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中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相互关联的知识点,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自然效率更高,运用学习某种知识或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从而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迁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迁移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学习迁移,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论述了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芳 《吉林教育》2009,(4):46-46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作了如下提问: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相似文献   

3.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王瑞木 《考试周刊》2013,(54):85-85
我国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材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而且是课程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下教学的重要目标。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把前面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的过程,是一种对已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是一种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把已有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主动恰当地选择应用策略,在教学情境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跨学科的教学情境、问题设置与项目学习三个维度分析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让学生在跨学科内容的探索与实践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独到理解、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推动数学知识的创新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师应当重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数学,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生照 《教师》2016,(5):23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在日常数学知识学习中,会产生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能力。本文主要从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这三个角度进行探究,将数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由于迁移,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才能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并能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作用。数学新知识的掌握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不同数学知识进行组合,往往可以形成新的数学知识。诸如此类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碰到学生不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解决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和运用到新的情景中,去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本文就实现知识正迁移的途径、方法以及防止负迁移出现的方法措施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正是由于迁移,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才能以某种方式联系起来,并能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作用.数学新知识的掌握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不同数学知识进行组合,往往可以形成新的数学知识.诸如此类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都  相似文献   

11.
深度学习可促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抓住数学教学的规律,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抓住事物的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用数学思想来分析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遵循深度学习原则,注重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设计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以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运用思维导图,促进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在可视化过程中增进体验,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2.
类比迁移指运用熟悉的方法解决陌生的问题,即利用已有的经验应对新的困难,是数学学科常用的问题解决思路.新知的学习往往基于旧知的重构,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不足,对类比迁移的理解较为片面,因此教师应对其施以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概念教学作为数学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手段,而数学知识、概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类比迁移思想的应用提供了养分充足的土壤.文章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类比迁移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在一些初中生的眼里,数学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他们对数学存有一定的偏见。为了转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结合学生生活设计一些题目,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和生活场景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要用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运用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开创初中数学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创新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理解,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内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实践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数学综合素质,使创新教学中的数学课堂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所表现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都比较有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助力学生心智成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运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由来已久,这种教学思想可以把数学学科中大部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就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吸收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运用好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简化数学学科的难度,让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所提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建立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感知数学。数学老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构建他们能理解的生活情境,并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来解决问题。开展生活情境教学必将为推动小学数学课堂带来新的改变,并为学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是对于数学知识的高度的总结。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数学思想,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8.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数学实验用具体操作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弥补数学的抽象性,使数学更容易被认识理解,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笔者教具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下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对奠定学生以后的数学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让小学生学好数学是要研究的问题。学数学讲究的是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再让他们学会运用。而理解数学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将学生置于老师拟定的学习环境中,将抽象的数学变得富有生动形象和具体化,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存在。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