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博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3-46,50
对教育功能的重视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时期被强调到极致,文学因而沦为政治教化的附庸和工具。新时期文学拨乱反正,却又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些作家和批评家忽视甚至排斥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对文学的教育功能进行重新审视。文学的审美功能固然重要,但它却不能脱离认识和教育功能而存在;文学的教育功能不是游离于审美功能之外,而是寓于审美功能之中;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不是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李书生 《山东教育》2000,(29):30-32
培根曾说:“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具有比成人更强的可塑性,他们内心深处崇尚美、热爱美的天性是出自人类自然本性的冲动。如果用美的观念去诱导、启发、涵濡他,就能使其确立美的观念意识,并在一定条件下积淀为理性的东西,指导其人生向美的方向发展。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运用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和总结的艺术规律,去启发和影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灵,使其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的陶冶,增强其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理解力,以提高其审美创造力,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引导其智力和品…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加强文学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过分强调技术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饱含培养人文精神、审美品格和健康人格等重要素质的文学教育资源浪费殆尽,我们必须加强高职院校的文学教育。为此,文学欣赏课应注重开掘人文关怀的内涵,并与社会联姻;应重视培养审美情趣,与审美文化教育结合;要促进健康人格的完善,与心理健康教育挂钩。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业,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文学课的教学中,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只突出其工具性而忽视其审美,教育的作用,本文着力体现文学教学的多元能以及几点教改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中学语教学应走出传统教学误区,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贯穿于学作品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属于审美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功能。对文学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过程,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最常规的功能,它包括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人文主义教育有助于高校实现其培养综合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英美文学课程具有独特的人文学科优势,强化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强化人文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情操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塑造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我们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实施和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促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有关人士将目光聚集到了文学教育上。一个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主的语文教学改革热潮正在涌动。然而,面对这个新的形势,许多第一线语文教师,对如何理解文学教育的地位、作用,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文学教育等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的起源来看,有一种观点就认为,文学源于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即传统的"文以载道"。这里的"道"也就包含文学的教育功能。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娱乐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课是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一门课,能使人心平气和除去外界一切的浮躁。但在高校中,文学课的开设常常令师生疼痛,那么如何在高校中建设文学课?作者结合本专业韩国文学的特点,对此进行了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们的文学教育一直注重的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培养,固然不错。可是否因此在有意无意问忽略了“趣味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向阳 《文教资料》2008,(36):113-1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在构思审美意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媒介,形象地、典型地反映客观现实和表达主观思想感情.文学教育是思想提升的基本保证,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一切追求实利、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通过文学教学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非常重要。因为审美教育直接影着响着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思想深度、思维广度,通过审美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美的实践能力、发现美的能力、感知美的能力,使他们拥有美的情操,成为拥有独立、完整、健康人格的人,让心灵与美共栖。[1]  相似文献   

14.
把文学纳入艺术教育范畴,开展以文学为媒介的艺术教育。在这一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文学的艺术教育功能,以有效地培养受教者的感知、理性、情感、想象等能力,提升境界,塑造灵魂,为新世纪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传媒素养教育与文学熏陶之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现代传媒环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呼唤传媒素养教育,二是传媒素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众的文学审美水平.这种关系说明,文学熏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关乎文学信息本身的浸染力,也关乎文学信息接受者认知和利用传媒的水平,以及他所受到的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文学载体从印刷传播技术变迁到数字传播技术的过程,正是文学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的过程。今天,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更是映衬了文学教育的式微。文学教育危机既有技术的因素,也有长期以来文学教育错位的原因。当文学教育远离了文学性,不能凸显美感和人性光辉的时候,文学教育的危机是必然会到来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文学教育的自我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中学学教学在中学语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的中学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目标和要求尚未得到充分实现。这种局面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迅速得到改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习,进而提出改进高师中系学课教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文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分别存在的偏离与缺失现象,对二者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育目标等方面的对接性进行了思考,并且认为如果把二者进行合理的对接,将会发挥各自的作用并能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以来,对文学经典的戏拟、改写乃至颠覆的做法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令人触目惊心。如香港女作家李碧华通过改编《水浒传》与《金瓶梅》写成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网络写手林长治在《Q版语文》中以语文课本中原有的经典作品为"原型"和素材对其进行了无厘头式的篡改和戏说;周星驰在《大话西游》  相似文献   

20.
时下,多媒体技术已深度介入了高校各学科领域,文学类课程教学也正在加速地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如何利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驾驭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文学教育,已经成为我们高校文学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文学教学多媒体的实践运用及得失体会,就文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利弊得失,予以阐述,以引起同行的注意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