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0月,三联书店出版了“绿家园”创办人汪永晨的摄影图文集《绿镜头》,这是一本关于环境保护的图书。除了选题的特殊以外,它最为吸引眼球的是似曾相识的书名,它将一度喧闹沉寂的“镜头”再次带到了读者眼前。1998年初,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图文并茂的大型纪实作品《红镜头》后,立刻在市场上引起了一阵旋风,并且招来了大批跟随者,造成社会上的“镜头”热。尽管有很多业内人士一直批评这种跟风出版,但是由一个“红镜头”带出的各色镜头系列图书却在日新月异的图书市场上粉墨登场,站稳脚跟,摇旗呐喊。那么,为什么“镜头”类的图书如此好销…  相似文献   

2.
纪念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的遗址上建立纪念馆具有理想的纪念效果。但是有不少纪念馆是采用在遗址上重建的方式,如“×××故居重建”时而见于报端。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一、重建不如遗址的真实遗存可以说遗址上的原有建筑基本上都不属于纪念馆建筑,当然这些原有建筑从功能上说也就不可能适合纪念馆的需要,因此利用  相似文献   

3.
胡昊 《声屏世界》2011,(10):37-38
两极镜头通常意义上是指摄像机上焦距小于25毫米的广角镜头和焦距大于25毫米的长焦距镜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焦距小于9毫米的超广角镜头和焦距大于105毫米的长焦距镜头运用较多.并有些心得。现以自己的实践体会分析两极镜头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中的镜头是指摄像机每拍摄一次所摄取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是由画面构成的,但镜头并不等于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有时一个镜头由许多画面组成(傅桃生《电视新闻采编技巧》)”。不难理解,所谓电视新闻“第一镜头”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电视新闻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或者属于一个镜头的多个画面。读者阅读报纸杂志,首先阅读的是文章的标题,不管文章写的怎样,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人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荧屏、各类报刊上, 经常看到记者就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进行采访时, 这样为受访者“介绍”: 对于各级官员, 哪怕是一个社区主任、村支部书记, 都在其前面注明头衔, “××书记如是说”、“××主任如是说”, 而对于一位普通市民、一位普通村民, 除非是文中的“主角”、“典型”,一般就用“一市民”、“一村民”来表示了。如果是批评报道, 我们还可以理解, 毕竟是为了保护被采访者, 避免其“抛头露面”带来麻烦。但在一些正面报道中, 哪怕荧屏上一个市民在谈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 下面仍不出现被采访者的姓名,这就让人匪夷所思: 张三就是…  相似文献   

6.
反映科技成果的新闻,由于往往局限在过细的行业分工中和过专的知识范围内,它离开了专业刊物,发表在社会性报纸上,可读性就已经受到了障碍,因此它的标题,尤其是消息的标题,应该在锤炼上更讲究一些,而不要走上“××研制成功”“××投入使用”“××通过鉴定”这样公式化的道路. 为了将这类“定型标题”的冷漠面孔,变为对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1997,(8):Z017-Z017
大多数平台式扫描仪用户在使用扫描仪时,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扫描小尺寸的稿件并进行放大,得到的图像变得模模糊糊。曾经有一位先生反映,他使用的是一台300DPI的扫描仪,为了将一张4″×5″的照片放大成8″×10″输出,在进入扫描驱动程序,他将扫描仪的分辨率设置为300DPI、放大比例设置为200%,然后开始扫描,结果他发现屏幕上的扫描输出图像和用300DPI、100%扫描的图像相比显得模糊,图形的边缘也不清晰。您是否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呢?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究其本质,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只殇袭解先学分辨率和…  相似文献   

8.
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之一,它所记录的事件,声像合一、图文并茂,具有了与其他媒体不同的特性。电视中记录事件的最小元素是一个个镜头。这些镜头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泛,蕴含了拍摄者的汗水和心血。它们的价值在不同的电视编辑组合方式———蒙太奇效应中,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因而使它们具有了更加重要的价值。法国电视七台制作的专题片《二十世纪备忘录》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排国民党士兵开枪射杀被绑着双手、跪在地上的共产党员、工人领袖。这样一个疯狂的场面被当时在中国的一名法国记者现场拍摄…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向报纸写些反映生产第一线情况的短消息、小通讯之类。但是有些稿件见报后,往往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其中有些是由于编辑对稿件的某些不适当的修改而造成的。多表现为对先进人物的拔高或想当然所致。如有次在一篇工作建议中,笔者写道,“由于本单位××科认为资金不足,工作难以开展……”,报纸刊用时,改为“由于本单位认为资金不足……”,而××科  相似文献   

10.
尽管近几年城市电视台自办新闻节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面对中央台、省台各类新闻栏目的挤压和同一城市有线、无线的相互竞争,各城市台都有一种沉甸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于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各城市的新闻节目都在不断改版。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改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真正找到适应自己生存发展之路还相差甚远。大部分的改版只是在原有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上作修修补补,进行“小炉匠”式的调整,或是一味地跟随、模仿大台的套路, 中央电视台推出《焦点访谈》,各台也办什么《××视点》、《××观察》、《××聚焦》,不惜代价地与中央台“拼”、“抢”黄金时段。栏目创办初期,靠一时的新鲜、短期的努力, 博得观众的喝彩;但时间长了,限于各种条件,节目很难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形成常态。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类书稿的编辑加工中 ,经常要碰到“亩产××公斤”、“亩施××公斤肥料”之类的句子。“亩”属于应废除的计量单位 ,因此 ,编辑往往将“亩”换算成“平方米”( 1亩 =666 66…平方米 )或“公顷”( 1公顷 =1 5亩 )。这样换算后虽计量单位符合规定了 ,但却给农民增加了麻烦。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 ,农民对于“亩” ,脑子中有一个具体的可比的概念 ,而对于“平方米”或“公顷”现在还比较陌生。基于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 ,在现阶段 ,用“1 / 1 5公顷 ( 1亩 )”表示“亩产”、“亩施”等中的“亩”较好。这种表示方法有两个好处 :一是既符合国…  相似文献   

12.
“上台阶”这个词儿,半年多来经常在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中出现。党中央和省委根据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谈话的精神,都提出使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这作为奋斗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和听到这样一些提法:什么××市的经济发展,一年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几年来已经跃上了一个高台阶;××厂上半年各项指标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财政达到自给,消灭了赤字,登上了新台阶;等等。这些提法,其具体含义已远不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台阶”的内容了,说它是自提标准,内涵不清,甚至把前进目标给模糊了,是不为过份的。  相似文献   

13.
杨俊 《新闻采编》2002,(3):28-29
“平视”、“仰视”、“俯视”本指摄像机镜头相对于被摄体的高度所呈现出的视角。 用平角拍摄,由于镜头与被摄对象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其视觉效果接近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情况。这时,镜头犹如处于与对象平等的地位,态度上是不偏、不倚、平等、公正、冷静客观的。相比之下,用俯角拍摄,镜头就凸现了创作者  相似文献   

14.
一 我国期刊较常用的开本有以下几种: 16开本(787×1092毫米1/16) 大32开本(850×1168毫米1/32) 大16开本(850×1168毫米1/16) 32开本(787×1092毫米1/32) 除这四种外,也有极少数选用长32开本或8开本或其他异形开本的.  相似文献   

15.
园地员通讯     
××系统日前召开经验交流会,会上有五位同志介绍了经验。出席会议的有××书记,×××长×××长。××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他……要求……他强调……”. 这是近日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读后心头不禁发问,究竟谁是这一会议的主角?无疑,经验介绍者应该唱上角。那为什么新闻报道会“喧宾夺主”呢? 记得周总理生前曾对记者说过,不要把镜头对着我们,要面向群众。为什么时至今日,有些会议  相似文献   

16.
徐树青 《报刊之友》2012,(11):118-119
新闻的归宿关系到新闻的影响力,其讲求“三贴近”原则。因而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要抓准新闻对象,即新闻工作者的笔、纸和镜头的群众指向,也即新闻的归宿问题。新闻的归宿在基层,在学习、劳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笔、话筒、镜头要对准的就是第一线的劳动者。新闻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基层,脱离了普通劳动者,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模糊”镜头,是指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特技手段,有意使电视镜头中人物形象变得模糊不清,使人难以辩认。这种“模糊”镜头,通常是为了保护被采访对象而采用的。因为电视新闻形象直观,一旦上了电视,无论是正面亮相,还是反面曝光,都会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会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和关注的对象。因此,有时为了保护被采访对象不受打击报复,或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不受侵犯,或为了保护公民正当合法的隐私不被公开等,编辑、记者采用“模糊”镜头,对个别人物进行特别处理,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现在的一些电视…  相似文献   

18.
阅读报纸杂志,一个新颖、形象、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目。同理,观众收看电视新闻,进入观众眼帘的“第一镜头(画面)”恰恰具有文章标题的功能。尽管电视新闻也有字幕标题,但字幕标题是文字符号的图文,而不是形象符号的画面(镜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电视新闻“第一镜头”的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不为群众喜闻乐见,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经济报道的指导性有误解,在运用上有不适当之处。一是导语成了政治术语的堆砌。往往“在××指引下”,“在××精神鼓舞下”,加上本行业本部门的原则性号召,如“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养猪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等。二是用议论代替事实报道。总觉得不多议论几句,新闻就缺乏高度和深度,失去指导性。这种议论还往往借群众之口,夹带着大量的“认识到”、“大家说”、“职工们异口同声地说”之类的话,实际上是笔者借采访对象之口讲空道理、贴标  相似文献   

20.
平时编稿,常见到稿件中有这样的句式:“就×××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对×××进行认真的学习”、“对×××专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甚至还有“进行参观”、“进行劳动”、“进行传达”、“进行报告”、“进行教学”、“进行发言”等等。似乎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