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在《咏荆轲》一诗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把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剑术不精。诚然,荆轲的剑术并不超群绝伦,在前往燕国途中与盖聂论剑,被盖聂“目之而去”。而剌秦失败后,鲁勾践也叹息说他不懂剑术:“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相似文献   

2.
《荆轲刺秦王》一文绝大部分篇幅描述荆轲的刺前准备,刺前准备的描写又侧重表现荆轲的智勇、谋略,极少篇幅真正描写刺杀过程,原因在于荆轲武艺不精而有谋士风度,他的真实身份是"文士"而并非刺客。只因荆轲一诺千金做了这么一件本应由刺客来做的事而载入史册,这种身份角色的倒错使得行刺失败的荆轲位居《史记·刺客列传》之首。  相似文献   

3.
《史记·刺客列传》中关于荆轲"用剑"、"论剑"的记载反映出荆轲是一名士人,而且其擅长的能力是智谋与言辞,其身份应该是一名谋士。荆轲的这些能力符合战国时期使者的特点,故太子丹派遣荆轲出使秦国,是为了让荆轲骗取秦王信任,为刺杀创造机会。由于荆轲并不具有足够的刺杀实力,所以我们认为真正负责刺杀秦王的人很可能不是荆轲。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的天空中,荆轲,是一个让独裁者、暴君难以人眠的人物,也是一个让无数“草根”眼睛发亮的形象。无论是《战国策·燕策三》中,还是《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都是一个“节侠”形象,他性格深沉、刚毅、慷慨,他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他不畏强暴、不避艰险……每一人都可以有他心目中的荆轲,而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了解真正的荆轲,  相似文献   

5.
荆轲是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人物。荆轲踏上刺秦的不归路,可以概括为"三逼":其一、田光的"交心"把荆轲逼上只有两种选择的绝路;其二、太子的"屈尊"把荆轲逼上"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独木桥;其三、太子的"慷慨"把荆轲逼上"箭在弦,不得不发"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7.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成功地刻画了荆轲形象。其刻画之成功,历来为人称道,甚至连太史公司马迁之《史记》在叙及荆轲事迹时也几乎只字未改,原文照录。《荆轲刺秦王》是如何刻画荆轲形象的呢?通过写人物的语言、行动、音容笑貌来展示人物性格,是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常用的手法。除此以外,《荆轲刺秦王》还注重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刻画荆轲形象。一、以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当时,战国七雄中,韩已被消灭;楚、魏、赵也名存实亡;燕、齐亦危在旦夕。“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  相似文献   

8.
刘松亭 《语文天地》2012,(15):13-14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他似乎只是一个"失败的刺客"而已。《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五个刺客的事迹。除了荆轲之外,另外四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说都是胜利者。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荆轲。荆轲似乎连一个合格的刺客也算不上,更何谈是一个"胜利的刺客"了。那么怎么才能算得上"合格"的刺客呢?怎么才能行刺成功呢?笔者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9.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在我国渊远流长,家喻户晓。荆轲刺秦王最后以失败告终,在这一过程中,荆轲有着自己的无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做一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形象是复杂多面的,他性格丰满、个性突出、情感丰富细腻,而历来对荆轲的研究往往把荆轲归结到典型游侠一类,忽视了太史公笔下荆轲形象的多面性.将荆轲形象跟其他刺客形象对比,可以看出荆轲形象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见仁见智说荆轲———《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节录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张德文《荆轲刺秦王》一课已进入尾声———评价性阅读阶段。老师:现在来评说荆轲这个历史人物。首先,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等四个方面给荆轲做一个概括性评价。请大家踊跃...  相似文献   

12.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中。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有位学生对秦武阳很感兴趣。在这篇文章学完之后,他还特意写了一篇作文《我心中的"英雄"——秦武阳》。那个不起眼的副手秦武阳,被世人耻笑的十二岁少年,成了这位同学心中的英雄。读完他的文章,我解除了心中的疑问。他站在同龄人的立场去分析秦武阳的心理活动,歌颂了秦武阳的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我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让学生归纳思考的,教师指导用书虽有说明但不够清楚。于是我就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资料在第二天的课上再作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荆轲刺秦王》的过程中,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着:荆轲能算一个英雄吗?作为英雄,荆轲最主要的品质不外乎勇于献身和长于谋略。如果以此来衡量荆轲,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5.
程奕 《现代语文》2010,(5):13-14
陶渊明一向被视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的代表,他那种自甘淡泊、不慕名利的气节和平淡静穆、恬淡自然的诗风也历来备受推崇。但是,究竟如何全面认识、评价陶渊明其人其诗,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以其咏怀诗《咏荆轲》为例,就情节的剪裁和布局与《史记·刺客列传》加以对照,发现《咏荆轲》诗歌风格豪放,笔力劲遒,这证明他并没有完全忘记现实,这里有向往功名事业的远大抱负、"欲有为而不能"的深刻苦闷。陶翁济世热情从诗中喷薄而出。如果仅见陶诗平淡、自然一面而忽略其激越豪放一面,仍属皮相之见。  相似文献   

16.
王丹凤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26-27,30
"荆轲刺秦"可谓中国的一部英雄挽歌,在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尤其对《全唐诗》中有关荆轲的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时世的兴衰对荆轲主题诗的影响颇大。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同题而作说明该文题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时荆轲的慷慨悲歌千百年来激励了不少仁人志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然而,认真翻阅《史记刺客列传》有关荆轲的内容以及《战国策燕策三》不难发现,荆轲刺杀秦王可以说是一个错误的人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失败是必然的。下面,笔者仅就荆轲本身的缺陷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选文《荆轲刺秦王》记叙了荆轲刺杀秦王的全过程,塑造了荆轲知恩图报、不畏强暴、扶弱救国、沉着勇敢、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千百年来,荆轲的义勇精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不过笔者认为,荆轲在选文中的语言艺术同样值得称道,尤其是荆轲能根据不同语境的需要使用不同的语言,用语的差异性体现得十分明显:一是体现在同样的事情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词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笔者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提出来让学生进行归纳思考的.教师指导用书虽有说明。但不够清楚。于是笔者就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资料。在第二天上课时再作交流。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 (一)文本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入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一节,是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那一幅永不磨灭的画面,已经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感动着、哺育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