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质性研究者因研究身份公开差异而在田野研究中呈现不同的研究角色,由此也制约着质性研究者更有深度地探寻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意义。为提升教育质性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教育田野研究有必要立足方法论层面,探讨“完全参与观察者”的角色。运用“观察”“参与”“完全”三种质性研究方式,研究者可有效融入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而深度诠释其意义。通过实践操作层面的分析发现,教育质性研究者在田野研究中可充分运用田野学校情境的独特性,设身处地实施“完全观察”与“感同身受”的参与策略,竭力成为教育田野研究期许的“完全参与观察者”。教育田野研究者不仅要具备“局内人”的“完全参与观察者”角色,也要重视强化教育田野研究者个体身份的自觉反思与重构,进而深入而系统地感知、洞察、理解学校日常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2.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陈向明在“质的研究”①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一个“互为主体”的关系。研究与其说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再现,不如说是双方的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这是因为研究者认为,任何“理解”都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论参与观察者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者的角色分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分类方式不一致的原因是分类标准的单维性所致.正确的方式是在涉入程度的维度下,将实地观察划分成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同时在研究者身份是否显露这一维度下,进一步将参与观察者的现场角色分为两种:即隐蔽的观察者和公开的观察者.  相似文献   

4.
行动者—观察者偏差是一种自我—他人的归因偏差现象,它一直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记录和研究。纵观行动者—观察者偏差的研究脉络,Malle提出了一个研究新概念——意向性概念,尝试从全新视角对其进行阐释,并对行动者—观察者偏差这一老问题进行了充实和修订。另外也还有研究者将行动者—观察者偏差研究的外延进行了拓展。  相似文献   

5.
质的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研究者在质的研究中占据着更特殊的角色和地位。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研究者是社会现象的忠实“再现者”。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和研究者角色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研究者学习和运用质的研究的体验与经历可以概括为“喜悦”、“执着”与“明了”等三种意境,研究者的研究素养在质的研究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为提高研究者的研究素养,研究者要注重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研究方式、锤炼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喜爱某一个学生,就可能觉得他各方面都好,而对他的缺点、错误往往看不到.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一个学生,就可能对他横竖都看不顺眼.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见.心理学称之为“眩晕效应”即人们常说的偏见.眩晕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由于某些特征和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看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某些其他特征和品质的认识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某些突出特征和品质,使观察者产生一种“眩晕”的作用,由一点而作出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因此,眩晕效应可以说是观察者看人时形成的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心理错觉.教师对待学生应该注意克服偏见,克服眩晕效应.对每个学生的优缺点、性格、道德品质都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作出公正、准确的判断,实施正确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栋  叶婷 《教书育人》2011,(27):38-39
一质的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在国内以前是译为定性研究。但在我国历来的研究方法论中,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多指研究者本人对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多从思辨的角度对研究问题进行描述。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先生采用"文化主位"的方式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性研究是研究者个人高度参与的研究形式。无论是资料收集.还是研究报告的文本撰写,都是研究者个人因素参与的结果。教育质性研究的这些特性凸显了研究者个人身份的重要性.走向个人身份的自觉乃是质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试论现象学的"悬置"思想与幼儿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是质的教育研究范式的重要理论基础。“悬置”则是现象学的基本概念与主张。现象学主张各种人为的假定与设想都应被搁置起来,这样才能毫无偏见地“面向事物本身”。悬置这一主张对幼儿教育研究有重要的启示,研究者要把握研究对象,就必须悬置各种预设、控制与干预,使研究对象自然、充分、真实地展现自身。因此,现象学取向的幼儿教育研究提倡非还原法、整体描述法和现象阐释法。  相似文献   

10.
日志(log)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所观所感的记录,它展现了研究者思想感情的斗争、冲突及这些斗争、冲突如何使收集的数据变得更加丰富和真实,反映质的研究对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以及本人的影响。质的研究因其神奇的魅力已经成为教育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和哲学方法论的发展变化,教育研究方法在人文化和综合化中逐步成熟。本文拟从"质的研究"的涵义、社会起源、特征、优势与不足、发展走向及其与"定性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层面一一阐述,以求对"质的研究"这一范式有更科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定性的定量研究方法,非相对单维的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方法,运用其在对CNKI数据库中2000年到2008年间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三所高校初等教育领域的367篇硕士博士论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就其中有关教师这一选题的61篇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初等教育领域对“教师”课题研究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5年后研究者对此愈加关注;论文具体内容涉及教师与教学、教师培训、农村师资队伍、教师素质、教师发展、教师心理等主题,其中对教师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数量最多,而涉及农村师资队伍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可适当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从术语、功能两方面对《广雅疏证》"语之转"问题进行穷尽式定量定性研究,认为"语之转"主要指声韵关系中的声同、声近。作用有两点,一是贯通异形词,一是疏通传注文献。  相似文献   

14.
在604篇使用了社会调查方法的我国民族音乐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样本中,其社会调查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定性研究为主,定向调查为主要的调查形式。与此同时,样本论文也存在缺乏解释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不重视选题的可行性与合适性、没有采用最佳工作方式进行田野调查、双视角研究法没有得到广泛使用以及田野报告的表述形式极少使用双窗口阐释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通过探讨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粗心现象与他们的心理因素做定性的相关性研究,从引起粗心的内部原因着手,找出根源,为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减少不必要的粗心做出指导.研究采用了心理学的定量研究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人格特点和气质类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粗心测验"、"观察力和注意力测验"等问卷,对15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水平,以及短时记忆方式,都对粗心有明显的影响.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消除小学生的粗心现象,提高学习成绩,发展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确立其学科独立性地位的一项基础性研究。“认知”是该学科的逻辑起点,“大众传播心理现象”是其主要研究对象,以“传受者心理”为核心议题,在研究方法上必须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人们了解、分析、理解社会现象、社会活动和社会过程的一种活动[1]。从宣传角度看待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与新闻宣传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质性研究者在从事项目研究时需要对其宣传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塑造,培养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三个力",这对于质的研究方法的开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及"国际汉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今后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中,应该结合具体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描述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功能分析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对进行研究。而在研究内容上,则可以着重研究下列问题:国际汉语教育学科体系构建、教学模式、语言交际能力、海外国际汉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与国际汉语教育结合,以及专门用途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从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表现、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研究,目的在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防范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发生,培养研究生学术诚信品质,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这些研究对学术理论与教育实践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存在研究不够深入、系统,研究结论对于解决问题的操作性和普适性不强等不足。规范研究方法,注重诊断性研究、注重定量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该主题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定性与定量研究是方法论体系中两种主要的方法,它们周密的钻研历程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中被广泛应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补充、互相支持的。前者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了"有多少"的问题。通过概括性地介绍定性与定量研究,分析二者的对比和发展态势以及如何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可以使研究者在研究中根据自身需要,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研究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