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斤老太 这位老太是小说中首先出场的人物,并且贯穿始终;她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象民谣中复沓的句子一样反复出现,帮助小说建立起叙事的框架,加强了作品富有节奏感的风格。 作者带着轻淡的善意嘲讽的微笑来描写这位老太太。她象所有的老年农妇一样慈祥而节俭:六斤晚饭前吃一点炒豆子,她立即加以痛斥,骂小丫头这样会吃穷一家子;而当七斤夫妇拿六斤出气给予体罚的时候,她赶紧把曾孙女拉开,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  相似文献   

2.
艾.丽.伏尼契以其巧妙的构思,优美细腻的笔调,深入地刻画了牛虻这一传奇式的英雄。《牛虻》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较好的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人物对话富有个性特点,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小说前有伏笔铺垫,中有顿挫跌宕,后有逆挽照应,一气呵成,错落有致,有许多地方值得探微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读罢冯至先生的《朱自清先生》,只觉得用李准的一句话能道出我读后的初步感受,“我们看见,有些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好象很熟悉,好象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他,但是仔细拆开后,并没有用多少笔墨,很简单。”(《关于电影创作的语言和细节》)《朱自清先生》一文写得的确太简单了,简单得叫人在课堂上似乎讲不出个什么来;然而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又是那么生动感人,迫使人不得不探究一番,冯至先生运笔到底有什么神力? 冯至先生按照对朱自清先生了解和接触的先后顺序,写了几个极其普通的事和细节。先  相似文献   

4.
《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方达长篇小说《汤姆·琼斯》发表于1749年,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亨利·菲尔丁(1707—1754)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与气势,它不仅是菲尔丁本人的代表作,而且标志着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  相似文献   

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怀着无限悲凉悯恤描绘出的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他摒弃传统小说全知式细节描写,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变态心理的人物阴暗混乱的“意识流”上。通过叙述角色的频繁更替,捕捉各种思绪、印象、感觉、回忆和梦幻,多侧面立体地凸现人物,揭示精神极度空虚苦闷的西方“现代人”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在刻画《红楼梦》人物时特别注重对中秋民俗的运用。中秋民俗事象为人物的行动描写提供了典型的环境,而其民俗心理则为人物的心理描写植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夜走灵官峡》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鹏程于一九五八年元旦写成的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五八年二月号《延河》上。正如编者在扉页上写的:它“生动地描述了工人阶级日以继夜修筑宝成铁路的英雄精神,描述了工人阶级高贵品质在下一代身上的影响……”,散文所表达的主题是十分深刻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是十分巧妙的。本文仅就它的人物刻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史记》中,司马迁重视人物容貌品评,有着非常鲜明的道德价值标准:恶人有恶貌;好人有美貌。由于存在较多特例,司马迁又修正了自己的容貌观念,超越外在形貌束缚,重视人物道德品质、历史功绩、社会影响等让人生价值得以延续的本质内涵,从而开辟了塑造文学形象类型的第三条途径,即矮小丑陋的形象却因高尚的道德品质、巨大的历史功绩或深刻的社会影响而更令人尊敬,对后世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竹坡点评《金瓶梅》的突出艺术成就,就是对人物系统刻划的独到论述,虽然他不一定有明确的系统观念,但是,由于他把整部书当作一个具有内在生命活力的完整艺术整体,又把这个艺术整体内的一切人物、场景、关系、情节、运动,当作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网络来认识把握,就实际上接触到系统的灵魂与核心,便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开拓性意义,他主张“放开眼光”把一百回当作“一回来读。”因为它“如喷壶倾水”,使“诸色人等一齐皆出,”而且又“血脉贯通”,“千针万线同出一丝”,“千万根共具一体”。这  相似文献   

10.
《唐雎不辱使命》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巧妙的人物衬托,塑造出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写作时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虽然教了很多次.但每次都有新的理解和发现.尤其是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时.觉得真是大有文章。其实,细节是作者在文中刻意安排的内容或必不可少的交代.读懂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路翎在他笔下设置人物的内心冲突总是异常激烈,人物总要经过反复地被拷问才能到达灵魂深处,路翎的语言常常出神入化,很好地贯穿了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完美展现出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司马迁在刻画这些历史人物形象时充分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在对比叙述中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4.
《上尉的女儿》的主人公是农民运动领袖普加乔夫,普希金并没有直接去写这一人物,普加乔夫的形象是通过格里涅夫的感受展开的,通过三次相救,格里涅夫对普加夫的好感一次比一次加深,普加乔夫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生动、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15.
《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廉颇和蔺相如的刻画主要采取了两种手段,一是欲扬先抑,利用多种反差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二是抓住细节,通过重笔描写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唐雎不辱使命》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巧妙的人物衬托,塑造出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写作时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采用了外貌、语言、行动等古典小说习见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具有类型化的特点。“义”是个道德范畴,也是小说中人物性格的要素,把“义”和人物塑造的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发现“义”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笔下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和杨二嫂最为栩栩如生。主题往往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小说《故乡》主要通过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刻画人物ABC     
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写作中的大头戏。事是人做的,情是人抒发的,物是人支配的,景是人创造的,因此,作文时我们就得着力刻画好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代表作,它真实又生动地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如何在挥金如土的生活中逐渐丧失精神和道德。这部小说对时代真实的写照不仅反映在其细腻的文本构造上,在其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上更加体现了"爵士时代"不同阶层人的生活现状和生活态度。而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和烘托情节背景中,小说文本中色彩的描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从色彩描写这一角度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