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对中国上古文明的科学探讨。肇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上古文明新资料的不断发现。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研究高潮,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字、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剖析,提出五帝时代的中国社会尚未完全揖别史前的荒园。但许多创造出发达区域文化的族邦已经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论五帝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 其历史的基本框架、社会大事以及社会性质是可信的;并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初步证实,约当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我们认为, 应当依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称这个时期为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在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中原地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由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引起了氏族社会内部私有财产的产生、贫富分化以及等级差别的萌芽,发生了聚落大小的差异与聚落布局的变化,出现了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这些考古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孕育着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但由于尚未发现父系氏族社会标志性考古遗迹一一父亲与子女的合葬基,前仰韶文化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五帝时代,天下有许许多多的“邦”,统称为“万邦”或“万国”。这个“国”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国家,而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或部落联盟性质的族群。在这个“族邦”天下五帝时代的黄帝时期有122个族群,颛顼时新增加27个族群,帝喾新增加了42个族群,尧舜时期新增加了61个族群,合计252个族群,加上《山海经》等书记载100个族群,总共为352个族群。这种族群态势不仅说明五帝时代并不是空穴来风,还是汉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在史前仰韶文化时期,贫富分化日趋剧烈、等级差别日趋扩大。在仰韶文化早期形成以大型房址为中心的内向凝聚式聚落布局,在其晚期则出现以大型房址为中心,或以大型房址群为中轴线的聚落布局,并自中期开始形成了由大型中心聚落、中型聚落、小型聚落组成的分层聚落群,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和城市。成年男女合葬墓、成年男子与小孩合葬墓,以及大量小型房址,说明一夫一妻制家庭日趋增多并占据统治地位;“灰坑葬”说明非自由民(奴隶)的存在。体现男性生殖器崇拜的陶(石)祖、男根图,以及表现“贵族的感情”的遗迹、遗物,则是父权与君主(世袭酋长)统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种种迹象表明,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中期则普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开始从简单的平等社会步入了复杂的分层社会。综合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提出了认定仰韶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的考古学标尺。  相似文献   

7.
两千余年来人们对于五帝的看法纷纭,歧义甚多。王树民先生晚年致力于五帝时代的研究,在五帝释义、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考察、夏代三康考辨等诸多方面,独辟蹊径,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成就,给后来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黄帝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重视农业生产,设官建制;栽培有粟、稻、小麦、豆、高粱等农作物;种麻植桑与养蚕;制造穿孔石铲、石犁等多种农具;有粮食的储存与加工,出现大量储粮窖穴与酒的酿造。同时,饲养兽禽相当普遍,主要有猪、狗等。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除农耕、畜牧外,在水利、渔业和林业方面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9.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0.
西辽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生业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辽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谱系清晰,考古学文化主要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辽河上游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的生态系统过渡带,史前时期受到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与外部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具典型性的采集、渔猎、农业并存的经济形态。与西辽河上游地区相比,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经济生产活动的主体仍然是采集、狩猎,农业仅是辅助性的次要的生产活动;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阶段,生业方式以农耕生产为主;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阶段,已经处于农业生产阶段,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农作物布局在中原地区已经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的产生滞后于教育、艺术和科学,其内涵和外延不能涵盖,排斥文化中教育,艺术和科学的内容,所以它不能作为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朝代的标志,科学的产生早于文字,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革命性改造或突破,科学融贯于物质财富创造过程,共概念涵盖了精神财富中教育,艺术和文字诸方面,所以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进代的标志,陶作为远古人类最早创造的非自然状态物质组成的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它的出现成为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的显著座标,同时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文明时代和文明起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将二者视为相同,因而得出了中国文明至迟开始于商代的错误结论。本文认为国家的形成才是判断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准,因而,夏朝才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20,(4):13-16
《图腾分析路径下中国五帝文明研究》一书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山海经》进行了新的解读,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文献贯穿起来,为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文明起源和五帝时代历史研究的学术进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明时代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上理解文明所标志的社会进步状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本书中阐释了他对"文明""文明时代"和"文明社会"的基本理解,指出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基本特征就是对财富的追求,使社会分裂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经历了古代奴隶制、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三大奴役形式.从简单商品经济过渡到发达商品经济意味着古代文明发展为现代文明,它创造了巨大的文明成果,但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文明的悖论,如自由平等的形式化和表面化、商品拜物教、消费异化和世界体系的对抗性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注入了新的发展因素,推动着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历史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罗马帝国自建立后,城市化运动随即大规模地展开.城市的发展使古罗马孕育出了伟大的城市文明,它集中体现在富丽堂皇的建筑和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等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即是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一笔丰富遗产,但同时也给罗马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口的集中给城市带来了许多压力;娱乐的盛行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财;流氓无产者的增加,腐蚀了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活动于陕甘地区的燧人氏人口膨胀,部分东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少量人口结合发展为伏羲部族。以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的伏羲氏、神农氏先后向四周大规模扩展领地,部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并形成了有巢氏、三苗等新部族。神农伐斧遂后,中国政治中心由陕甘牧区东移至淮河农区,东西方再次联姻强化了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共主“炎帝”。在华夏文明源起过程中,淮河流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绿色体育以全面协调的思想和手段,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3大和谐在内的整体动态和谐.它使现代体育在"和谐世界"的绿色文明道路上前进.它使人们追求心情放松,感情得到释放,彼此间的理解、宽容和相爱.它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亲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恩格斯的文明时代起点观问题,我国学界始终存在着争议.实际上,恩格斯本人对于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表述,起初指出文明时代始于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又将文明时代起点定位于奴隶社会.这无疑对我们理解文明时代起点问题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理论困惑.其实,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看,恩格斯的上述两种表述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恩格斯之所以做出文明时代起点的不同表述,与他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条件认识的深化有关.通过研究恩格斯两种文明时代起点观的一致性和发展性,不仅有助于澄清学界关于恩格斯文明时代起点的诸多流行观点,还对我们科学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进而把握其本真精神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治理新理念、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养了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促进了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了生态文明机制建设和体制改革,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和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获得了很大的突破,但随之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与历史的高度针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明确了思想理论观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中国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建设工作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