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发现,在猴子大脑中植入了特殊电极后,这些家伙竟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不用动“手”就能移动屏幕上的鼠标指针了。这一实验最终可能找到让截肢和瘫痪病人重新自由活动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这些猴子大脑中控制运动部分的每个神经元附近,都放有微小的电极。共有50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duino红外控制的智能机械手的设计,该设计主要面向儿童,通过智能机械手的多功能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本设计方案中包括机械手,Arduino Uno开发板,I2C LCD1602显示屏,驱动手指舵机、红外接收模块,红外遥控器,电源等。通过Arduino的红外控制功能,借助红外遥控器向Arduino发送信号,再利用Arduino对舵机发送PWM信号,来控制舵机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智能机械手的手指弯曲程度,做出不同的手势,完成不同的功能,同时在LCD1602显示屏上可以显示当前智能机械手执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人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世界,不过,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这是错的。科学家表示,人脑像电脑一样对视觉提供的信号进行解读,"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有科学支撑。人的情感反应和视觉系统是相关的,这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使然,科学家做了实验。科学家给刚出生的猴子许多毛绒蛇玩具,当这些猴子长大后,看到蛇的大脑反应与实  相似文献   

4.
两只脑中植入微型电极的猴子,经过训练后仅仅通过思维就能控制机械手的运动。成功完成这一实验的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表示,他们的成果将来也许能造福于瘫痪病人。负责这项实验的尼科莱利斯博士等人介绍说,电极分别植入这两只雌性恒河猴大脑额叶和顶叶部位,每个电极不到人的一根头发丝粗细。它们发出的微弱电信号通过导线进入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4,(3):26
<正>3月1日消息,英国科学家邀请25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在研究中,科学家对志愿者额叶皮层进行扫描,同时对比猴子的大脑皮层扫描图。结果发现,猴子的这一区域由11个部分构成,而人类的该区域则由12个部分组成。这项研究的组织者马修·拉什沃思说道:"我们找到了人脑特有的那个区域。"这一被称为"侧额叶极"的大脑补充区域,能够帮助人们分辨好  相似文献   

6.
人体揭秘     
人体存在“瞌睡虫”现代科学研究发现 ,人的大脑中确实存在一种能引起睡眠的物质——前列腺素 D2 。科学家曾经把 D2注射给经过充分休息的实验猴子 ,会使原来精神饱满的实验猴子很快就进入熟睡 ,而且许久不会醒来。人体中的“瞌睡虫”D2 ,是前列腺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前列腺素的种类很多 ,在人体的许多组织中都可以合成。不同的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功能 ,有的调节血压 ,有的抑制胃液分泌 ,有的改变支气管的舒缩状态等。其中的 D2 和 E2 主要存在于大脑中 ,D2 引起睡眠 ,E2 有促醒作用。D2 的生理过程是 :大脑工作时需要消耗包括糖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8):28-28
医学研究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恒河猴,目前在美国严重短缺。“猴荒”加剧导致猴价飞涨,一些科学家被迫去买他人用过的猴子,甚至有人订购还未出生的“猴子期货”。 据《波士顿环球报》9日报道,美国政府资助的8个负责繁殖恒河猴的研究中心,目前拥有的猴子数量已从1996年的1.2万只上升到1.5万只,但还是供不应求。5年前,一只实验用恒河猴在美国大概要卖到1000美元,如今的价位是5000到1万美元。 由于实验用猴子紧缺,一些研究人员无法开展研究,不少项目被迫拖延,这些都阻碍了科学家展开人类基因组、器官移植和干细胞等研究项目,也拖后了重要的艾滋病疫苗研究课题。为此,科学家们已经向负责分配医学科研经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建议,花费1亿美  相似文献   

8.
猴“囧”     
正今年是猴年。说到猴子,恐怕没人会觉得陌生吧。和咱们人类一样,猴子也是灵长类生物的一员。众所周知,灵长类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特点是:大脑发达,眼眶的方向朝前,手指和脚趾可以分得很开,大拇指极为灵活,能和其他手指做出抓握的动作。2007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吉布森对印度猕猴进行了DNA序列研究,发现猕猴和人类的DNA序列相似度竞达到93%。虽然与相似度高达98%的黑猩猩相比还是差了一些,但若说猴子是人类的表亲,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9.
最新科新闻     
《科学中国人》2011,(6):60-61
德国科学家发明意念操控汽车 德国一个脑科学家小组研发出一种完全依靠大脑驾驶的汽车,司机佩戴上特制的耳机,通过“想“向左、向右或者加速.汽车就能够做出相应反应。这种“头脑驾驶”技术通过装备摄影机,雷达和激光传感器,为汽车提供三维的环境照片。这些信号通过一台专门电脑进行解读.能够分清向左和向右的不同模式。在一次试验中.驾驶员成功操纵汽车向右转.尽管在给出指令和汽车启动之间略有延迟。在另二次试验中,汽车被训练识别4种模式.使得驾驶员能够加速或者减速。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知识窗》2008,(9):52-53
原先被认为无用的细胞,居然也能如神经元一样,在刺激下做出反应.让大脑闪耀.如同星河。“胶质细胞”就是大脑里的海绵。科学家认为它们作为填充物支撑着我们的大脑。麻省理工学院的舒默尔斯和中国留美学者俞洪波等人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同样参与了大脑的工作。这一结果可能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生物体最神秘的器官。  相似文献   

11.
消费电子产业已经在人机界面技术上花费了很多力气,包括好用的老式红外遥控器、鼠标、键盘、游戏机手柄、轨迹球、旋转调节装置,以及安装加速器的魔力棒等等。而在近日于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了最令人振奋的人机交互新技术。许多公司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ho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操控电器的新方法——手势遥控。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03,(5):37-37
科学家们揭开了大脑感知色彩的秘密,这一发现将来可能会让那些失明的人获益。得克萨斯———休斯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猕猴的研究,揭示了在大脑的一个特殊部位里一种叫作“细条纹区”的细胞模块的排列情况和感知色彩的机理。神经生物学和解剖学教授丹尼尔·费勒曼说:“这一发现为所有颜色的感知提供了第一个生理学的基础。”费勒曼和他的研究小组在给猕猴观看一系列色彩的同时,绘制了在猕猴大脑细条纹区血液流动的变化图谱。他们的发现刊登在《自然》杂志上。在观看不同颜色的时候,猴子大脑血液流动的峰值在细条纹区的特定部位…  相似文献   

13.
继英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只“克隆”羊后,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公布他们在去年8月也曾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对猴子。基因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再一次把世人的视线引向“生命复制”这一涉及政治、法律和道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漫画     
幽默达尔文的逸事达尔文被邀赴宴。宴会上,他恰好和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这位美人带着戏谑的口吻向科学家提出疑问,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是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那当然喽!”达尔文看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恭维话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一位隐居乡间的故友家作客。友人的两个孩子蓄意趁机逗弄一下这位显赫的科学家。他们捕捉了一只蝴蝶,一只蚱蜢,一只甲虫,一条蜈蚣,取下蜈蚣的躯体,撕下蝴蝶的翅翼,拔下蚱蜢的大腿,摘下甲虫的…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能够快速学习的秘密,或许藏在大脑的脑电波中。学习离不开记忆,而记忆离不开"硬件",即在大脑中形成新的连接。可是,有个问题只要你细想一下就会感到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仿佛瞬间就记住了某件事情,可是建立新的神经连接总需要花时间的吧,哪会那么快?美国麻省理工的两位科学家就对此困惑不解,他们猜测或许脑电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电活动是可以传播得很快的。他们利用仪器观察猴子在学习时大脑中的电波活动。给猴子一些小物  相似文献   

16.
尚力 《金秋科苑》2012,(12):40-41
据国外媒体2012年4月16日报道,人类大脑的能力可以媲美任何一台机器。现在科学家正试图研制“人脑”超级计算机,将完全模拟人类的思想,并有助于寻求治疗各种大脑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容亮 《百科知识》2003,(12):14-14
目前,美国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划时代的实验,就是通过向大脑移植电极的办法,让猴子按自己的意愿操纵机械臂。这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它还意味着一次哲学意义上的革命:精神意念可以支配生物体之外的机械物体。 用来实验的是两只雌性恒河猕猴,一个取名叫奥罗拉,另一个叫艾维。科学家将它们的头盖骨取出一部分,暴露出大脑的额叶和顶叶表面,这是大脑里掌管肌肉运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9,(2):23-23
遥控器可能正在“走向灭亡”,因为科学家们正开发一种突破性的新技术——单凭手势便可以发出讯号和指示。  相似文献   

19.
海外传真     
正乳牙干细胞“变身”微型大脑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1月1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阿利森·穆特里带领团队,将从多名儿童乳牙中提取的干细胞暴露在包含几种生长因子的混合液中,分别培育出了各自的微型大脑。这些微型大脑约5毫米宽,含6层大脑皮质,与胚胎阶段胎儿脑组织非常相似,可用来研究不同人际交往能力人群之间的大脑发育差异,进而开发出各种社交综合征的新型疗法。  相似文献   

20.
《发明与创新》2008,(2):39-39
猴子头部戴有电子仪器,记录下其大脑控制腿部行走的神经区域信号。随后,研究人员将信号转换成腿部关节移动方位指示,通过因特网传送给日本的研究人员。然后,日本研究人员再利用传送过来的信号控制机器人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