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安 《语文学习》2010,(5):33-3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勾践灭吴(节选)》中对“国子姓”的注释为:闺君的同姓。但联系文段内容来看,却觉得难以理解。首先,勾践被围会稽山,下令“凡我父兄昆弟及圈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困之政”。如果课文注释成立,那么勾践派遣文种(既不是勾践父兄昆弟也不与勾践同姓)出使吴圈求和,并最后“举国政属大夫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岂不是与勾践自己的号令相违背?其次文言文讲究词约意丰,在“父兄昆弟(肯定是国君同姓)”后面加上“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岂不是重复啰唆。  相似文献   

2.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一文中有“宰以卓异闻”一句.教参翻译为“县官以才能卓越而闻名”.课本注释对“卓异”一词解释为“(才能)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笔者认为均欠妥。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教材第3册(山东人民版)所选课文<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课文对"区区"注释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两条注释存在注而不确的问题。对语文教师的备课,学生的预习和课堂教学都带来了诸多不便,应引起教材编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现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选人了《木兰诗》,课本对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句中“凉忙”一词未加注释,显然编者认为该词简单,不需解释。其实不然,“惊忙”在这里较为费解。  相似文献   

6.
我在和学生聊学习语文的感受时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为此我曾多次反省自己的教学。与不少学生讨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少学生都讲老师讲得太多,他们领会得少,读课文也读得少,所以没有进入课  相似文献   

7.
翻读语文课本,在课文正文页下,都见有“注释”(亦称“页下注”)。对待课文的“注释”,有的学生不很重视,他们或许认为,读书主要是读课文,至于“注释”则可读,也可不读。他们不知道,其实“注释”是很重要的文字,它们是教材编者根据阅读要求精心编制的,扫清阅读障碍是一个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是又一个目的,因此,“注释”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认真阅读“注释”是忽视不得的。  相似文献   

8.
自读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数量,但一直以来我总是把它们与讲读文等同起来,如果课时不够的话就只在早读时让学生读一读,处理处理字词及课后练习就过去了。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如今课改的大环境下,改革自读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10.
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人教版低年级课文量增多,要充分地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思想,说实话,按部就班,以传统教法教低年级学生,时间是不够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生字还不认识,字音尚且读不准,句子读不通,又怎么把厚厚的一本教材里的文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课标高中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2006.11)第四单元课文《苏武传》,是新编入教材的。笔者在研读时发现一些注释欠妥,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几乎有一半时间是文言文的教学,当然,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最终流传下来的经典可谓博大精深,学语文,当然应该多从经典中汲取营养。然而现实状况是很多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甚至读之生厌。确实,拗口的之乎者也,艰深的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13.
明代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里有一句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关于这句话的句读向来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读为“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另一观点认为应读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教版教材上恰好未加标点,教参上则把这句话翻译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笔者认真翻阅了许多版本,结合古人的饮酒风俗,认为读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较为合适,而教参的翻译也值得商榷。理由: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中指出:“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授之以渔”,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听读是吸收,是汲取知识的途径;说是表达,是表达观点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教材使用与建设现在,教材版本众多,颇有点儿良莠不齐——就连老牌的人教版教材也难免"俗"。现在,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教课标版,这是比较好的一个版本,但白璧微瑕,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试录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6.
杨顺仪 《学语文》2011,(3):61-6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中有一句“琳崖转石万壑雷”,搜索网上的朗诵带子,不少朗读者读的多是“冰崖zhuan(转)石万壑雷”,就是一听学生。他们也是这样想当然地读作“zhuan石”。我们认为此句该读为“琳崖zhuan(转)石万壑雷”。  相似文献   

17.
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我们语文教学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阅读,多加思考,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其实,文章通常具有情感的内隐性和知识的广泛性,只有通过多读(可以是出声的朗读、诵读,也可以是不出声的默读),才能心领神会和潜移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摒弃过去"满堂灌"的教法,尽量少讲,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读悟文,以读悟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来谈谈在教学中运用"以读代讲"的具体做法。1.重视多读,体现层次让学生多读固然不错,但方法不对,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正确、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版课标对"背诵优秀诗文篇(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照年龄和学段的递进,其量的要求也在上升。综观人教版小学第二、三学段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课后的思考题或作业中常会出现"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对于文后提出明确要求背诵整篇文章或指定段落的刚性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而对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弹性要求到底落实得怎样,笔者对本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三年级,语文老师就会面临一个头疼的教学内容:作文教学。我现在这个班级是从一年级带起的,说起来应该对学生很了解,作文教学应该比起新接手一个三年级班要好教学些,可事实上,作文教学还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为什么语文老师总会头疼于"作文"?我想主要有三点:一是作文表达需要运用的语文技巧、语文能力比较全面,是学生面对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二是作文表达需要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于不怎么会集中精神学习的孩子是一个挑战,甚至是一个坎;三是作文表达需要一定的技巧,看着几个字要变出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选修课程的理念到2003年真正把语文选修课程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增设选修课程无疑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选修课程让老师眼前一亮,也让学生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期待。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校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设选修课,到现在已经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