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世之 《寻根》2003,(1):24-29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是渔猎、畜牧时代象征性的代表人物,传说他结网罟而发明渔猎工具,制作琴瑟等乐器,规范婚姻制度与嫁娶礼仪,始画八卦,用“太极”学说来分析宇宙发展变化之理。女娲是伏羲族中另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传奇式人物,她是远古时代“三皇”之一,与伏羲同时,二者为兄妹或夫妇关系,可能代表同一部落联盟中两个具有通婚关系的氏族部落。相传女娲曾抟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发明笙簧等乐器,为女媒而设置婚姻。伏羲与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2.
『女娲陵』和『中华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仁 《寻根》2002,(5):4-6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艺术形象,也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的主要活动舞台是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考古发现和资料证明,中国文明起源不是五千年,也非六千年,而是一万年。盘古、华胥、有巢、燧人、有熊、有娇等传说人物或后裔,代表或反映了一万至六千年前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华胥和燧人氏的子女伏羲氏、女娲氏,都是“三皇”不同说法中的人物,世代延续约7500年至6000年前。他们的传说遗迹遍布黄河、长江流域,是各族人民的祖先。本文只以文献资料介绍陕西地区的伏羲和女娲氏遗迹,并呼吁和建议陕西建立伏羲文化研究会。  相似文献   

4.
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复原钟年《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第六天是创造人类的时刻: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看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  相似文献   

5.
骊山女娲遗迹与古代的人祖庙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骊山女娲遗迹与古代的人祖庙会陈崇凯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中国广大地区曾经存在着一种生殖崇拜文化活动,即在春天到来时,男女进行郊野狂欢,这是万民同乐的盛大节日。这一节俗,直到秦汉前后,还在中原地区盛行。每到三月上已,男男女女离家外出,到河边踏青洗秽,凡成年...  相似文献   

6.
杨宪益 《寻根》2000,(1):74-77
据《旧唐书·音乐志》载:“《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及即位(627年),使吕才协间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词。百二十八人披甲执戟——甲以银饰之——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宴奏之,天子避位,坐宴者皆兴。”又载:“贞观七年(633年),太宗制《破阵舞图》,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令吕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披甲执戟而习之;凡为三变,每变为四阵,有夹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数日而就,更名《七德…  相似文献   

7.
在国人印象中,英文“Art Museum”是美术馆,“Art Gallery”是画廊;美术馆大,画廊小;美术馆的经营属非营利性质,画廊则往往以出售艺术品的商业行为营利。其实,二者的界线并非如此地泾渭分明。在美国,上述认知已有商榷余地,而在英联邦地区,“Gallery”则可直接等同Museum的规模;伦敦的国家画廊、泰特画廊,其水;隹与世界一流美术馆不相上下;加拿大很多城市重要的展览馆,也以Gallery称呼。  相似文献   

8.
绿色伦敦     
绿色伦敦刘艳编译有许多次我为自己是一个伦敦人而感到幸运和欣喜。一天,我骑车经过宪法山,竟被那些高大的建筑物和充满生机的绿色植被所吸引,不由得再一次欣赏那美丽的景色——一片片深绿色的树荫、古老的苍天大树和树下那沐浴在阳光中的绿莹莹的芳草。我以为,除伦敦...  相似文献   

9.
章宏伟 《寻根》2005,(3):72-79
乾隆帝将编纂《四库全书》与翻译满文《大藏经》等同,视为其六旬后办的两件大事,并在其御制《清文翻译全藏经序》中不无得意地说:“……若夫订四库全书,及以国语译汉全藏经二事,胥举于癸巳年六旬之后,既而悔之,恐难观其成,越十余载而全书成,兹未逮二十载而所译汉全藏经又毕蒇。”  相似文献   

10.
开来者之慧命于无疆──读《中国哲学原论》唐明邦当代中国哲人的重任,在探索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同现代化的关系。有人主张传统思想文化均属历史陈迹,于现代化有害而无补,必"全盘西化"乃有出路;有人主张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在中西文化冲撞中,必须立足本土,借鉴异域,...  相似文献   

11.
汉代人哭泣说彭卫扬雄《方言》卷一对汉代人形容哭泣的语汇有如下一段记录:“‘唏’、‘怛’,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则楚言哀曰‘唏’;燕之外鄙,朝鲜、洌水之间,少儿泣而不止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人、小儿泣而不止,谓之,哭极音绝...  相似文献   

12.
说匾     
高汉 《寻根》2000,(4):31-33
匾,亦作扁,指物之体宽而薄音;又指扁额,即题字于木牌或其他载俸上,悬于建筑物的标识物岛额的别名很多,如:横额、横披(亦作批)、牌额、牌匾等等。通常,横称匾,竖弥牌,横竖之分决定于匾文的书写:横书为匾:竖书  相似文献   

13.
丛新强 《寻根》2005,(5):13-17
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将“龙飞凤舞”喻为“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飞扬着的史前期的两面光辉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图嘴旗帜”。从烛阴、女娲的神怪传说,到甲骨文、金文中有角的龙蛇字样;从青铜器上的各式夔龙再到《周易》中的“飞龙在天”、“或饮于渊”、“见龙在田”,一直到汉代艺术中的人首蛇身诸形象,“龙”这一特殊的图嗨佯式以其神秘的力量长久地吸引、凝聚蕾华夏民族,乃至成为立国之象征。无独有偶。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木屐、芒、靴子梁满仓履、靴三者均属鞋类,但又有不同。屐为一种水踏泥时穿的鞋子。不但用于水,还用于登山。《南史.谢灵运传》载,谢灵运喜好登山越岭,幽深险峻之山,岩障千重之峰,莫不毕至。"登蹑常著未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正因...  相似文献   

15.
提起韩国食品,许多人立即会想到红辣辣的泡菜,五彩的拌饭,还有那光洁透亮的打糕……。这些精美的食品不仅味道独特,而且色泽亮丽,可谓色味俱佳。与中国饮食相比,韩国饮食似乎更注重颜色,无论是宴会上的九色盘、神仙炉,还是日常料理的泡菜、酱汤,无不追求五色俱全。仅以韩民族须臾不离的泡菜为例,其白菜主干呈白色;葱和白菜叶呈绿色;生姜、蒜呈黄色;辣椒粉呈红色;虾酱、鱼酱等呈黑色,竟也五色俱全。韩民族为何如此重视饮食颜色且追求五色俱全?通过调查发现,韩国对饮食颜色的追求居然与中国的阴阳五行有密切联系。按照韩民族习俗,产妇生产时要喝黑色的裙带菜汤。因为从阴阳五行看,血属于心,心在五行中为火,而黑色五行归水,根据水克火的原理,黑色的饮食可以止血、补血。产妇常因出血过多导致身体虚弱,这时喝裙带菜汤当然最合适了。逢正月十五,韩民族吃“甑糕”,传说这一习俗源于对鸟的感谢。据《林园食肉记》载,甑糕的重要特点是将粳米用南天竹的叶子和茎皮包上,使其呈青色,《唐本草》释其名曰“鸟饭”。五行中,青色为东,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人认为,鸟是朝着太阳飞的,故鸟图腾的民族称鸟为“青鸟”。韩民族属于鸟图腾民族,故借甑糕的青色来表示对鸟的敬意。五种颜色中...  相似文献   

16.
品味大龙泉     
易门的大龙泉,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大龙泉集山、水、林、鸟为一体,却又各具特色。大龙泉的山,山势挺拔景色峻秀。大龙泉的水,水质清澈甘甜清凉。大龙泉的林,林茂叶密浓绿滴翠。大龙泉的鸟,鸟鸣雀舞艳丽多姿。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是龙泉公园的地貌特征。三山环抱,是指大龙泉是由南、西、北三座山环抱而成;一水中流,是指大龙泉水从三座山中间穿过向东流淌而去。环抱大龙泉的三座山,一样的挺拔峻秀,一样的浓绿滴翠,一样的莽莽苍苍。这三座山,还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有林荫小道通往其间。这些林荫小道,或攀越而上,或环绕而行,使大龙泉山上优美的风光景色不仅可望而且可及。当然,这三座山的景色和相貌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傅功振  樊列武 《寻根》2008,(2):39-41
“中元节”作为我国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盂兰盆节”或“鬼节”,俗称“七月半”。其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其时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其发源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正月十五为上元节,此时祭天;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此时祭水;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传说这天地官下降,  相似文献   

18.
据2000年统计,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共有白族65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6%;占玉溪市白族总人口的67%。主要聚居区为因远镇,有因远、安仁、红安、奔杠、补垤、马鹿、北泽、安定、沙浦9个白族村寨。  相似文献   

19.
许竟成  李新堂 《寻根》2008,(6):124-125
方氏出自姜姓炎帝之裔,《世本》载:方氏为“方雷氏之后”。在宋代《百家姓》中,位序第56;在今汉族前100个大姓中,位序第62。这样的位序显示,方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人丁既众又著。  相似文献   

20.
余识吕君章申逾二十载。 其人神采散朗,不浓不滞,如水之淡,亦如水之流,与时下俗吏异趋。不尚逢迎,最好读书,盖情系翰墨者。迩日辱示所作,益知其浸淫书道有年矣。寤寐追蹑者曰二王晋韵、唐法虞褚率更、寄直老人鲜于枢之遗韵。目即往还,心亦吐纳,个中甘苦披览可鉴。坡公云:“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中具清逸气不亦吕君之书艺乎。——文怀沙[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