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名田径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组采用放松能力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速度力量训练,结果表明,在100米起跑阶段,放松技术的作用并不显著,在途中跑和冲刺跑阶段,掌握放松技术对于提高成绩的作用显著,教练员在短跑的途中跑和冲刺跑训练中应适当地加入放松跑技术的训练,让运动员体会放松跑的概念,并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与比赛中,提高100米跑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100米跑的整个过程中,分为四个环节,即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在这四个环节中,起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的年轻小将加特林荣获100米金牌,观看加特林跑动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起跑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依照自己6年来的训练经验,总结出起跑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界优秀女子200米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米决赛的8名运动员为对象,分析了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阶段的速度特征、冲刺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以及200米跑前后两个100米时间等,表明0~50米速度比较重要,50~100米段速度和200米跑成绩相关关系显著,100~150米段时间和200米跑成绩相关关系不显著,但该阶段对途中跑技术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六秒钟训练法是根据"六秒定律"延伸过来的一种训练方法,所谓六秒定律是指运动员在起跑后,一般在六秒钟可以达到最高速度,有资料显示至今没有一人能在六秒钟之前达到最高速度。所以通过六秒钟定律设计了多种六秒钟训练法,主要是提高青少年1 00米跑的起跑和起跑后速度能力,也是抓住青少年速度敏感期最佳的训练时机。一、六秒钟训练法的生化科学依据从100米跑的生化特点得出六秒钟训练法的科学依据,当运动员从起跑的安静状态过渡到高速时,含有丰富的氧气的血液,从肺部到肌肉最快也要6秒钟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它包括男女100米、200米、400米和4×100米接力。短跑运动的特点是: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运动。它是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短跑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途中跑技术是短跑技术中最主要的部份。本文着重于男女100米途中跑  相似文献   

6.
一、意念训练内容和方法 (一)描绘自己在短跑训练比赛中的合理技术动作和速度分配。 (二)把自己的想象内容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以求达到统一,这是此训练的关键。 (三)想象100米跑时的情景。起跑要快,高频率的加速跑,轻松快速的途中跑和冲刺跑,整个过程体力充沛,竞技状态好。  相似文献   

7.
200米跑的专项技术包括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弯道技术、冲刺跑技术等。在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和教师要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直道途中跑-起跑-加速跑过渡到途中跑-弯道跑-弯道进入直道-弯道起跑-全程技术等各阶段的教学,教学和训练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循序渐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对体育考生800米跑的研究发现,800 米跑是最难取得高分的项目。部分考生因为800米跑 的成绩拖了后腿,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800米跑属中 跑项目,对考生的速度耐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具备良 好的冲刺速度及速度感、节奏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考生的考试项目一般由100米跑、立定三级  相似文献   

9.
五米三向折回跑是体育高考身体素质考项之一。它的技术要求高、训练难度较大,考试得高分不容易。如何科学地训练并在短时间内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呢?在此谈点个人的体会。一、训练前的准备首先必须对“五米三向折回跑”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将其技术结构归纳为:起跑、途中跑(步点跑)、急停、变向、起动、冲刺六个环节。重点是途中跑,难点  相似文献   

10.
一、对100米跑技术不同环节认识较为模糊关于100米跑的技术环节划分,我们更多的是从田径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一般将100米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其中由于途中跑占的距离长,被认为是决定100米跑的最关键环节。起跑更多地依赖于运动员神经反应速度的快慢,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加速跑,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后,我国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通过动作频率来快速提高加速度,由于步频的快速最大化再加上运动员身体的特殊姿势,在这个阶段增加步长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正>一、50米快速跑的教学价值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走和跑教材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快速跑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能力,还是通用的检验学生位移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快速跑的技术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它的动作方法是用站立式起跑,跑出后迅速加快速度,并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相似文献   

12.
100米跑的放松技术是指:在 100米跑过程中,参与者对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合理调节,从而保持快速运动中机体的协调放松,促进体能的合理消耗,优化速度结构,以达到最佳成绩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 100米跑的放松技术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理素质。尤其现在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其途中跑的最高速度已超过了 12米 /秒,因而为了合理利用和调动人体的最大机能能力,就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如何合理进行放松跑的技术训练,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借鉴。   1.惯性跑   在 80~ 100米的距离内,从起跑后加速跑 20~ 30米…  相似文献   

13.
在短跑训练过程中,首先在抓好动作技术的的题下,再进行运动量的训练,而运动量的训练,也要科学地安排。一、跑的正确姿势培养,用5厘米宽的橡皮带、拴在腰部,另一头应固定,作跑的摆臂,摆腿后蹬等练习,在此基础上,再行进间练习,然后进行起跑、疾跑、途中跑及终点冲刺动作训练,逐步使动作达到定型程度。二、在短跑训练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动作进行反复练,例如,短跑的起跑、疾跑、途中跑及冲刺跑四个阶段中,途中跑是关键的技术,有些业余教练员,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往往花大量时间去练起跑、终点冲刺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百米跑是一种以速度快慢来取得胜利的径赛项目,而速度的概念是指用最大加速度和最短时间完成单个动作或同类成套动作的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最大动作频率能力,此外,还指对信号的最快反应能力,因此,它是一种近于人体生理极限的运动项目,受到人体生理、解剖、心理和运动技术等诸因素的影响。根据速度的概念我们可把100米分为四个阶段:“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以及最后冲刺。”本文就起跑后的加速跑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分析。20—30年代,短跑技术的观点认为:起跑之后  相似文献   

15.
对百米途中跑后蹬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途中跑是百米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段落,其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百米跑的比赛成绩。因为百米跑运动员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其水平位移速度的快慢上,而不是在其垂直位移速度上。运动员通过提高水平速度来提高百米成绩。所以,短跑项目的教学和训练都以途中跑为重点。不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还是途中跑,后蹬阶段都使人体获得向前的动力。腾空阶段人体重心抛物线轨迹也是由后蹬技术所决定的。在整个支撑阶段,后蹬时间和工作距离都比缓冲时间和距离长。  相似文献   

16.
欲想百米短跑取得好成绩,除途中跑之外,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也不可忽视。讲究短跑前程技术动作,就能更好地为夺取全程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针对常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动作要点,在抓住途中跑技术训练的同时,突出短跑前程“肩超式”起跑和“V轨迹”加速跑动作技术与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林瑛 《中华武术》2007,(10):20-21
一、10秒钟跑(一)10秒钟跑指按100米跑的技术,从站立式起跑开始,经加速跑、途中跑,快速跑10秒钟减速停下来。刚开始训练时,初中男、女运动员10秒钟跑的距离分别是80米、70米左右,随训练水平的提高,速度的进步,10秒钟跑的距离则相应增加。(二)练习方法及组数。运动员按100米跑的技术,快速跑10秒钟,具体跑多少米要视每个运动  相似文献   

18.
100米跑是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中必考的一个项目,体育考生进入高三后,重点在抓自己的文化学习,体育专项的训练就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100米跑成绩,抓好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跑的正确技术是主要途径,通过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渴望考出成绩来的考生。  相似文献   

19.
起跑后加速跑是练习者从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段距离。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地获得较高速度。姿势如图一,其距离自起跑算起约30~50米,高手的加速区一般为50~70米,即起跑后的5~6秒达到最高速度。加速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成绩的高低,因此加速跑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短距离跑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组成,只有合理地掌握技术,才能提高运动成绩,发挥运动员的潜力。但在练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影响了速度的发挥。本人在长期训练中,归类总结了短距离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与大家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