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敏 《现代语文》2011,(9):104-105
作文,一直被称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能力低下的话,中考,高考是必败无疑,但在实际教学中,这“半壁江山”几乎成了“残山剩水”,学生的作文能力低下早己引起社会的惊呼。笔者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深切地感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要喜欢动笔和善于写作。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往往是让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头疼的一门课程。而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最终要看他的文章写得如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给学生充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和景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下面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杨文怀 《新疆教育》2012,(7):91-91,58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尤其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潮流,要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的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那么作文指导该从何入手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善读、爱写、能改。要想使学生爱作文,首先让学生喜读爱写;要想使学生作文有特色,必须让学生善写会改。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定”、”造”、“引”、“导”、”改”、”评”。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到,若缺乏写作的素材,学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要想学生有“米”可“炊”,就必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寻找作文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感情真挚是优秀作文的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作文应当是学生表达自我的载体,彰显个性的平台.而感情匮乏、语言苍白、内容假大空却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常常感到,明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却总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表述。  相似文献   

7.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8.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学科中最使师生感到困惑的。传统的作文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笔者认为作文评价从“突出人本化的评价理念”“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开展多样化的评价活动”“构建激励型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疼的是所教的学生作文成绩不高。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几乎都是出力不讨好,辛辛苦苦教了几年,学生也写了不少作文,但是却总感到水平不高,成绩总不令人如意。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感到无从下笔,不知从何写起,不知写些什么。笔者将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写出来,与同行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金剑岭  陈根荣 《中学教育》2003,(5):47-48,27
作文教学举步维艰 ,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 ,情况是复杂的。笔者认为 ,长期以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心理的疏导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系统论来看 ,作文教学的“板块”(作文心理疏导———作文教学之“本”和作文技巧辅导———作文教学之“标”)被我们有意无意人为地割分开了。我们注重的只是作文技巧的辅导 (“硬件”) ,而忽略了作文心理的疏导 (“软件”)。当然 ,传授学生作文上的技巧是无可厚非的 ,也是我们作文教学必须要做的一项任务。例如 ,教会我们学生怎样立意、选材 ,教会我们学生怎样谋…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小学语言教学中的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怎样备好作文课,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想看、想说、想写的兴趣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平时教学中,允许学生记流水帐,积累材料。②鼓励学生观察和实践。③用“下水”作文引导学生的作文兴趣。④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⑤讲评中注重激励评价。  相似文献   

13.
陈艳 《考试周刊》2013,(77):57-57
提到作文教学,部分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疼,如何才能走出作文教学困境,是许多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要想真正从繁重的作文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语文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教师们都感觉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也感到:"写作文难,难于上晴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教师们都感觉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也感到:"写作文难,难于上晴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说起写作文,学生们觉得头疼,很多老师也感到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尤其对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感到困惑。有的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孩子小,他们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尤其是农村孩子见识少),就是想说也表达不出来。”其实孩子们虽小,但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能喜欢作文.快乐轻松地去写作文。  相似文献   

17.
孙青 《山东教育》2008,(9):33-33
新课标下的作文素材不再将学生局限于课堂,而是将范围扩大到社会,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长期习惯了课堂教学的学生就难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感到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了。要解决这一难题。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学生被封闭在学校,远离社会,生活面太窄,整天是读书——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生活单调枯燥。面对作文题,大多数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或是缺乏真情实感。要想解决这“无米下锅”的问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20.
宋咏梅 《现代语文》2011,(3):133-133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有同感。学生由最初的怕作文到爱作文、想作文,归根结底要归功于我们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