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价一盘好菜,人们常用“色、香、味俱全”来形容。其实,对于基层新闻报道员来说,写好一篇消息。也需要注重“色、香、味”。  相似文献   

2.
何学元 《新闻界》2003,(3):61-61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导载体,是传播信息的快速手段,也是记者、通讯员的常规武器。一篇消息,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而且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怎样使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我在20多年的报道实践中,采取抓特点、找亮点、碰热点,寻求共振点,写出消息的味道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抓特点,写出鲜味来。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采写一条消息时首先要考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消息的个性、特点,把焦点聚集到这一个性亮点上,集中笔墨写出它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采写的一些新闻作品中,其中发表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上的几篇稿件,被同行鼓励说是下了一些功夫抓出来的“珍品”,这是对我的一种鞭策。 如何才能写有一定深度的报道呢?我从长期的实践中体会到,首先是从宏观上确定主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都比较硬,概念、数字的堆砌看了让人头疼,如何让经济新闻实现软着陆,让读者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化“生硬”为可读、易读。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让作品既通俗易懂,也引人"悦读",就要把新闻写出美感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应,达到最大的舆论影响力。新闻美在布局谋篇新闻作品美不美,首先体现在形式上。一则新闻要吸引住读者的目光,继而有兴趣读下去,首先要有一个足够能吸引人的标题。2012年3月29日,处州晚报第三版刊发了一篇消息,主题是"玉莲爱莲因爱相连"。  相似文献   

6.
写出经济评论的“亮点”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各类报刊上的经济评论也繁荣起来,这些经济评论宣传党的各项经济政策,聚集于当前经济生活的热点、难点,剖析种种繁杂的经济现象,提示其本质和规律,起到了引导群众正确把握经济脉搏的作用。 综观时下一些经济评论的质量尚不够理想,有的就事议事,淡而无味;有的一叶障目,掩盖  相似文献   

7.
写出文采来     
写文章或报道,都要力争写出文采。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这话讲得很有见地。文章、报道的内容再好,没有一定文采,读者就可能减少,写作的目的就往往难以达到。文采,即文章写得很漂亮、很出色,有高超的写  相似文献   

8.
写出色彩来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反映重大主题的经济新闻,总是板着一幅冷峻的面孔,似乎主题越重大,下笔行文就得越严肃。其实,把严肃的主题和生动活泼的表述对立起来,完全是一种误解,而且,唯有在表现手法上下功夫,才能把重大的主题阐述得更加深刻和有说服力。这段开场白,是读了新华社二月十一日播发的《浙江省工业增长率夺全国第一》这条消息(见附稿)而引发的。今年以来,在反映经济建设成就和形势的宣传报道中,这是一篇写出了色彩、令人耳目一新的稿子。去年浙江省的工业生产比上年增长了百  相似文献   

9.
10.
写出感情来     
文章贵乎情。不仅文学作品如此,新闻作品亦如此。新闻作品如何写出感情来? 首先要敢于写情。清代学者袁枚在《读诗品》中说过:“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一篇文章能否抓住读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用真挚强烈的感情影响读者,从而激人共鸣。但也有的同志认为:新闻并非文学,以客观实在为好;还有的同志认为:写情易形成卿卿我我的情调,会影响先进人物形象。这两种顾虑实无必要。前者把写情同新闻的真实性对立起来,很无道理。现实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新闻作品中如果不去反映和表现这种感情,写出的稿子,就会干干巴巴,一  相似文献   

11.
如何写好、写活成就报道,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人民日报记者阎晓明的这篇体会,从自己的一篇获奖作品人手,感知、理解、剖析成就报道,从新的视角阐发了成就报道采写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让我们感悟到写出精品稿件需要付出认真的思考、艰辛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基层报道员,生活在基层,和基层干部群众吃、住、工作在一起,接触的事物多,能发现的新人新事也不少。可不能见啥写啥,要看有没有新闻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从凡事中发现不平凡的问题,抓住值得报道的事,并写出新意来。我所在的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每当秋忙时,农民们都有先种军属麦、先割军属稻的拥军优属光荣传统。我想从大别山区拥军优属这个角度写一篇稿件,可这类稿子在报上见得多了,再按这个角度写,就没多少新意了。我并不急于求成,继续深挖。1988年夏季,全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持续了三个月,受旱面积达56万亩,全县秋粮减产0.635亿公斤,比去年少收40%,有的干旱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太多”、“会议报道没写头、没看头”,这是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听众、观众)对当前某些会议报道质量不高的评价。 如何改进会议报道,提高宣传效果呢?这几年不少新闻单位的记者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写出了不少会议报道的成功之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赞誉。本刊以前也曾介绍过一些记者的成功经验,这期再推出三篇,仅供大家借鉴。 解决会议报道的诸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新闻单位还一时难以办到。但是,把会议报道写活,增强指导性、可读性,就看记者的真本事了。愿同行们施展才华,运用妙笔,把精采的会议报道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本刊也欢迎同行们对改进会议报道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建设新农村协调并进的有效途径,做到保护与整治并举,努力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这是摆在媒体和记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因此,新闻媒体和记者,有  相似文献   

15.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要求作者以最精练的文字、最明快的语言、最感人的画面、最快捷的速度向观众传递最新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握好这一点,让观众体味消息的个中三味呢?  相似文献   

16.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它要求作者以最精练的文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者传送最新的信息。作者怎样既把握了这一点,同时又让读者从中体味到这篇消息的个中三味呢? 找出亮点写出鲜味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共性。贯彻上级的精神,落实规定的要求,你做别人也在做,这就叫共性。但个性却又寓于共性之中。只有身人心人,才能透过表面最迷惑人的共性,找出最本质最能打动人的个性,并把焦点渐渐聚到这一个性的亮点上,寥寥数笔把这个点勾勒得精彩传神,使消息的鲜味跃然纸上。去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就是说,我们的新闻要千方百计地引起受众兴趣,以增强报纸、广播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一种体,它要求作以最精炼的字、最明快的语言、最快捷的速度向读传送最新的信息。当作把握了这些之后,又怎么写出味道来呢?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为期半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市场经济在农村》征文结束了,我撰写了通讯《以“桥”为桥者成,以“桥”为路者败》获得一等奖。这次征文的一等奖共26名。  相似文献   

20.
“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眷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为表愉悦现场所吟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