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分析并揭示苏童新历史小说的潜在创作动因和触及的共同母题,力图在新时期文学的大背景上,确立苏童小说的独特地位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历史观、文学观的变化,有人开始把文本叙述中只有“虚”的历史形态而无“实”的史实依据的虚构性作品也包容进来.并以此与传统的历史小说范畴相区别,称之为“新历史小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步履的加快,历史题材小说从价值取向到思维观念及艺术审美均发生了深刻的新变.日益鲜明地呈现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小说迥异于传统的以还原历史为目的的小说,在历史观上体现出偶然性对历史决定论的解构,在叙述方式方面,常出现一个叙述者“我”,而且,新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世俗化书写”,“史诗情结”在个人私欲中被消解。  相似文献   

5.
历史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开发与利用历史小说这种教学资源时,要注意辨别历史小说中可信与不可信的内容,并加以合理使用。历史小说中有些虚构的情节内容,也有"思想"上的研究价值,教师应深入探讨、挖掘、利用其背后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新历史主义小说放弃了1930年代"左翼"文学以来的庸俗历史进化论,在个人与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中心与边缘、历史与真实的关系上还原了历史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叙事策略、话语模式、历史表达等方面形成独特风格,促进了历史与文学之间关系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革命历史小说要走出困境,重铸辉煌,首先应拨开认识上的迷雾;同时,作家的责任意识与学者化要求同样不可或缺。小说家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9.
茅盾的大革命小说和格非们的新历史小说在揭示社会变革的暴力方式——革命——的动机上和描绘革命时代的乱世本相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并不是他们有共同的写作立场,而是不同写作立场和写法的殊途同归,故而进一步认为历史小说的写法也应是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遵循“注重史料的解释和对于现实的讽喻”的创作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审视历史,传达深广的时代忧患意识,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情感,达到历史、现实和自我三的有机结合,营造崇高的悲剧美,采用心理分析的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同他的历史剧一样,在陈述历史的同时,也同现代文化语境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他的历史小说在对封建的批判和对中华民族脊梁式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注入了五四以来的民主、科学精神,实现了作家识破历史密码以透视现实社会与人生价值的自觉追求,反映了作家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试图用理性审视来寻求现代国家、人生的救赎之途的创作旨归.对历史上旧的统治者"天命"、"做假"的戳穿与对脊梁式人物身上的负面因素的揭示,是实现其创作目标的两大武器.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历史小说"借助虚构的历史背景剖析人性,通过众多悲剧人物和悲剧情节反思生存的悲剧性。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圆满地实践大量的悲剧创作,主要源自于作家对"文革"后深化的"人性"理念的积极回应、源于本体的悲剧意识的复苏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契合以及历史视野中的人性化叙述赋予悲剧创作以当下可能这三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灵深处的迷惘--新历史小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创作是本世纪体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文坛的一个亮点,其作者主往同时被归入几个流如新写实,先锋派等等,但其创伤体系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英雄平民化,野史视角和虚构性叙事特征;历史神秘主义和历史偶然论;注重故事性,对叙事内容的追求;历史意境与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审美和人生观照,不刻意负载政治意义,其创作出路或许在于通过对历史的当代重释,对当下的生存语境加以话语寓言式的折射,走出心灵深处充满着的对历史的迷惘。  相似文献   

15.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新历史主义影响,中国的历史小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历史小说不再描写阶级斗争,不再塑造英雄形象,而是转向民间,通过书写“家族史”、“村落史”、“个人历史”来“重组历史”、“解构历史”、“虚构历史”.这样的“新”历史小说成为新时期以来重大的文学事件.而今天,毫无疑问,新历史小说又发生了改变,本文即试图通过对《长城》杂志的一期历史小说专辑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作家们历史观的转变以及近年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架空历史小说,是当下网络文学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类型。架空历史小说塑造出时空境象具有强烈的梦幻色彩。这里的时空是文本写作所借助的一个便于表情达意的时空环境,融合了作者内心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欲求,融入当代人的观念和想象,消解了历史的沉重感,是现代人梦境的一种综合体现。总的来看,架空历史小说中所构造的时空大致可分为三类: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时空,完全虚拟的时空,以及不同性质时空之间的穿越。  相似文献   

17.
历史小说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有记载历代国运兴衰、褒贬历史人物功过的史书系列,又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小说系列。历史和小说的关系,经历了从“同源同体”到“同源异体”的演变过程。历史小说是特殊的小说体,正确处理虚实和结构两大要义,是小说家与史料素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使主客体趋于一致的合目性的过程。历史小说体与题材的双重性,又要求我们同时重视历史小说取材历史事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王昭君艺术形象的创造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情境。作家庞天舒以扎实深厚的艺术修养,尊重史实,驰骋想象,完成了对一个女人史诗篇章的多彩演绎。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小说基本是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冲击下的一场文本"狂欢"。进入新世纪,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取得巨大成功,它们为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开拓了文学的发展空间。但这些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在写作上存在着消解历史、游戏人生的不严肃态度,丧失了文学的纯粹性,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市场经济的附庸品。  相似文献   

20.
沉重是从"真"的角度看取历史,力主"真相"的浮现;轻逸则从"思"的维面,探询历史是怎样的和可能呈现的面相.轻逸较沉重而言,是"减重"式的做法,在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力主文本诗性、凝练、寓言化.沉重较轻逸而言,是一种"加重"的方式,作者或叙事者凭借为历史作证的勇气,直面并再现历史真实的面相,揭示过往的历史叙述如何遮蔽了真正的历史,并竭力彰显另类的历史,尤其是创伤性的历史,由此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