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生命如风     
在风、雨、雷、电中,我唯爱的,就是风.   喜欢风,是因为它来无影,去无踪.……  相似文献   

2.
风的气息     
风,是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了。冬天时,风几乎天天光顾,伴我上学,跟我回家,我们像形影不离的好友。风,不可捉摸,它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摸不到,可当它迎面而来,送来阵阵凉意的时候,你就能闻到它的气息,淡而清,似有似无,像是远处高楼上渺茫的声音,又像是几十里内的琴声。走在路上的时候,这气息就传来了,那朦胧的美感,让你在这境界中流连忘返。可当我仔细找寻它时,  相似文献   

3.
我愿是风     
如果让我变成大自然的一员,我渴望变成风——来无影去无踪的风。 我是风,我是春天里的一阵和风。我掠过花园,草地苏醒了,小草探出了脑袋。我飞快地在花儿上空转了个圈,花儿绽开了幸福的笑脸。在阳光的照射下,刚刚滑过脸颊的“泪珠”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4.
陶锡泉 《物理教师》2008,29(4):26-28
声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声学对于广大中学生,更是促进科学与艺术融通的桥梁.强化声学实验教学,就是对课改理念的贯彻和深化.但由于声音可说是“来无影、去无踪”,所以以往中学阶段的声学教学基本上没有有效手段,将声音的响度、音调及音色等物理量以形象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朗威DISLab声传感器、朗威“天籁”声学教学软件等数字化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5.
生命如风     
在风、雨、雷、电中,我偏爱风.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是因为风的温柔,风的热烈,风的萧瑟,风的狂暴;是因为风有太多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李老师首先请幼儿欣赏中国龙的形象,谈论龙的传说、龙身体的构成。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之后,李老师请幼儿画出心目中的怪兽卫士。因为有了之前的欣赏与讨论。孩子们大胆地创造出了很多新颖的怪兽形象,而明明的纸上却是一片空白,李老师问道:“你的怪兽卫士呢?”明明答道:“这就是我画的怪兽啊,我的怪兽来无影.去无踪。”面对明明的“来无影、去无踪”,李老师困惑了,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7.
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口语交际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代替的功能。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一、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口语交际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功能。要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突破。一、用生动、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口语交际教学要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和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老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声音能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觉,用鲜明的、活生生的形象去感化读者。 《论语》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歌是灵动的语言,诗中的声音会创设出活灵活现的形象。让读者兴奋起来,置身于其中,为之悲,为之乐,为之迷恋不已!《诗经·卫风·氓》中“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相似文献   

10.
一篇优美的散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我只谈谈如何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鉴赏散文的第一过程是欣赏过程,是人们去欣赏语言,体味其美之所在。这一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步骤,即通过语言文字这一信息代码本身直接提供的意象来唤起学生对艺术意境的形象感知。虽然语言文字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没有形象,但语言本身具有审美功能,具有美感。它能让人们从语言符  相似文献   

11.
我爱风     
在风、花、雪、月中,我偏爱风。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是因为风的温柔。风的热烈,风的萧瑟,风的狂暴;是因为风有太多的人生境界。春风,太温柔太温柔,宛如婴儿的小手,轻抚你的脸。她默默送来梅的暗香,捎来春  相似文献   

12.
我是风     
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何处去。我来无影,去无踪,却能被感觉到、接触到。我是大自然中特殊的一员——风。我行走洒脱,时而快如迅雷,时而又慢如信步。满世界都存在着我那无形而透明的身影,我还可以随心所欲,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无  相似文献   

13.
生命如风     
在风、雨、雷、电中,我偏爱风。喜爱风,是因为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是因为风的温柔,风的热烈,风的萧瑟,风的狂暴;是因为风有太多的人生境界。春风,太温柔,太温柔,宛如婴儿的小手,轻抚你的脸。她默默送来梅的清香,捎来春的绿意。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江西教育》2003,(23):20-20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以下三个步骤。一、导之入境。即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1.凭借视听工具提供有关的音乐形象和图画形象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理解教材的语言形象。比如我在讲《琴弦上的“梁祝”悲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一上课就播放全曲的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地听,听完一遍,学生就渐入意境。接着放第二遍时,我按照“梁祝相爱———英台抗婚———投坟化蝶”的情节…  相似文献   

15.
1 .读图教育具有形象价值和审美刺激机制读图教育具有强烈的可视性的形象价值和审美刺激机制。而形象性是读图教学中的最大特点。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内容 ,如果用文字去表述会比较“干瘪” ,而用图片去表现时却能显得十分“丰满”。“一幅图片胜千言”充分地阐述了读图教学的形  相似文献   

16.
    
谁见到了风你没有,我也没有当风悄悄掠过枝头树叶不停地颤动谁知道风在追求什么你不知,我也不知当风轻轻走过河岸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谁明白风在怒什么你不明白,我也不明白它来无影去无踪来去却,总是忙忙匆匆、几I亡入I风@常慕佳$武汉中学初二~~  相似文献   

17.
客观地再现声音表象、深层地揭示审美内涵及对教学语言形象和谐的音响美饰,是拟声词内在的教学功能。其有效途径在于求活、创意,但必须遵从合科学性和合情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对《荷塘月色》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结构分析法,学生难免对该文缺乏深刻的认识。而采用审美阅读的方法,效果则大不相同。文学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过程。西方美学强调视觉、听觉感官的审美功效,中国美学则强调“五官整合”。用审美阅读方法阅读《荷塘月色》,就是在课文中寻找各种感官的思维。听觉。“墙外孩子们的欢笑声”不见了;妻在屋里“哼着眠歌”。我想听孩子们的欢笑声,听不到;我不想听妻的眠歌却听得清清楚楚,难免心情苦闷。故而决定出去走走———去荷塘的原因。到荷塘之后,“我”听到两种声音:一是现实中的“树…  相似文献   

19.
郑西伟 《语文知识》2000,(11):20-21
李白人飘逸,诗也飘逸。飘逸的诗源于飘逸的人,同时也得益于其诗中飘逸的意象,风就是这样一种飘逸的意象。在李白的笔下,风除了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自然之物,如“清风吹歌入空去”,“春风余几日”,“风吹柳花满店香”等,与其他意象构成诗的意境外,有时则焰上政治色彩,如“南风一扫静胡尘”即是。但更多情况下,李白笔下的风成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两个命题:一是“劳动创造美”,二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两个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学的起源、本质、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关系。20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真谛:作为教师,只有以敏锐的审美目光、和谐的美学形象、优美的教学语言、去上好语文课,才能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美学的火花在学生心灵深处闪光。一、敏锐的审美目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审美目光。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美的“因素”,在施教过程中,我注意在课程内容中发现美:l、散文美。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形散神聚,具有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