲,就从暖暖的怀里、袖筒里、书包里、床头柜里、枕头底下摸出一本本心爱的小人书,如饥似渴地捧读着。让我如醉似痴忘记了孤独,忘记了时光,忘记了下地割草喂羊以及周围喧闹的世界。即便是课间十分钟,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想离开小人书。  相似文献   

15.
顺其自然     
1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小亢特别好动,被院子里的人称为“顽皮一号”,幼儿园一放学,便爬树、挖泥,一刻也不得安静。一天晚上,他想写大字,我准备好纸笔墨汁,他又要看小人书,待到小人书拿来,他倒啃起甘蔗来了。可是有两件事能使他静下心来。—件是听故事。他老缠着人讲故事,一连听五六个故事也不过瘾,缠得人心烦。第二件是画画。我们家没一个人会画画,可这孩  相似文献   

16.
前年,我但任六年级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这一班的学生天真活泼,惹人喜爱,可就是他们着课外书的事情使我非常苦恼。看课外书也成了坏事吗?可不是!他们弄到一本小人书,课间看,上课在桌缝里看,回家在路上看。有个叫陈洪生的小朋友,经常不知从哪里搞到那么多小人书,自己看了又借给人看,发生在他身上的纠纷最多了,不是人向他要租书的钱,就是他向人要书,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这类事情。面对这个情况,我不能不采取措施了。我先是向他们讲了一番大道理,要他们不看小人书。这样讲了之后,好了两天。第三天,又依然如故了!怎么办呢?我在一怒之下,宣布小人书为“禁书”,申明发现了立即没收。全班没收了几十本书,堆了一堆,过不几天,同一类的书又有了,而且还增加了几本新的。我给一连串  相似文献   

17.
舍得画鸭     
《当代学生》2011,(Z4):15-18
我是登高把这本《放鸭记》找出来的。巴掌大块店面,店主认为不值钱的小人书就摞在门口书架上,值钱的则码在店内架子的高处,一直顶到天花板。他自己坐的那把椅子垫张报纸给人踩上去瞧,我觉得他应该备把70年代的梯子,因为旧木头梯子跟小人书更般配。怕书抽多了塌架,我站在高处也只能有节制地看,抽一本看一本,或凭书脊判断。抽到《放鸭记》,见这个  相似文献   

18.
杨七郎打擂     
杨七郎是杨继业的第七个儿子。在我幼年的记忆里,他是杨家将里最了不得的一个。1966年春季的一个黄昏,我和他相识在一本纸张有些发黄的小人书里。那个时候他威风而潇洒,我看见东京街头的晚风吹拂着他黑色的长发。他满心好奇地走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杨七郎对我说:今天街上为什  相似文献   

19.
它——从哪说起?有关小人书!我站在县城新华书店的玻璃柜前,手里捧着一本小人书。我身边那个男人把手伸进了我的裤袋,而我毫无察觉。当他的手碰到了几枚硬币,硬币发出了一声呻吟,很不情愿地被他往外掏时,我终于察觉到了。我一转身,把那只还未来得及从我裤袋里抽出来的手死死地压在玻璃柜台边上,我的眼睛很快找到了那只手的主人,他站在我的侧面,身穿蓝色的中山装,比我高出两个头。他有一张方形脸,目露凶光。但我无所畏惧,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他的手死死地压在柜台边上,让他的手感到疼痛。不然我又能怎样昵?我才十一岁,所有的愤怒就是把那只手…  相似文献   

20.
星期天去朋友家串门,见屋里地板上零乱地摊放着汽车、飞机等电动玩具,积木、插塑散得满地都是。我小心地举步,仿佛跳着芭蕾,刚想坐进沙发,只见沙发上也是一堆小人书,无奈只好原地站立。朋友不无歉意,忙整理沙发让坐。“冰冰,看你老是把玩具、小人书摊得满屋子都是。”他抱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