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杨宪益夫妇《儒林外史》英译本The Scholars为语料,结合传播学理论,运用传播学模式探讨了译者对小说中出现的大量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处理和所采取的策略,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引起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思考,旨在为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3.
译者在进行中国经典作品外译时,应重视作品中传达文化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转换翻译,文化负载词是译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整部作品的翻译水平。本文针对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习俗文化等文化负载词,结合杨宪益、戴乃迭《祝福》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以探讨文化翻译视域下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从而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从文化翻译观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离骚》两个英译本中涉及到植物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张将直译、意译及注释等方法有机结合去对待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奈达的五种文化类型分析了《围城》中负载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及语言文化的一些文化词的翻译,并分析了译者在这些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处理上的得失。同时探讨了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并得出翻译手段应变通和灵活以达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弘扬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生死疲劳》这部长篇小说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文化负载词。本研究从葛浩文的英译本中统计出相关文化负载词,并将其进行分类探讨,总结出在《生死疲劳》英译实践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瑰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推动作用。它是首部在中国历史上保存非常完整的哲学文化著作,是中国唯一在世界上翻译印刷的数量仅次于《圣经》的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道德经》中的文化负载词力图真实反映当时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在对《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应从哲学角度对比《道德经》文化负载词的差异,借此来说明文化负载词在翻译发过程中呈现的多变思想,并通过对比五大类的翻译研究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差异,研究如何使《道德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更为清楚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既集中反映了跨文化交际的各种障碍,也是译者创造性翻译方法的具体表现。《兄弟》德译本中语言、社会以及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兄弟》实现成功译介的重要因素,也为推进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9.
论文基于文化负载词定义的基础之上,围绕着英译本《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归纳总结了译者在对《围城》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如何使用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提出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应基于译者翻译目的、译者生活文化态度及读者的关注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蕴含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运用的词语特色鲜明,包含诸多文化负载词,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文化翻译观角度,解读文化负载词的含义,并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本,了解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恒 《现代语文》2007,(7):49-50
本文对长篇小说《白鹿原》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白鹿原》全面展示了具有北方特征的节日饮食习俗和日常生活的饭食习惯,生动地描绘了白鹿原人尚俭的民俗传统,体现了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淳厚民风,也挖掘出这种理性消费的原因,即是对于限制人对自然的无限索取欲望的集体规约的承传,这种尚俭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反思、改造、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翻译观视域下看《三国演义》节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发现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实质上拥有一种不可解构的特性。无论解构文化负载词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文化缺失。面对特定形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增补性翻译为辅助手段的解构或许可作为一种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14.
解构主义翻译观视域下看《三国演义》节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发现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实质上拥有一种不可解构的特性。无论解构文化负载词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文化缺失。面对特定形式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以增补性翻译为辅助手段的解构或许可作为一种补偿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金匮要略》时,基于中西文化差异存在诸多文化负载词。为保证翻译准确、合理,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以最具代表性的译本为基础,从《金匮要略》病症名、方剂名和基本概念三方面,分析了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以期掌握《金匮要略》文化负载词英译要点,掌握中医药文化对外翻译思路,促进中医药文化英译工作的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饮食描写在《儒林外史》中具有情节建构和文化反讽的双重作用,构成小说的叙事焦点和讽刺策略。就叙事而言,饮食描写是推动书中主要人物彼此勾连的重要手段,亦是次要人物聚集的舞台。同时,饮食描写还为小说情节的推演提供了必要的叙事空间,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世俗世界,并承担着伏笔应照之功。另外,以饮食作为特殊视角,关照儒林诸人的种种行为,小说批判了被功名富贵侵蚀的世俗人心,分别从传统礼教、身份地位、食之欲望等方面作出意味深长的反讽。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活动,它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针对《狼图腾》英译本的读者,葛浩文使用异化、归化、省略和增补等手段来处理文化负载词,符合“目的论原则”,译文不仅适当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而且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实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负载词是一国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文化专属性和民族特色的词汇。中医理论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中国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中国文化负载词。本文通过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两个英文译本译例分析,探索一些值得借鉴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儒林外史》结尾词──沁园春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的首尾两首词是该书的要旨,尤其是结尾词,前半阙还涉及了作者吴敬梓的个人经历,更值得我们研究。本文对结尾词──沁园春的理解与翻译,从背景到时代,从作者的思想到感情,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全诗的英译提出了八点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萨迦格言》是藏族格言诗中获得关注最多的作品,目前国内外共出现了四个英译本,本文选择其中三个英译本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并发现三位译者在处理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非专属词汇的理解差异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