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华荣 《现代语文》2006,(8):121-121
《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处这样写道“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船长为何这般态度?很显然就是因为菲利普太啰唆。大概莫氏也嫌其啰唆吧,所以惜墨如金地没有“如实照录”,而是采用了转述的方式加以叙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读”出那是一次啰唆而冗长,乏味而无聊的问话。莫氏在这里“简”写了菲利普的“啰唆”,虽然省去了不少笔墨,但却丝毫不减这处“啰唆”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2.
若要说到船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作用,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这个卖牡蛎的”出现在菲利普的视线中时,菲利普是多么地不愿意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他叫妻子克拉丽去看看,而她看过之后立刻作出了“我想就是他”的判断。她跟丈夫一样地也不情愿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于是又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打听。船长回答说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毫无疑问,船长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证人证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巧用概叙     
概叙即概括性的叙述,在写记叙性的文章时,有时遇到不得不交待的次要情节,便非用概叙不可。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当菲利普发现渡轮上卖牡蛎的老头像是自己的弟弟于勒时,他的太太克拉丽丝要他去向船长打听一下,证实那老头是否就是于勒。接下去有这样一段文字: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  相似文献   

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已近尾声,笔者请学生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A说:“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学生B说:“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是个精细、刻薄、泼辣的女人。”学生C说:“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  相似文献   

5.
[案例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罪恶的力作。作品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 ,揭示金钱对人的腐蚀。金钱使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人伦丧尽 ,视骨肉兄弟如路人 ,真是躲之唯恐不及 ,避之唯恐不远。作品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冷酷、虚伪的嘴脸。某教师执教过程中 ,课文分析透彻、生动。讨论气氛热烈。(一 )当教者极力引导学生分析女主人公克拉丽丝虚伪性格时 ,学生质疑 :克拉丽丝怕花钱不明说 ,委婉地编了三个理由 :(1 )“我”怕伤胃 ;(2 )只领女儿女婿 ;(3)若瑟夫不必去 ,…  相似文献   

6.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前后态度的显著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淡薄、金钱第一的本质。当于勒穷时,菲利普夫妇骂他是个“花花公子”、“无赖”、“流氓”;当于勒来信说要赔偿菲利普夫妇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马上发生变化,认为于勒是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整天盼着他早点回来,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菲利普夫妇带着女儿、儿子和女婿到哲尔塞岛去游玩,恰巧遇到于勒,发现他又破产了,这时他们又像躲瘟疫一样躲开了。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7.
【我解读】 一、小中见大的主题 《我的叔叔于勒》取材于家庭生活。主要讲述菲利普夫妇和“我”的叔叔于勒由于遗产分割问题而产生的家庭矛盾。以及菲利普夫妇随着于勒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不断变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多年历史了,每当课上分析人物形象时,菲利普夫人——克拉丽丝,总是被师生们一起贴上“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精明、刻薄、泼辣”等一连串的贬义标签,于是这个女人成了大家唾弃、贬斥的对象。尽管老师告诉学生,是那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学生为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的绝情唏嘘不已,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标题中的"我"是谁?多大年纪?一个学生很快回答:"我"是菲利普的儿子、于勒的侄子约瑟夫,在故事中出现的时候大约十多岁的年纪。大家似乎都对他的回答表示认同,我对此不予置评,又问:你们能看出来约瑟夫对于勒是什么态度吗?学生再次浏览小说,有的说:约瑟夫很同  相似文献   

10.
<正>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被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已有多年历史了,每当课上分析人物形象时,菲利普夫人——克拉丽丝,总是被师生们一起贴上"自私、贪婪、虚荣、势利、冷酷、精明、刻薄、泼辣"等一连串的贬义标签,于是  相似文献   

11.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读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人们往往对菲氏夫妇指责的过多,说他们自私、冷酷、虚伪以及唯利是图等,假如我们重新审视一下于勒这个人物,也许对菲利普夫妇的指责就不会这么尖刻了。菲利普作为一个公司的小职员,工作尽管非常尽职卖力,可是挣钱不多。克拉丽丝作为一家之主妇,艰难地料理着一家大小的生活。如果不是她精打细算,处处节俭,甚至连必要的交际应酬都不近人情地节省掉了,全家人的生活自然是难以维持的。生活的沉重和拮据使得菲氏夫妇极盼有钱来改变家里的境况,这样的心理照说不应受到非议。但于勒则完全体会不到钱对维持一家…  相似文献   

13.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4.
有问必答     
山东日照市五莲县三中的尚南慧同学来信问: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若从标题看,于勒应是小说的主人公;从人物所占篇幅看,“我”应是小说的主人公。但老师却说菲利普夫妇才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为什么 ? 天津武清县第四中学的许文怀老师答:   尚南慧同学所问的是一个如何确定小说主人公的问题。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 (约瑟夫 )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小说中各类人物的活动都是在“我”的视野内发生的。于勒在小说中也是个辅助人物,菲利普夫妇前后语言行为的变化都是由于勒这一人物的贫富变化而引起的。而作者所要…  相似文献   

15.
历来的论者,都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定性为“自私、冷酷、刻薄、虚荣、势利、无情”的典型。其实,仔细分析文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性格中也有比较懦弱,甚至比较宽容的一面。在这篇小说的插叙中,作者明确交代于勒“行为很不端正”,“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试想,如果菲利普夫妇也像于勒一样是“坏蛋”、“流氓”、“无赖”,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能被于勒一次次侵占、一次次挥霍吗?如果菲利普夫妇不顾及兄弟情感,不是乱棒把于勒赶出家门,就是把于勒告上法庭,断…  相似文献   

16.
师: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大家感触颇多,议论不少。小说的高潮部分有这样一处悬念:于勒与哥嫂不期而遇于游船上,在这一尴尬的邂逅中,菲利普夫妇确凿地认出了自己的亲弟弟,故而张皇失措,狼狈打探,断然离船,丑态毕露;但在于勒这一方,他是否也认出了自己的亲哥嫂呢?换句话说,于勒对菲利普夫妇,是相见又相识,还是相见不相识呢?大家争论不休。现在,我们就针对这一困扰我们的悬念,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扣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各抒己见,尽兴争鸣,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加深我们对中外文学精品思想性、艺术性的理解。 生甲:我以为,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于勒对其兄,是相遇不相识的。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巧补“留白”《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讲完后,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学生自备道具,在台上自由发挥,那一颦一蹙的表演大大丰富了课本的内容。触手可及的“于勒”“菲律普”“克拉丽丝”“若瑟夫”活灵活现,真实可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接着,我要求学生动笔补写发财的于勒变成穷光蛋的内容。许多学生受课本剧表演的启发,饶有兴趣地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许多学生能或叙或议,或抒情说明,并把特定情境下的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作细致描写,有的学生用了新鲜贴切的词语,如:满面春风、张…  相似文献   

18.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9.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于勒的第二封信,菲利普夫妇把它作为全家的“福音书”。人教社出版的教参也认为后来“菲利普一家急切盼望中的富翁于勒竟变成了穷水手于勒,这完全出乎菲利普一家的意外,也出乎读者的意外。”然而,它果真是一份“福音书”吗?果真“出乎读者的意外”吗? 让我们再认真研究一下于勒的第二封信吧。“亲爱的菲利酱,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相似文献   

20.
读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们一定会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留有深刻的印象。全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直接或间接的称呼竟达十余种之多,这些称呼大致可分为三类:当于勒糟蹋挥霍家产时,他们斥之“坏蛋”“流氓”“无赖”;而当听说于勒在外发了横财时,他们又称之“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甚至称呼他是“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可最后当发现于勒已经变成穷光蛋时,他们立刻又咒之“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