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上九年义务教材语文第七册第19课《新型玻璃》一课中的教学难点之一.由于学生一般没见过这种玻璃,更不知道这种防盗玻璃自动报警的原理,所以教学这课时,尽管教师详尽的描述讲解,学生仍不易弄时白.笔者设计制作了一套模似装置,能很好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其制作、使用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型玻璃》这篇科普说明文,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和吃音玻璃的特点、用途及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根据本课特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读懂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理解文中的说明方法,还要向他们渗透学科学、  相似文献   

3.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CAI课件,不仅绘制的图形交互性强,呈动态性,而且作图符合欧几里得原理,图形精确、科学、合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趵突泉》是新教材第八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具体描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文词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教材。其中课文  相似文献   

6.
《登山》一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自觉锻炼革命意志的故事。理解课文最后列宁说的一段话和山顶美景及作用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中巧用比较法突破教学难点,揭示了课文的中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马踏飞燕》一文讲述的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铜奔马,以它巧妙的构思和它所包含的科学原理闻名天下,表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文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我借助微机这样处理这一难点:文中涉及到的“重心”“支撑点”两个概念学生都很陌生,而这两个概念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我首先在微机上显示出一匹静止的马,用箭头标出马的重心所在位置。(让学生明白重心就在匀称物体的正中心。)接着,演示当用一物体将马托起时,要让马保持平衡,物体的一…  相似文献   

8.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吴王不听大臣们劝告的情况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终于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本文文字浅显,情节生动,孩子们很喜欢读。但在阅读中,孩子们不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那些大臣们又会是怎么劝说吴王的呢?他们为什么没能劝阻住吴王呢?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正是教师可借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换位思考,引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使师生之间、生本之…  相似文献   

9.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吴王不听大臣们劝告的情况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终于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乌鸦喝水》(六年制第二册9课)这篇看图学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动脑筋想办法喝着水的故事。乌鸦开始为什么喝不着水,后来是怎样喝着水的,这既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呢?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突  相似文献   

11.
“寓言”课文的教学,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使学生懂得寓意,启智、明理。这个重点,也常是教学的难点。第三册《骆驼和羊》这篇寓言讲的是骆驼和羊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因而争论不休,最后找老牛评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地面地看问题,对自  相似文献   

12.
李亚蓉 《学子》2013,(6):104
《在沙漠中心》是通过内心独白的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活动,用极为形象甚至带有一定诗意成分的语言展现了严酷的环境与内心的挣扎,使得人物形象丰满而不夸张,真实而不虚夸。人物对生活意义的思考,有让读者感受到哲理式的深刻,人物思想境界的崇高。所以教读本文,应抓住人物在极端恶劣艰难的环境中心理活动过程,体会、了解人物心理变化的内在动因,以及人物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尤其是感受人  相似文献   

13.
“好的课尾,犹如醇香的美酒,回味无穷;或犹如豹尾一样有力。”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好课尾,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14课《捞铁牛》是一篇将科学知识融于故事的课文,根据本课所渗透的“抓住事物重点”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巧妙打捞被洪水冲入水底的铁牛,了解水有浮力的科学知识,认识人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做很多事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风景谈》是一篇散文。散文要通过写景或记事表现出一定的主题。本文即通过六幅“风景画”,赞美了“自然伟大,人类更伟大”,进而歌颂延安军民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是“伟大之中最伟大者”这一主题。理解这一主题的难点在于把握六幅画面,如何处理六幅画面是授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启发学生分析画面结构及其特点,从而完成对全文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片断在学生初步会认读半时后,教师展示一些半时的钟面。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半时钟面,你有什么发现?生:分针都指向6。师:(板书:分针指向6)还有没有补充?生:我还补充一点,除了分针指向6,时针都在格子的中间。师:格子的中间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第三册23课《看雪》是一篇文浅情深的美文。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粗读似乎觉得词句浅显直白 ,但文中含而不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意 ,不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他们是难以体会到的。为了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情”这一线索 ,引导学生在读文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与文中情感相融合 ,经历一个“酝酿———共鸣———升华”的情感历程。一、感情渗透 ,初步酝酿(课文1、2自然段)理解“在我国台湾省 ,是很难看到雪的”。联系一年级学过的一首儿歌“大兴安岭 ,雪花还在飞舞 ;长江两岸 ,柳枝已经发芽 ;海南岛上 ,到处盛开着鲜花 ;我…  相似文献   

18.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 ,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 ,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 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三句话 ,话中有话 ,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 ,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 ,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伊始 ,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 ,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 ,画出“直”、“哪儿………  相似文献   

19.
讲课前我设计了一份表格,并提出每种论证方法的例子要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和重点自学引申法。这两点要求,让同学在预习中填表:  相似文献   

20.
一 鲁迅先生<雪>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或者进一步说,与之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江南雪与朔方雪是什么关系?据笔者有限的阅读视野,有三种说法.一是并列说,所谓两幅画面,两种情感,优美壮美;追求美好环境,反抗寒冷环境云云.二是主次说,如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有关资料"选录了钱理群教授的话:"相比较,他(指鲁迅)更醉心于‘朔方的雪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