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当代陕西作家群的影响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之点:一是关中平原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我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最为发达、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给陕西作家群注入了具有强健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另一点是,自然生态遭严重破坏的黄土高原和陕南贫瘠山区以及全省远离海洋的闭塞的内陆地理环境,使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长期受到大自然的威逼和贫穷的困扰,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陕西作家。这些影响使陕西作家群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色:首先,他们对文学事业执著专一,具有一种为文学献身的悲壮精神。其次,他们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他们的创作追求雄浑的史诗效果,是大气磅礴的现实主义。再次,他们十分关注农民的命运。但贫瘠和闭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千百年在其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土层对陕西作家群也产生负面影响:首先,陕西作家群在"城里人"面前,在城市文明面前,大多表现出既自卑又自亢的矛盾心态。其次,对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表现出传统农民的文化品性、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知青作家群不是只由少数出名的作家支撑的,它是由为数众多的具有上山下乡经历的作家,经过一段时间共同创造一定质量的作品产生的。究竟这一群作家是如何崛起的呢?下乡地点的地理分布如何反映到作品上来呢?究竟有多少知青作家有大学教育背景呢?为什么那么多知青同龄人渴望写作成名呢?这一连串文学社会学的问题,都不是笼统的描述能够说清楚的。论文试图采用一些电脑数字库的数据来考察知青作家群,特别是他们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崛起的现象,希望以此来纠正某些笼统描述的偏差,并且建立一个实证的研究角度,为这个特定历史环境之下产生的作家群,勾勒出比较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张丹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1):111-114
清末新政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其实施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有力的变革.在改革的新潮下,新政在陕西也得到了有力的推行.本文以陕西大学堂为例,通过对大学堂设立的原因、学制与教学、师资力量、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探究清末陕西教育的早期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古老的郑国渠,滔滔的泾河水,滋养过秦汉雄风,哺育过大唐盛世,给关中腹地泾阳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就在共和国大地原点那白色圆顶的映衬下,一座令当地人骄傲的学校——永乐镇中学,正在悄然崛起。这是一所镇办初级中学,始建于1971年,占地面积48254.4平方米,建筑面积6126.9平方米,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教职工115人,专任教师103人,中级以上职称达65人,在校学生1400余人,远程教育教室、档案室等“一部十三室”设置齐全,且均达到省颁Ⅰ类标准。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后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女性解放浪潮给陕西籍男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巨大影响,他们在作品中着力塑造新女性形象并彰显女性意识,但他们仍无法摆脱三秦大地古老的男性审美标准和男权意识,因此在两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挣扎于无可奈何的凄苦命运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6.
地处中部的安徽,不是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发展文化产业既无区位优势,又无政策优势。然而,富有改革传统、敢为人先的安徽人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迅速迈入全国文化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间的相互转换,更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然而由于历史、民族、风俗、地理位置等差异,形成了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也造成了不同语言间的交流障碍.反映在翻译过程中,就产生了文化的不可译现象.陕西方言是汉语的变体之一,承栽着陕西省区域内的特色文化,因而它也存在不可译现象.  相似文献   

8.
草根文化是草根借助于社会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形成的底层朴质文化,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国当下社会底层群体的共同愿望和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面对中国的崛起,世界各国态度却褒贬不一。有些欢迎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的巨大成就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积极的贡献;但更多的国家却对中国的崛起感到疑虑甚至恐惧,对中国崛起的目的感到困惑。因此,文章试从文化视角解析中国如何摆脱目前的"崛起困境",以实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中国大地,有一种呼声格外振奋人心,发人深思。这种呼声浓缩为两个字,就是——崛起。 从《大国崛起》的热播开始,对大国崛起的奥秘探寻一直持续。  相似文献   

11.
文学文本对地域形象的塑成和传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载体.对本区域内的作家而言,这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塑造,而从域外作家的视角来看,这又是一种"他者"形象.河南人形象在不少外省作家作品中多有呈现,在三秦作家的文学实践中,突出地表现在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的作品中.在其文学想象里,河南人形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老百姓,一类是兵匪形象.尽管作家们所塑造的地域形象是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他者想象与他者书写的一种方式,并不一定是现实本身,但一定是所描写的地域人自我审视、自我反思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2.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F0002-F0002
四川教育学院外语系始创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办学历史较长,具有深厚文化积淀,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具有雄厚专业学科优势,办学规模较大的系。  相似文献   

13.
在2009年金秋10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张艺谋携奥运团队在鸟巢演出了大型景观歌剧《图兰朵》,将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经典爱情故事以中国人的独特理解和现代化多媒体的全新诠释方式展现给世界。如果说通过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那么通过鸟巢版的《图兰朵》,张艺谋则会让中国了解世界。这也正是张艺谋把《图兰朵》带进鸟巢的良苦用心。从鸟巢到上海世博会,再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鸟巢版的《图兰朵》即将踏上一条完美的艺术之路,它也必然会再次把全球的目光聚焦到一个地方——中国。  相似文献   

14.
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广西师范大学文学教育的灵气和神韵,为"独秀作家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孕育"独秀作家群"的文学教育基础和人才培养条件是多方面的: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独秀作家群"成长的摇篮;文学院经典教育所形成的扎实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学院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文学教育传统影响"独秀作家群"的整体素质和品质;大学教育使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形成"独秀作家群"创作的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小学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积淀了深厚的学校文化,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名师荟萃,教育优质,开放时尚,治学有方”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6.
战后东方国家整体崛起,是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重大事情,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发展观与发展模式。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与思想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影响现在,也影响未来,使人类社会的前景充满光明。东方国家重新崛起绝不是简单的历史轮回。长期被认为"停滞"与"专制"的地区发生有史以来历史性巨变,使世界进入了由各国共同创造文明的崭新时代,彻底打破了西方人认为的东方历史循环论与直线发展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文坛,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浪潮滚滚袭来,现代传媒四通八达各显神通斩关夺隘,文学批评的传统阵地受到空前的挤压。于是乎,“批评缺席”、“批评媚俗”、“批评乏力”的责难声见诸媒体。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式微,似乎难以逆转。然而,读了李建平、黄伟林等8人合著的《文学桂军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重要作家群的崛起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境内3个电大分校的调查.分析了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存在的地域文化现象,指出了在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予以重视,这对促进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世界性议题,崛起方式的和平与否将对东亚秩序变动产生深刻影响。从内部来看,中国的经济中心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政策与力量、内敛的儒家文化以及非和平崛起的成本考虑决定了中国崛起是一种温和理性的和平方式;从外部来讲,目前由美国主导的东亚霸权秩序,具有诸多不合意性,利益冲突、信任赤字、资源争夺、规制缺失和权力博弈是秩序失灵的现实困境,增加了中国和平崛起的风险。东亚秩序转换的基本动力来源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结构性权力变动和中国角色转换。中国和平崛起为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注入积极的正能量。本文认为,中国和平崛起虽然是对国强必霸的逻辑否定,但不会对现有东亚霸权秩序进行颠覆性变革,渐进构建东亚合作秩序是中国和平崛起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董志伟  辛海宁 《河北教育》2008,(10):F0002-F0002
飞檐灰瓦,雕梁画柱。一座古朴雅致的中式院落内,几名学生或坐或立,正在大声期读英语。院子中央,一块年代久远的石碑上,“直隶女学堂”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格外醒目。9月高远的天空下,在保定市第十七中学校园内,记者见到了这样的场景。悠悠岁月与青春身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英语教育在这里完美交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