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治理模式的特色是:在治理主体结构中,党、政居主导地位;在治理对象上,地域差异大,多样化的区域治理明显;在治理目标上,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短期、分阶段任务相统一;在治理手段上,逐渐转向经济、行政、法律和思想并用的综合方式;在价值取向上,民主与稳定兼顾,但稳定优先于民主。中国治理模式,是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形成的,而治理过程中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与治理现实、国家与社会、行政与政治关系,则是治理发展的逻辑,决定着中国治理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积极老龄化为理论基础,正确认识社区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的相互关系,积极发挥和挖掘社区老年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促进社区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的共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治理的基本载体之一,社区治理是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动力,二者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社区和谐发展。在社区老年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出现政策法规不完善、课程体系设置落后、教育人才缺失的问题,通过完善社区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师资力量的发展对策,增强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实现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如何举办,如何发展,如何在新的学校治理理念下重新规划发展体系和育人模式,构建学校的制度,这与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密切相关。陈如平的报告分析了完善学校治理结构的意义、内容与方法。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具有政策依据,也是学校正确使用权力的需要。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要把学校的发展、改革、创新融入到整个国家发展中去,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摆在关键位置,整体建构学校治理的理念系统、行动系统和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4.
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兼具宏观与微观双重内涵,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指教育治理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发展而做出相应变革、跨越与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体制等诸多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由传统向现代不断持续变革、跨越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本质体现了一个从教育管理的现实样态转变为教育治理理想形态的过程。而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以及治理制度等方面发力,以确保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达成。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治理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大学管理不同,其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力。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高效化与科学化的保障、是提升高校组织氛围的诉求、是教师自我实现与专业化的需要。当前在现代大学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如多元主体理念误区、权力失衡导致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层次与深度较弱、制度权力中教师参与治理的弱化等问题。在未来大学治理的发展中,应该通过在治理背景下提升教师参与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科学定位权力,通过协调结构的设置实现学术与行政权力互动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呼唤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者、社会参与扩大与基层民主发展的促进者、社区文化与伦理教化的培育者、社会资源整合与社区服务拓展的建构者。由于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不久,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认识不足,同时社区治理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模糊,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意识薄弱,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不足等问题,导致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出现缺失。为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必须厘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在社区治理的功能及角色边界,实现两者在社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组织运营能力。  相似文献   

7.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国家治理的探讨可以从3个视角进行:(1)语言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2)语言因素助力国家治理;(3)国家治理影响语言的发展和使用。对于语言治理来说,其主体一般是核心与多元的和谐统一;目标、制度、价值3个子系统共同构成了语言治理的体系;而语言治理的内容则涵盖本体和应用两个大类。语言因素助力国家治理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国家治理对于语言结构和使用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加强语言与国家治理研究,对于语言治理和语言发展本身将大有裨益,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中 《成人教育》2022,(9):28-33
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发展战略的路径建构,有利于转换社区教育发展视角,引领社区教育在更高的战略格局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针对目前路径建构中的“乏力现象”和“本位现象”,借助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工具等四维向度分析方法,探究影响路径建构的挑战与对策,并结合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以社区治理问题为导向,根据社区治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形成三个层面的路径规划,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路径分析和路径选择方面提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骏  廖欢 《教学与管理》2023,(31):12-15
学校治理现代化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旨归和路径选择。立足学校发展的中观视域,回归学校治理的资源基础理论视窗,基于组织资源的视角运用本然、实然、应然的逻辑路线探索学校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异化与发展。在本然层面,根据逻辑前提—逻辑起点—逻辑终点的理路,阐释了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对象、实质与标准;在实然层面,按照治理认知—治理制度—治理手段的维度逐级分析,梳理出学校治理在资源行动、资源流动、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与困境;在应然层面,提出战略升级驱动资源行动转型、双轨并行畅通资源流动渠道、精准实施提升资源利用绩效的进路,以期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命题,是基于中国正在进行的两大转型即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变、从现代化的初级治理向复杂的高级治理转变中所蕴含“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内部的转型与完善”和“如何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两大任务。因传统的体制弊端与现实治理需求多样性,国家治理的部分领域失效问题比较严重。中国的国家治理要实现“国家战略规划与治理策略的统一”、“治理的价值、制度与技术的统一”,通过塑造协调的政治制度体系、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民主治理与复合治理的基本要求,从制度治理、文化治理和技术治理等方面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方式,并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监管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是现代化治理与治理现代化的辩证统一,现代化与国家治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二者在长期互动中实现迭代,共同演进。数字经济从创新治理方式和优化治理机制两个层面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治理问题。以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治理要重新审视效率、公平与安全三者的关系,通过夯实现代化发展的数字技术基础、健全现代化治理的数字制度建设、构建现代化发展的数字安全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为要素的城乡社会协同治理,是我国语境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社会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价,是判断和确认多元治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协同状况及其效果的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对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评价,不断优化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协同治理社会的能力和绩效。文章以协同治理能力和协同治理绩效为基本维度,以湖南长沙、邵阳两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力求构建一个能反映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社会协同治理能力与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优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机协同作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其在教育治理领域的应用图景和发展路径,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路向。人机协同教育治理将治理主体从自然人扩展到智能机器,能够实现人机交互、优势互补、高效合作的现代化教育治理,在变革教育治理主体结构与关系,提升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教育的能力,赋能微观教与学问题求解等方面前景广泛。但其发展面临治理主体的传统管理思维固化与应用智能机器能力不足、智能技术落后于教育治理发展需求、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人机不协同导致治理效能损耗突出等障碍。为更好实现人机协同教育治理,需加快治理思维从"经验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治理能力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变革"转变,治理技术从"串联发展"向"并联发展"转变,治理机制从"泛智"向"善智"转变,协作方式从"框架合作"向"精准合作"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欧盟加大了在发展合作领域中推行治理政策与实践的力度.治理成为欧盟发展合作政策的重点.欧盟治理建立在与发展合作伙伴合作协定基础上,通过援助手段和伙伴对话机制,推动合作伙伴国政府的能力建设和民主化进程.欧盟治理是实现其价值观、国际秩序观和安全目标的重要途径.它对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和后者国内的政治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虚拟社会具有工具性和场域性两种面相,虚拟社会治理创新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关键要构建长效治理机制,通过虚拟社会建设营造和谐的虚拟社会秩序。网络社会工作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转向和必然趋势,作为对等的互动主体,互联网和社会工作在实践情境中产生广义和狭义网络社会工作的两种融合成果。在助力虚拟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网络社会工作秉持理论与实务并重、线上与线下并力、技术与伦理并同、全球与本土并合四项基本原则,能够发挥协同治理、服务治理、行为治理、柔性治理以及长效治理功效。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资历框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的进展。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多层化和网络化的治理结构,也体现了全球教育治理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横向扩散的复杂政策过程。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过程还说明经济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协调演进是全球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全球教育治理应当回应新时期全球背景和形势的变化,推动国家资历框架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不断契合并化解现代职业教育问题的过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等方面。从问题域切入,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包括内外两个层面,外部治理涉及职业教育机构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主体关系,内部治理则是多主体之间相关利益在职业教育中的调整和分配,并相应地统筹带动职业教育内部要素改革。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是设计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学校之间的关系,配合治理结构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协调、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9.
交叉学科治理是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整体性治理”思维,厘清交叉学科治理基本内涵和动力机制,提出“权力—制度—文化”等三维分析框架。交叉学科权力主体治理“失灵”、交叉学科治理制度供给不足、交叉学科治理文化的藩篱阻隔,无法有效回应交叉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国家科技创新需求。亟须推动交叉学科权力主体的协同与共生、加强交叉学科治理制度的重塑与供给、重视交叉学科治理文化的交往与共享,从而促进交叉学科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主要指在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中从事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相关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和教育人才的双重身份。结构不优、布局松散、培养不足以及学风不浓等是当前该类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影响到中华民族培根铸魂使命任务的完成和国家全局性人才工作布局,对其发展进行治理意义重大。开展应用型工科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应遵循院校社科人才发展治理的内在价值,并以社科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为主导思想,在求同存异和科学评价中谋求育才与育人一体化的发展治理思路,从而实现涵养社科人才生态、扩充社科人才总量、提升社科人才内涵和激发社科人才活力的发展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