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的阅读对话教学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之间建立一种交互平等的教学关系。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对话即是在认知和再认知学习目标中将教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是种“传授一训练”型,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是单向灌输;对话式和谐阅读教学体现为交互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话式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下,由师生共同参与,以认知性对话为基础,社会性对话为保证,自我内对话为根本的获取知识、产生思想、发展思维、形成个性的学习活动;具有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平等,教学过程上的参与创造,教学内容上的认知生成和教学方法上的启发诱导等特点;在实践中探索对话式教学模式是贯彻对话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曾庆文 《师道》2007,(9):36-36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必须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对话视域下的阅读教学强调教学文本的对话性与生成性,这是一个师生本三元主体多重对话交流的过程。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师生本三主间性的对话机制涵括以下几种文本对话形式:师生与文本主体间性的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和师生与生生主体间性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对话文本。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通过激活师生的期待图式结构、掌握一定的对话策略,可望达到师生本三者的视域融合,最终形成新的对话生成文本,从而扩大原教学文本的内涵,拓展认知主体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5.
现代西方哲学所持的思维方式均是"一切将成"的生成性思维,生成性思维方式的产生必然会对以往预成性思维方式指导下的预成性教学理论提出挑战,从而形成了与生成性思维相适应的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的理想要想成为现实,就必须提出实践诉求,即弹性的、动态开放型的学程预设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对话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教学方式;协商式评价是生成性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建构意义,“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比喻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建构意义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根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其支撑作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到潜在水平。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概念框架尽可能完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对话教学为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对话教学意味着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它的出现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路清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潜能得到最大开发,并时时进发出思维的火花。理性地审视当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科学素养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思维。课堂对话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鉴于目前现实中低效对话的大量存在,我们需要一种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对话教学的质量进行梳理和评析。依据CKT理论,生物对话教学分析框架包括共同思维有效性、准确的知识有效性、严谨的思维有效性。生物对话教学的三大实践策略是:创设认知冲突策略、联想求证策略、问题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新的教育理想,首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人格的一代".变式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习题变式教学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和技能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求异的思维活动.通过习题变式教学,对数学习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在课堂中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王扬飞 《生物学教学》2005,30(12):18-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话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可以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因此,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新的教学形态,它不仅是言语上的对话,也是精神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王培德 《江西教育》2002,(11):19-21
“探究—建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实现心理结构自我建构的教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引发出新的开放性、发散性问题,做为课堂教学的结果。使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学习,实现认知与心理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健全个性,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一、教学模式1.教学目标(1)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和完善的能力结构;(2)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  相似文献   

12.
郭兆芹 《考试周刊》2012,(63):112-112
利用英语交际性功能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以对话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本文从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学生彼此之间交流对话、教师与学生沟通对话等方面来阐述该种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英语学习认知思维起到的促进作用。围绕任务教学目标要求,拓展思维模式来丰富对话探究能够使学生在彼此交流过程中不断内化自身的语言知识积累和技能运用。  相似文献   

13.
支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应立足于"最近发展区",而最近发展区的准确判断离不开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诊断。本文立足于支架式教学的特点,阐释了在支架式教学中进行思维诊断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国外多种思维诊断方法,为广大一线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崔海棠 《考试周刊》2010,(53):46-47
语文教学离不开对话教学.本篇教学心得主要是从和谐、深刻两点来阐述对对话教学的思考.和谐与深刻是对话教学的双翼,和谐是对话的润滑剂,深刻是对话的成长素.对话只有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学习的需求、实现师生的心灵交融才能达到和谐;同时,也只有让学生认知走向深入、让学生思维走向开阔、让学生能力走向丰富的对话才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对话教学是一种以开展对话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建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以思维为基础的互动对话即平等式对话,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对话教学为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对话教学意味着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它的出现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路清晰,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潜能得到最大开发,并时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7.
“对话式”教学是叩响学生思维大门的有效教学方式.对话有效的关键在于教师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案例反思后发现教师要有精确的问题意识.对话切入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兴趣点.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思维;要创设情景引导争鸣,让学生思维碰撞;超越课堂.拓宽对话的空间几点出发,试图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学情相机提出一些"有挑战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卷入新的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初中阶段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教学进程中,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相机改变之前研究函数图象的"序",让学生先由"式"想"形",再举例画图、验证猜想。实践表明,这样教学是符合九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有利于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成性”的教学方式被看成是深度学习的标志。在中小学校的生成性教学课堂中,师生共在共构的生成共同体没有形成,师生在生成中的“对话”深度不够,教学实践陷入困境。其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实践偏离了生成性哲学思想,既对生成的主体结构存在误解,又对人的反思批判特质把握不准。中小学校要实现以生成性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构建“生成”共同体;还要准确认识人的反思批判特质,培养学生反思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王尚文先生在《"入侵"与"生成"》一文中提出,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通过对话共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