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浪的河流,所以能永生,在于其将生命融入大海;流浪的人类,所以寂灭,是因为人类总是淡漠整体的生存信念。万物,各有不同的生命形态。河流,选择流浪,是因为它向往整体的伟大,向往生命的壮丽。  相似文献   

2.
剪江而渡     
我是一个天生具有流浪情结的人。我喜欢行走,漫无边际没有目的。但不是那种纯粹意义上的流浪,行走只是我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样的行走或者思考方式本质上与一条河流相似。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就有那么一条河流,他的流程和我的行走意义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我有关村庄回忆的神  相似文献   

3.
流浪的河流     
正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八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汉中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先上电大,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作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的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静,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  相似文献   

4.
最初的村庄     
是游子一生的行囊像母亲深情的呼唤最初的村庄里永恒的事物一捧山泉一朵炊烟永远不能忘记他最初的村庄流浪在大都市里的诗人当大雁飞抵南方当河流纳人大海最初的村庄@郑坤杰$广东丰顺中学高一~~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学的流浪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流浪学”的出现与现代人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1980年代中国大陆,人类潜在的流浪情结逐渐被唤起。作家开始关注流浪怀着希望和惆怅的路上状态,追逐他们精神演变踪迹,以及他们的人生观和生命形态。知青群体的城乡徘徊、青春流浪的都市表达和为寻找精神家园的化流浪构成了新时期学中的三种流浪类型,共同表达了被释放的人性状态。  相似文献   

6.
很多年来,也许是从读三毛开始,我们热衷于使用“流浪”这个词。外地人走在京城青砖绿瓦的老街上,总有自诩为流浪的体验。北大燕园的草坪上,也常有人抱着吉它弹唱:“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但歌者严格来说有流浪之心而无流浪之行。而在不远处,真正的流浪者淡淡一笑,起身而去。每个城市都有或多或少的流浪者,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燕园的流浪者则有些不同,简单地说,他们的流浪是为了栖息。他们没有工作,有的靠偶尔打工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有的我们则根本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甚至学历…  相似文献   

7.
论索尔·贝娄小说的流浪汉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娄小说主人公以流浪作为特定的认知方式,试图来解说生命本体的困惑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人公的流浪演化和焕发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丰富了自身流浪的文学内涵,从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形象化、哲理化的探讨和再现。  相似文献   

8.
流浪的河流     
正作家在求学时期遇到了普通而安静的冷水河。一条河的流动是有目的地的,而喜欢流浪的人们最后归宿是哪里呢?这条河流启发了作家,他感悟到生命的奥妙: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作家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命运飞翔     
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叫远方;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叫流浪;一声没有回响的呼唤,叫孤独;一串没有方向的脚印,叫仿徨。哦,我只能流浪,只能仿徨,我织着命运的茧,当作梦的衣裳。但,我不想流浪,不想仿徨,我想咬开命运的茧,放出青春去飞翔。命运飞翔@冯葱$绍兴中专03实用英语(1)班!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信 《广东教育》2006,(9):70-70
曾经有一个哲学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围绕着这个命题,很多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上,他们的心都在“流浪”、在寻找,有时很迷茫。不知自己在找什么,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的心流浪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很多人被淹没,也有些人最终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个位置到底是什么?只有心知道。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流,但是战火不断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吸引着热爱和平的世界各民族的注意力。此外我们翻阅世界历史时,有两个到处流浪的民族总是引起我们的无限同情,一个是能歌善舞的吉普塞人,另一个是灾难深重的而战强不屈的犹太人。吉普塞人从来就没有祖国,一直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12.
在越来越多的动物成为人们的爱宠时,流浪宠物也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同时,流浪宠物的日益增多对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本文通过对南昌市流浪宠物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探索出一条流浪宠物生存权利保障的正确出路,更是对生命的平等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我总觉得“流浪”是一个很酷的字眼。流浪的人一定很孤单吧!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流浪者的故事和图片,总觉得他们是那么的勇敢。一个人独自去流浪应该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吧,因为只有孤独和寂寞伴着他们。  相似文献   

14.
“流浪的基本属性是就物质和精神生存境遇中那种失根或无归属感,以及与此相应的流动不定的生存状态。其范畴包括了主动的与逼迫的、行为的与精神的、显性的与隐形的、历史的与现实各个层面的各种形态的流浪。”陈召荣从形态学的角度将“流浪”分为显性流浪、中介形态、隐性流浪三种类型。显性流浪主要指的是行为层面的.隐性流浪主要指的是精神层面的。在当下,越来越多的涉及“流浪母题”的作品倾向于描述现代人的精神流浪,隐性流浪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年老的流浪显得可怜,年轻的流浪呈现壮阔。我们流浪,因为年轻;我们年轻,所以流浪。”偶然在书店里看到了《因为年轻,所以流浪》,作者是美籍华人作家、教育家刘墉。一刹那,从文字里,我走近了一个在外漂泊人的内心,看到了字里行间那满溢的乡愁,更有那浓浓的对家乡的眷恋。因为“野姜花”“流浪”  相似文献   

16.
流浪对于屈原来说,既是人生中无奈的选择,又是一种心灵的需要。通过解读屈原作品发现其作品流露出试图以流浪摆脱痛苦、获得人生解脱的倾向。因此,屈原具有一种流浪情结。其实,流浪的实际作用之一就是获得视觉的充实。对于人来说,感官的满足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视觉在人的感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是我国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救助管理办法》不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缺乏对流浪儿童救助管理的特殊规定。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科学分析流浪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开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做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科学化、人性化和法制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晴天 《当代电大》2006,(6):58-59
早上醒来。我躺在床上对我上铺的兄弟说: “等俺有了钱,买包子,买两斤。送流浪老头一斤,送流浪儿童一斤。 等俺有了钱,夏天买草帽,买两顶。送流浪老头一顶,送流浪儿童一顶。 等俺有了钱,冬天买棉衣,买两身。送流浪老头一身,送流浪儿童一身。 等俺有了钱,在地下通道开浴池,开两个。给露宿这里的男流浪汉开一个。给露宿这里的女流浪汉开一个。  相似文献   

19.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改革开放以来,许许多多农民走向城市,走进他们梦想的地方。城市在一天天壮大,他们是多么希望在那里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啊!现在,这一梦想终于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20.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习惯了一个人流浪。我从来不知道下一站在什么地方,我只是背着行囊,带着不安的灵魂从这个寄居点向下一个寄居点靠近。就像一条流浪的鱼,不知道下一刻将流浪到哪一片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