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大量农村进城人口转户意愿的问卷调查,发现其转户意愿不高.从农村人口自身转户能力、农村拉力、城镇吸引力三方面分析,可知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及中小城市户籍障碍日趋削弱的情况下,经济融入能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拉力、转户后对放弃农村各种利益的顾虑、城镇较弱的就业吸引力等经济因素是当前农村进城人口转户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增强城镇对农村进城人口的吸引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应提高中小城市的就业吸纳力;增加农村进城人口的融入能力;处理好农转非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落实同城同待遇等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控制农民工个体特征、经济特征、户籍地特征的情况下,从社会保障及与流入地的人际互动情况,研究其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意识;也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来扩大农民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推进农民工等群体依法全面参加社会保险。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通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促进农民工与当地市民之间交往、交流。  相似文献   

3.
4.
5.
刘瑞享  刘玉凤 《考试周刊》2007,(10):127-128
以农民工进城现状为基础,对农民工进城意愿与城市社会保障关系进行分析,从物质生活保障与精神生活保障方面分析并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京市578名农民工的抽样调查,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基本情况及特征是:月均收入为850.88元,收入随职业、化教育程度、每周劳动天数等因素不同有较大的分化;工作时间普遍较长,相对于农民工的劳动付出,他们的收入较低;由于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较高,部分农民工对收入不太满意,而且,农民工在城市中完全处于一种非福利、低福利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安徽省的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有无子女"、"与城镇当地居民相处情况"、"是否接受就业、职业培训"、"进城务工与谁在一起"、务工收入等因素对进城务工农民留城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无子女"的留城意愿高,与城镇当地居民相处越容易的留城意愿越高,接受就业、职业培训的留城意愿高,务工收入高的留城意愿高,与子女在一起的留城意愿最高。据此,要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留城意愿,必须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农民工市民化,提倡和鼓励农民"举家进城",进一步提高进城农民务工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农民进城定居选择行为的研究存在影响因素差异较大的不足。"投资—收益"理论认为农民迁移决策受农民个体因素影响,因此从农民这一微观视角对其进城定居选择行为进行实证研究,能发现影响农民进城定居选择的关键因素,即农民进城定居选择行为受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的经济社会特征和农户的心理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现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对武汉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工进城所存在的问题,如农民工的地位边缘化,户籍制度制约,就业道路曲折,劳动力素质低,保障制度缺失,子女教育受阻碍,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树立平等意识,建立统一的户籍与就业制度,提供平等教育机会与社会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策与建议。通过各种渠道保障农民工权益,确保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稳定就业并乐于安居,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地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必须不断扩大渠道、拓宽空间、改善环境。本文以湘潭市为例,客观地分析了农民进城务工的现状,提出了对进城农民工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特殊群体.文章从社会化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该群体发展诉求的本质以及教育与培训促进其社会化的必要性,并对该群体再社会化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镇住房、城镇公共服务与农村土地直接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在失业、年老遭受各种意外风险时在城镇中的生存能力,进而影响其定居重点镇的意愿。本文以在福州13个市级以上试点镇中随机选取的390名农业转移人口为问卷调查对象,实证分析了住房、社会保障与农村土地等关键因素对其定居重点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定居重点镇意愿与能力,实现其城镇融入。  相似文献   

13.
从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得出,劳动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和从事的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8):19-20
农民工子女是伴随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改善,更多的进城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在城市落脚,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女进城后的教育问题则面临着诸多的困境。本文立足于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困境,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满足进城农民工子女上学需求显得日益重要。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研究显示,近五年来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教育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与其他收入阶层相比是最高的;该类家庭对培训班的教育支出比例也相对较高,对各类教育消费品呈现出不同的教育需求。从有限理性的视角分析低收入阶层中的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支出决策行为,表现出持续稳定性及模仿成功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城镇购房是衡量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指标,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考察影响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未婚农民工的城镇购房意愿强于已婚农民工;工资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耕地面积、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得出三点启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完善土地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农民工城镇购房提供各种保障;鼓励发展租赁市场,推动农民工城镇居住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2亿多农民工的几千万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新问题,主要体现在:流入地政府财政压力增大,挤占了其他行业的财政资源;农民工随迁子女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形成城市社会边缘群体;流入地城市社会刑事案件增加,影响城市社会和谐稳定;城市家长、农民工家长均不满政府政策,政府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四个城市七所公立中学的592名农民工子女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1)农民工子女中女孩的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2)农民工子女进城特征、父母在城市务工的情况对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水平影响不大;(3)学习适应性弹性发展群体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得到了更高的社会支持,获得父母更多的情感理解支持和较少的惩罚、拒绝与否认.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城读书引发的教育新问题包括:流入地学校无法解决资源紧张的困难,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流入地学校不堪“大班额”重负,教师身心疲惫;流入地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了城市教育的发展;流出地生源急剧减少,造成大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