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王欣然 《金秋科苑》2010,(15):127-127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物流业是能源消耗较大的产业。降低物流业的能耗,能够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其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生物质能源一直是当地最重要的生活用燃料等能源来源。本文概述了生物质能源在西藏的利用历史、开发利用政策及应用研究现状、资源现状,并就生物质能源在西藏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收集杭州市近几年农业生产的统计数据并辅以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市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和无控焚烧成为主要的处理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建议对农业生物质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基本杜绝废弃物或污染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石化燃料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和石油资源的紧缺, 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各国纷纷将目光转向生物质能源[1]。其中, 液体生物燃料以其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利用的现状分析以及对所采集的企业数据的经济分析,探讨目前安徽省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9,(7):9-10
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可再生能源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208GW,比2007年增长16%。在美国和欧洲,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第一次超过传统发电能力的新增量。全球风能理事会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很多国家实施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当前,已有  相似文献   

7.
耕地变“黑”:捕获大量温室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多而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为不容争辩的事实,如何有效地减少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极为重要的任务.在CO2排放方面,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并将很快取代美国成为第一排放大国.  相似文献   

8.
刘亚川,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21项,发表学术论文55篇,其中7篇被国外著名文摘刊物收录。获国家国土资源系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地矿系统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开拓性地提出了将浮选捕收剂作为活化剂使用等新理论,研究的新型氰化浸金强化剂,突破了强化氰化浸出的传统思路。研究提出了长石石英浮选分离新工艺和集合体分选微细粒碳酸锰矿等新技术,是原国家地矿部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首批入选者,第六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11月12日,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这是我国政府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又一个重要规划,对于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形式,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欧盟等国家或地区发展迅速。随着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世界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与贸易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油莎豆”的产业化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莎豆是一种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油料植物,全生育期110~130天,年可种两季,具有抗逆性强、耐贫瘠、耐盐碱、病虫害少、喜阳光、容易栽培管理、不与粮争地、可规模推广种植等特点。油莎豆块茎产量高且富含油脂、淀粉和糖,是目前发现的最理想的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之一,除可加工成生物柴油外,还可制成乙醇,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2.
朱悦 《科学中国人》2022,(24):60-61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工业发展的血液。但工业文明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扼住了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咽喉”——世界科学与技术高速发展背后,工业过程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及各种类型的污染物正在悄悄为地球酝酿着一场全球变暖、生态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所幸,很多人已从迷局之中幡然苏醒。当党中央高举“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旗振臂一呼,各行各业便都开始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向着“绿”意盎然的未来大步迈进。  相似文献   

13.
《金秋科苑》2013,(21):38-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流域是指以鄱阳湖为中心,以入湖的赣、抚、信、饶、修等5河及其流域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区,湖泊流域总面积16.67万平方千米,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占江西省土地面积的92.7%。鄱阳湖流域分布的植物种类达3800余种,包括国家珍稀濒危植物57科128属226种。然而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导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和不合理地使用,鄱阳湖流域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流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包括:野生植物分布区域萎缩;资源状况和物种种群数量不清;生境有所恶化,资源逐渐减少,部分物种濒危加剧;流径有所萎缩,水质呈下降趋势;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生态开发技术等。如何保护鄱阳湖流域野生植物多样性,尤其是珍稀濒危植物的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