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焱 《声屏世界》2005,(6):47-47
广播电视节目宣传怎样才能到位?笔者认为要树立以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2.
潘阳  朱翎瑞 《新闻前哨》2011,(11):48-49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速度甚至传播观念上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彷徨与无奈中,我们被动地进行着各种改革和尝试;生存与危机中,我们被迫地进行着反思。那么,如何在竞争中立足,笔者以为,电视新闻记者除了努力做好"三贴近"外,还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闻采访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读了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先生的《学习点亮人生》一书后,笔者体会到,新闻采访也是有“捷径”可循的.这就是要按“新闻规律”办事。南振中先生在书中谈了学习爱好的培养、学习时间的支配、学习目的、怎样学习以及学习计划与人生规划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穆青同志既是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又是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新闻史上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报道都是与他的名字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趋显现。这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档案工作者应以发展的战略思维,树立开放、服务、创新、发展、保密意识,推动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张宁 《记者摇篮》2009,(5):38-38
想成为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记者,提高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除了增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此外,还应注重并树立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7.
关于一组新闻道德文章的按语: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整合和扩张的速度较其他产业要快得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新闻传播除了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外,它作为一种产业或行业,同样应有本行业的道德自律。因而,新形势下记者除了特有的职业意识外,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显得更为重要,需要学习和熟悉本行业的诸多道德自律,例如如何认识“有偿新闻”的本质、怎样把握隐性采访中偷拍偷录问题、如何保障新闻的真实性等等。现在“新闻宫司”的增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增补较快,对于职业道德知之甚少,职业化程度较低。新闻传播业的大发展,也有赖于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这里刊登的四篇小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的研究生专题讨论新闻道德话题时提交文章的一部分,涉及我国新闻工作中现存的一些职业道德问题,观点不尽相同。目的是引发大家的关注,进一步各抒己见,以便在职业道德方面形成更多的共识。——陈力丹(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新闻学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新闻性、艺术性、技术性三者兼备,应该是电视新闻区别其它媒介的重要特征;而更为重要的是采制电视新闻的记者必须有电视意识。像所有记者一样,电视记者必须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事实,敢于负责,淡泊名利,仗义执言,为民请命,不畏  相似文献   

9.
刘世松 《青年记者》2006,(14):102-103
行业报记需要具备哪些意识呢?笔认为,行业报记除应该具备一个新闻工作最基本的全局意识、新闻意识以外,还必须注重五种意识的培养,即策划意识、发现意识、专家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11.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新闻进入传播领域的把关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新闻的整体水平和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在稿件的选择、加工、编排方面应树立的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而这一时期新闻内容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并非单纯地关心本国经济,并且还注重全球经济形势。而电视新闻媒体恰恰能够给予我们一种充分掌握全球资讯的有效渠道。所以,为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以及广大群众的收视率,本文专门针对电视新闻记者展开探讨,研究了编辑意识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与创作水平两个角度阐述了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任浩 《新闻前哨》2005,(11):6-7
(一) 打造一流传媒集团首先要有一流的传媒,培育一流的传媒需要一流的传媒人才。什么是一流传媒人才?喻国明为此画了一张“标准像”: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虚伪、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观察社会走势,以建设性的视角来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对党报新闻人而言,这八个“不”尤其重要,也是十分具体的要求。如果将“八不”所对应的素质选项上升到思想和理论的抽象层面,则为五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生命意识、把关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记者出镜能起到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现场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报道内容的作用,它是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的产物。但什么情况下出镜,怎么出镜,大有学问。  相似文献   

17.
张素梅 《新闻传播》2022,(10):84-85
当今信息技术已经基本改变了传统的媒体应用模式,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并且快速便捷,这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传播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是传统媒体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新的创新,才能跟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和新闻节目的质量是有着重要联系的,电视新闻记者应该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编辑意识,才能在这个行业中不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通常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将所见所闻的新闻事实,直接以口头方式报道给观众。电视记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新闻现场,从多角度引导观众获取更多的现场信息,感受现场气氛,使观众对新闻事件产生同步感、现场感、参与感,这是当今受众普遍欢迎、喜闻乐见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但是,要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并非易事,它要求记者有较强的现场驾驭能力,能够在新闻现场不间断地同时完成采、编、播、评等工作。为此,记者需要具备以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编是记者一种兼具认识和实践双重性质的活动,是作为采编主体的记者对作为采编客体的新闻事实进行认识和反映的过程。主体意识的强弱是衡量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过程中,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等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新闻工作的质量。节目质量、实效性及可视性是新闻节目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电视新闻记者应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以提高自身编辑意识为目的加强学习。本文首先对编辑意识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重要性展开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的提升策略,希望对未来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