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所蕴含的特质是每个个体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企业家精神教育应当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融入到各学科之中.而英语专业教育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企业家精神培养能够与之更便利地深度融合.将企业家精神融入英语专业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创业教育和素质培养,也对英语专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促成企业家精神培养与英语专业教育的融合,需要从转变思想认识、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发挥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利用中西文化交融等方面入手,进而进行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张立新 《教育与职业》2012,(35):168-170
文章阐释了企业家精神的含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的意义和有利条件,指出要通过理论学习法、实践锻炼法、案例教学法、研讨法、访问学习法等方法和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探访企业家、观看影视网络资料等途径,达到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宗旨模糊的问题,可围绕企业家精神培育开展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具有三点突出特征,即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机会意识。可从企业家精神培育主体、路径、方法和保障四个层面,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管类专业“干中学”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过分强调理论与已有教学资源优势,忽视了学生的潜力与兴趣,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与市场需求错位。构建"干中学"人才培养模式及协同机制,着力培养学生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才能和以创新精神为特质的企业家精神,无疑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精神教育是企业家人才培养的关键。企业家在成长中一方面受其先天禀赋影响,一方面受外部环境制约,其持续成长、不断创新、承担风险、识别与把握机会的精神可在后天教育中培养。企业家精神教育应围绕理性承担风险能力、识别与把握机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沟通与信息传递能力、竞争开拓能力的培养而展开,并在培养中寻求其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6.
开放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是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具有红色文化特质的东北抗联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在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研究东北抗联精神对开放教育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高校普遍开展了创业教育,但是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素质、企业家精神等内涵教育方面关注不够。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晋商精神的精髓和内涵纳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素质培养模式之中,以期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践路径——兼论企业家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强创业教育应当从义务教育的小学、中学阶段开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企业家精神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要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掘地方文化教育比较优势资源。开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课程体系是企业家精神教育进课堂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工科人才是影响新旧动能转化进程的重点环节,工科院校要从学生在校起就加强其企业家精神培养。本文首先明确了企业家精神内涵,然后探讨了工科院校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中存在的针对性较弱、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学术自由及儒家思想影响四个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应该重新审视自身,肩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责任,视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为己任.民主精神应该包含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平等精神、理性精神、宽容精神、妥协精神、建设精神.全民民主精神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可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尊重学生权益、法律保障、班级自主管理、德育、教师民主等方面来培养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成功塑造了学生思维灵活、适应性强、勇于开拓创新等企业家的精神和品质。文章试图从课程设计、实践锻炼和创业氛围等方面阐述美国高校如何培养学生企业家精神。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剖析,有助于培养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走向创业、创新之路,对职教的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敢于承担风险并且创造财富实现社会价值的创新行为.企业家精神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创业发展、公司业绩和经济增长途径.最后笔者提出了构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途径,必须从文化、制度和市场三个方面来培养企业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多方协同育人,促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精神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四融合”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构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四融合”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公共企业家精神关注的是将创新引入公共(政府)部门的过程,既涉及创新活动,又与提倡和实施创新的公共企业家密切关联。企业家精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个人特质描述成实现创新的一个因素。通过对102位“2015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事迹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发现优秀县委书记群体在价值导向、理想信念、人格特质和行为特质四个方面呈现出公共企业家特质。这不仅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使命驱动下的个人公共企业家精神,也对新时代创新型领导干部的培育和激励有所启示:进一步加强地方领导干部的政治决心,在制度层面给地方和基层创新给予合理的保障和正确的激励,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以滋养公共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
研究徐特立的“大先生”精神生成与特质是顺应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和继承与发扬徐特立精神的需要。徐特立先生作为一名出色的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教育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基于徐特立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大先生”精神生成前提,可让人深刻认识其从教治学的高要求;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的必修课作为徐特立“大先生”精神生成的基础,有利于新时代的教师更好地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教主义”为核心的徐特立“大先生”精神特质可以更好地启迪新时代教师严以律己做好榜样示范,并在不断改进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修养、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必然要求。研究了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对高等学校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理念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教育,深入探讨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与特征,以及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实施企业家精神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认识层面和技术层面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要实施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企业家精神教育。企业家精神教育在课程设置模式、课程侧重点、课程教学主体及教学方法方面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146-149
在探讨工匠精神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应体现的精神传授、精神特质、精神境界3个层次,指出要以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树立学生成长的精神标杆。通过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教育的价值认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探索工匠精神"广谱式"培育保障机制,将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与超越。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要实施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企业家精神教育。企业家精神教育在课程设置模式、课程侧重点、课程教学主体及教学方法方面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