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反思知识教学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2.
对知识问题的关注贯穿于张东荪一生的哲学沉思。他在批判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他的认识论研究,对传统认识论有所扩展。在其早期思想中,张东荪借鉴了西方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多元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多元的,不是对实在的表象,不是普遍必然的。在其后期思想中,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论。他主张研究知识论要从生存对知识的决定关系出发并提出知识的境况决定论。从认识论发展的大框架而言,张东荪的思想是一条不同于英美认识论进路的认识论方案。  相似文献   

3.
社会认识论:知识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自然主义的进路,社会认识论处理的是围绕着知识过程及其产品的组织而展开的诸多规范性问题.换句话说,它是要在我们如何认识以及认识什么的基础上.致力于应该如何认识以及应该认识什么方面提供指导.这个题材相当于实用主义哲学家通常所说的"探究引导",以及今天的读者可能看起来是科学政策的抽象形式的东西.社会认识论取得了超出其它知识理论的进展,因为它重视这种情况,即生产知识的行为人不仅体现为个体,而且还以集体性的方式嵌于某些在相当大的时空范围上扩展的、可以具体指明的关系之中.并且,对于社会认识论者来说.知识的目标是需要确立的,而不是想当然的.诸如"有效性"、"可靠性"之类的语词.甚至"真理"一词本身都没有涉及探究行为的目标.它们只是涉及探究的诸多约束,以至于仍然留下很多有关知识的目的的问题悬而未决:应该生产什么种类的知识?由谁生产?为谁生产?知识政策要抓住的是那种对付这些问题的活动,而这些问题往往被常规的科学政策所忽视.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假命题,真问题——谈人文与科学的分裂与统一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教育领域内,存在着认识论和工具论两种不同的知识/教育传统。从认识论的知识观来看,人文与科学不可分裂,它们是人类认识(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从工具论的知识观来看,人文与科学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知识/实践领域。人文与科学的分裂,是学术由分工走向专业化的产物,也是西方知识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不应忽视的是,在分裂的同时,存在着整体性思想的传统,这一思想是人文与科学走向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建立了一种不同的道德推理与道德实践模式。这种道德理论改变主流伦理学理论的知识论进路,是在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建构的。它提出,寻求普遍道德原则的道德真理的过程,其实是以他者经验、他者感受和具体性为手段的,道德知识总是嵌入在社会立场与经验中。  相似文献   

7.
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在西方英语国家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缄默知识理论。概要介绍并阐明缄默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逻辑特征与认识功能 ,分析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 ,并从缄默知识的角度对深化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补充、修正和完善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期扩展当前教学实践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基础 ,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欧克肖特“现代性”批判的矛头直指欧洲四百年思想史所体现出的一种“理性主义”的气质,究其根本,则源于传统对“知识”的定义只强调“技术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知识”这另一重要的知识形态.欧克肖特所要做的,便是在知识论层面上张举并恢复后者应有的地位,同时,在政治实践领域,维护“传统”的价值以对抗“意识形态”.可以说,他的这一努力为广义知识论的建立做出了特有贡献,并同“默会知识论”一起汇入到20世纪复兴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传统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9.
两种知识观及对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论中存在两种知识观:理论性知识观和实践性知识观,它们从深层观念上对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产生潜在而强大的不同影响.理论性知识观藐视通过实践而获得的所谓"经验",剥夺其作为知识存在的权利,必然导致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弱化.实践性知识观不仅尊重理论性知识的实践价值,而且强调实践性知识对于实践的重要性与依赖性及其在理论性知识实现实践价值中的中介作用,因而能够有力地促进高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彰显.  相似文献   

10.
教育知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人类对教育认识的结果 ,而是实践论意义上的行动概念,即教育知识蕴含在"如何做"之中,主要是一种关于知道"如何做"的行动的知识。教育知识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教育知识质的规定性与重要表征。对教育知识的实践性的再思考,成为教育知识理论研究与实践诉求的重要问题,而教育信念的支撑、反思的能力、经验的积累、植根于实践等使教育知识的实践性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原本对认识论的关注变为了对语言本体的探索.语言转向之后的哲学研究大多把语言研究作为工作的重点,而新兴学科语言哲学也成为影响贯穿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显学.但对语言的哲学思考,自古希腊以降就一直是西方哲学家们关注的话题,语言转向的发生正植根于这种千年来思考的传统.对语言转向的哲学渊源进行一番考察,有助于提供一种理解这一“哲学革命”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2.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约翰·洛克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近代经验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极其丰富的,从而为他赢得在欧洲哲学史上盛誉的是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在他的巨著《人类理解论》中系统地、深入地论述了他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洛克认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15世纪中到16世纪西欧哲学——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历史追溯。第二,十七世纪的英国——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形成的肥沃土壤。洛克作为英国经验论的集大成者,其理论的形成是在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洛克的认识论认为知识的确定性是贯穿洛克认识论的主线。洛克认为,探求明白的、确定的知识,仅靠对理性或观念的考察是不能获得的,还要转向对语言的分析与批判。洛克对知识确定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对人生确定性的探讨。因此,文中把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1)认识主题能力的分析;(2)观念知识的探究;(3)语言的理解分析。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对近代英国经验论发展的影响。(2)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对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发展的影响。(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康德和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洛克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方认识论与现代性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识论和现代性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的、内在的关联。这个论题起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兴起的现代性背景 ;2、与古代认识论相比较 ,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体现了哲学自身的现代性 ;3、笛卡儿以来的认识论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些核心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在英美兴起的新实在论于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盛行,新实在论是现代西方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它是界于唯心主史和唯物主义之间的一个折衷学派,缺乏完整的体系。它虽然包含一些唯物主义的成分,但在认识论上倾向于主观唯心主义和直觉主义,在本体论方面接近于客观唯心主义。唐君毅先生也受到了新实在论哲学的影响,其知识论思想具有明显的新实在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大卫·休漠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主义哲学家,他的怀疑主义对他以后的许多哲学家都有重要影响。休谟怀疑主义在哲学上的最大意义在于揭示出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内在困难与局限,以及由此对如何达到确实性知识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对近代认识论的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勒伯朗士是17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有关神的存在与性质的对话》研究了中西方哲学的矛盾与冲突,并对中国哲学与斯宾诺莎主义进行了批判.从介绍马勒伯朗士的生平与哲学思想入手,解析他在《有关神的存在与性质的对话》一书中体现出的对“中国哲学家”的认识、关于神的存在与性质的论证及其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认识论的更新,表现为:唯理性认识论向经验认识论和建构认识论的转化;整体认识论向个体认识论的转化;接受认识论向创造认识论的转化。这些变革对教育的其他变革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促进了相应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A personal epistemology is more than a framework for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reality; epistemic assumptions cultivate corresponding behaviours and actions. In other words, an individual's way of knowing predisposes a way of being. This inquiry explores the lifeworld of epistemology experienced by 14 women in Malaysia. Based on consta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Malaysian women from various ethnic backgrounds, the paper proposes a personal model of self-in-practice that enacts an individual's pragmatic epistemology—the experience of epistemology in everyday life. Previous research identified ways of knowing as personal models of self;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these ways of knowing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everyday lifeworld, or pragmatic epistemology. For the women in this study, pragmatic epistemology manifests itself two ways: everyday decision-making and emotional disposition. Thus, the personal model of self reflects both culture and cognition, resulting in behaviours and actions framed by personal epistem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