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数学教学法》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二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三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四是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以上四个部分中,我们认为“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和“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是重点,需要自学该教材的老师们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以下四点问题:不要过分强调巧解,而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不要过分注重情境性教学,忽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不要过分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化,忽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盲目强调学习方式转型,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教学目的由“完成任务”转向“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教改时,发生在课堂中的理念碰撞同样激起我们教师的思考与行动。现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一课的教学实践,阐述我们教改行动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4.
马定 《学语文》2010,(3):32-32
我们先比较一下传统的语文课堂和新课程理念要求下的课堂。首先,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倚重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受”,强调知识的传承,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分数。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人的发展入手,将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119-125
近五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从改革实验到全面推广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主义化;有的对教学目标期望虚浮化;有的全盘否定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方法等三个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探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我国传统课程教育中的精华即“启发式教学”缺失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在继承与创新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其主要对策是实施新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赋予“生命教育学”意义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师生积极互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歼活动整合化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凋知识传承的倾向,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力求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8月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参与、帮助、引导、促进”,成为课程的“研究、开发、决策”;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学相长。我作为学校教研组长。有责任和义务搞好教研工作。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日子,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审视。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强调了“品读感悟”。但是,到底什么是“品读感悟”呢?由于对阅读理念理解的偏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十分肤浅。肤浅的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新课程实验的目光投向课堂。聚焦课堂;把新课程实验的行动落实在课堂,见效在课堂。但是,现行的文言文教学.由于受文言文语言特点的限制,加上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串读串讲的方式。相当多的老师信奉“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过分注重文言实词的解释,而轻视思想情感的领悟;教学方式机械化,自始至终运用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涣散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沉闷”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主要可从“读”、“品”、“译”三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0.
赵义增 《山东教育》2004,(14):37-37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欣赏的不确定性,给欣赏者提供了个性张扬的广阔天地,也赋予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过去我们偏爱“异口同声”,往往导致“万马齐喑”——过分强调共性,抑制了个性发展,阻碍了创新品质的养成。这种倾向作为一种定势延续下来,给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教育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有自己的不足。不存在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东方教育的过分死板过分强调统一和西方教育的过分自由过分强调儿童天性,均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当“应试教育”扭曲着中国教育的每一根神经的时候,当我们历数着“统考”和“分数排队”的“罪过”的时候,德国的教育官员却正在为教育质量的下滑而大伤脑筋。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摸索到的出路竟然是要搞“统考”。我们的“死胡同”,竞成了他们的“阳关道”。孰是孰非,谁能说得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音乐教师,我们庆幸历史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遇。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和实践,曾经为我们熟悉的教学观渐渐被新课程观所替代;曾经封闭的教学思想不断被新课程意义所开启;曾经隐藏的教育功利与急躁渐渐被师生共同创造的快乐所洗礼;曾经挥霍的教育生涯渐渐被成长的活力所累积……。虽然我们走的这道风景线将会披荆斩棘,历经磨难,但正是在这种似乎无序的实践与感悟的涨落间,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最真实的发展。一、新课程构筑了适合学生学习的音乐天堂曾经看过这样两幅连续的漫画:一幅是“进校”…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传统的科学教学过分注重预设,几乎没有生成,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公式化;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一些教师认为生成就不能预设,一味跟着学生走,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团,会使课堂纪律松懈,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使科学教学真正完成“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总目标,科学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然后在追求教学的新理念时,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偏轨”现象,本文从脱离实际的背景材料;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牵强附会的教学探究:放任“自流”的“自主”活动;过多过滥的教学课件等五个方面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教师应实现两大转变,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而是教学的“研究者”;教材不仅是“知识”,更是“范例”;教室不是单纯的“讲课室”,而是“实验室”。其次,转变行为方式: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老师应创个人教学风格,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偏颇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无效教学行为的出现,如“为活动而活动”、“过分推祟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满堂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予以矫正,以保证课程改革持续、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提出了“兴趣领先,乐于表述;突出个性,鼓励创新;贴近生活,引导实践;夯实基础,读写沟通;合作分享。共同提高”等新的习作教学理念。但在我们农村小学习作实际教学中。教师指导难,学生下笔难的现象仍然普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习作指导效率。大面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全面实现《新课程》提出的习作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翻开教育期刊和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并要求在教学中努力试行“新课程标准”。最近的音乐教研活动组织者让我们听了几节课,评课后我颇为迷惑,“为何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堂仍是‘涛声依旧’呢?”仔细分析,是不是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其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未能转变观念大胆实施;其二是新旧两种课程理念发生了碰撞……,我们该如何正视新课程呢?一、新课程学习方式=继承+创新“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我们面对的是21世纪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方式已不再满足于老师“教教科…  相似文献   

19.
在未接触“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之前,我们觉得走进新课程很难。但参加了“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之后,课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沿海地区的新思想新观念,也给我们提供了走进新课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体育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