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各级各类的图书质量抽查活动越来越多。有国家组织的不定期质量抽查,各省、市开展的定期质量抽查;有各出版社自行安排的质量抽查;还有诸多图书评奖中对参评图书的质量审读等。与之相应的,各出版社制定了对被查不合格图书编辑的明确的奖罚办法,诸如罚款、对晋级升职实行一票否决等。从编辑角度说,所有这些质量抽查,无异于是对编辑工作的检查。事实上,当编辑们听说自己  相似文献   

2.
“煤饼”新闻之所以被人叫好,主要是因为抓住了群众关心的一个热点,为群众说了一些话。全市煤饼质量抽查没有一只合格,事情发生在2月下旬,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则新闻并未为更多人所知。3月中旬我在市工商局检查大队采访时,大队的同志和我谈到了煤饼抽查不合格之事,当时我也并未特别在意,第  相似文献   

3.
晓岱 《今传媒》2006,(1):38
在中国图书界,苏版图书是一个名声颇亮的品牌。但“明镜仍须时时拂”,作为精神产品的图书更须重视出版前后的琢磨推敲,以促进品牌质量的不断提升。最近,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对2005年苏版图书的编校质量进行了3次检查,分别对“申报局资助重点图书”、“少儿类图书”、“申报出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图书”的质量组织了审读。3次检查所查图书基本情况和审读结果如下表:三次检查的总合格率达到98%,比“十五”之初的2001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反映出近年来江苏省图书编校质量稳中有升,取得可喜进步。但仍出现不合格图书,其中包括重点图书。审读…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审读制度一是发稿前的三审制,二是出书后的快样(印刷厂在一本书大批装订之前先试装进审的样本)审读制。它们对于保证出书的方向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照理,有了如此严格的审读制度.我们的出版物的政治质量和编校质量应该是很有保证的了,然而,事实上.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尤其是编校质量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每次抽查,不合格品占了相当大比例,令出版界内外人士十分忧虑。为什么会这样?毛病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黄嗣 《出版科学》2000,(1):39-39
现阶段审读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全国性的图书质量大滑坡,给图书审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由于图书种类多,专精图书的审读员不好找,尤以英语、计算机类的图书为甚:试想,一个省10家左右的出版社,专业分工不同,出书种类五花八门,所抽查的图书也各种各样,一时间到哪里去找那许多既精通编辑出版业务又专精各门类  相似文献   

6.
闲话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霖 《出版科学》2006,(2):72-75,71
一、引子 退休后,一些同仁怕我闲极无聊,就找我帮忙审读.复审、终审书稿不算少,但让人激动的选题罕见;成书检查每年也有,但多数(其中含报奖图书)不合格.相对于全国出的新书,我所接触的量是沧海一粟,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这并不妨碍遐想;图书质量问题太多!图书质量下降了!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少人懵懵懂懂过了一辈子,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是快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才懂得对人生意义进行思考。如果早一点把这个问题想通,人生会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愉快。许多人一辈子就忙着赚钱,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样做不算错,因为在市场经济里,一个人没有钱连生存都会有问题,不赚钱怎么能行。  相似文献   

8.
任贤良 《今传媒》2007,(5):32-33
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从2005年8月起,组织有关专家和审读人员,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对10个市级党委机关报进行了专题抽查审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图书出版单位大多都设有审读岗位,旨在对图书出版进行“印前把关”.囿于多种原因,图书出版的“印前审读”岗位大多挂靠在校对室,名曰“校审室”,名不正言不顺;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完全胜任日益复杂情况下的图书出版审读工作.有鉴于此,本文给审读岗位提出了“名正言顺”的设岗要求,并针对治理目前在岗人员的种种乱象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岩 《出版参考》2015,(1):11-12
对于“规范审读报告,提高图书质量”的主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是要充分认识审读报告的重要性,二是撰写审读报告要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三是中国出版集团在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几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一谈到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势必涉及差错认定这个关键环节,对此各出版社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一、成书的质检。审读员审读全书,依据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方法》(以下简称《计算方法》)初步算出差错率后,将记录表与责任人见面并经过申诉、争议、反馈,最后确定差错率。二、清样的质检。程序是审读员随机抽取清样中的一部分审读,随后将记录表交责任人认定并由其在校样上改过,质检人再根据结果算出差错率,合格的即可进入付印阶段,不合格的退责任编辑重新通读余下部分,继而再检,直至合格。不难看出,差错认定…  相似文献   

12.
图书审读不当之举种种张新建图书审读对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图书审读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路子。但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审读工作中的一些不当之举,影响了审读结果的可信度。1.对送审样书“再加工”图书审读。虽然有时是随机抽审,...  相似文献   

13.
一读者的认可度是图书内容质量的试金石 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刷4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是我们判断一本书内容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但不能是判断图书内容质量高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第三方学术期刊专业审读机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连观 《编辑学报》2014,26(6):565-566
审读是对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与综合管理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阅评制度其自我约束力缺乏,行政系统内组织的审读往往把守在"不违规"底线,对期刊的学术水平、学术质量评判不力。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学术期刊专业审读机构,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对学术期刊的科学监管;可以提高学术期刊审读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公正性,更好地实现评价的价值与效益;可以助推学术期刊提高办刊水平,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科技文化进步。第三方学术期刊专业审读机构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制度创新,专业机构的标准创立,被评估方的积极主动配合。  相似文献   

15.
从“万无一失”谈起郑梦熊经常听到社会上流传的一种说法:“无错不成报”。这是人们对一些报纸差错多表示不满。其实,绝大多数新闻单位对消灭差错是十分重视的。记得前几年在一次中央主要报纸的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人民日报差错率很低,受到表扬。在那次抽查中,差错率...  相似文献   

16.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读书讲究方法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能清楚,  相似文献   

17.
审读是“三审制”的补充和完善,是出书前的最后一道关口,要保障出版物的质量就必须主动把握好审读这一环节。一、目前图书审读中存在的问题1.忽视印前审读根据《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图书的审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书稿的审读,即印前审读;二是对图书的审读,即印后成书的审读。目前,多数出版社都比较重视成书后的检查,由有关人员对图书质量进行审阅,作出评议,将评议结果反馈给被检人员,并以此为据,奖优罚劣,促进图书质量的提高。这种检查方式,只能做到事后提醒,预防再犯,但事实已经发生,轻者给读者带来阅读偏差,重者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某大学有一位讲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了一本语言和语法方面的书稿,拟送出版社出版,先请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读,这两位主任对书稿作了一些修改,随后大笔一挥,把自己的名字署在这位讲师名字的前面,这位讲师觉得不妥,提出异议,两位主任十分恼火,说:这本书稿是我们帮你修改定稿的,我们的劳动就不算数?我们就不能署名?另有一个研究所,大量翻印出版社出版的该所一位工程师写的书,在同行业公开征订发行,出版社发现后要求该所停止翻印,该所回答:这本书是我们所的人写的,版权是我们的,出版社不应干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审编合一,是未经三级审稿决定书稿是否采用就进行编辑加工,把加工整理环节中对书稿的审读作为审稿环节中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审读;把加工整理过程中处理书稿的记录作为审稿后对书稿全面评价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书稿是否采用的依据。当前,在一些出版社,三级审稿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少编辑人员为追求速度、追逐利润而搞“审编合一”,这是导致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一、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能混淆的两个重要环节按编辑学理论,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从任务看,审稿的任务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煤饼质量低劣,已成为上海千家万户使用煤炉的居民都感受到的烦恼。市有关部门最近对全市煤饼质量抽查时发现,煤饼应达到的六项质量指标,竟没有一只煤饼全部合格。煤饼质量不好,是个老问题。烧煤饼炉的居民对此都牢骚满腹。他们形容现在煤饼商店供应的煤饼不是“矮子”(厚度、重量不足),就是“麻子”(外观不光洁、掺杂明显),或者就是“瞎子”(洞眼不通或不正)。在一家煤饼商店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