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特种作业整体水平的持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阐述多媒体技术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多媒体教学在特种作业安全培训中的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学体系博大精深,国学教育任重道远,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意义深远。当前由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学教育当代定位与内容,以及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混凝土施工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在我国路面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阐述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实践入手,对温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能耗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面对武术无缘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遗憾的是最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古老东方传统文化形式的中国武术未能登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我们冷静思索和理智反思武术学科的科学化演进历程,审视当前武术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科学化发展状况,分析武术作为学科建设存在的重竞技武术技术实践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薄全民健身应用研究等不足。为促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相融,武术学科有待于提升到国学高度,作为国学的一部分适时纳入孔子学院课程向西方推广,争取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视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逐渐取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国学操"是通过让孩子一边诵读精选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配以古典乐曲等,采用锅庄、武术套路、舞蹈、体操、跳皮筋等游戏动作以及国标舞步法,将说、跳与音乐结合。"国学操"创新了国学的诵读方式,又让学生享受了锻炼的乐趣,在欢快的节奏中,做着优美的动作,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学操的创编,要根据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及锻炼的实际效果,合理设计国学操的动作与时间。时间  相似文献   

6.
胥志敏 《体育风尚》2023,(2):107-109
我国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业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教育行业内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使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在开展中,需要对互联网新技术进行应用,以此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文章对当前“互联网+”在高校体育中应用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究“互联网+”教学的实际价值,并且研究“互联网+”在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合理应用的策略,希望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8,(1):196-196
汪国新关公艺术研究院以弘扬华夏文化为己任,以忠义仁勇关公为形象代表,以汪国新书画艺术为引领,整合各类艺术形式,进行国学研究与探索。同时以艺术创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传统文化产、供、销科学循环链,努力为企业家提升国学涵养,为艺术家拓展传统文化市场,为院校构建传统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孙亘古 《武当》2012,(5):32-33
我国传统的书写方式,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再为大众所认可,只有从事传统书法绘画者及一些少数地区还在沿用。虽然这只是一种简单的书写格式,但细加揣摩,则发现其间充满先哲深远的智慧。今从道学思想的角度,对其所蕴含的修身养生之道作以浅释。传统书写方式是由上到下,自左向右的格式。众所周知,黄老与易,世称"三玄",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源,而三玄之中,尤以"易"始终贯穿于百家思想,而无所不通,无处不在。欲了解国学,不能离开易,万事万物为其  相似文献   

9.
张晓松 《精武》2014,(36):24-24
羽毛球在体育运动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我国球类运动优势项目,在国际重大赛事上享有很高声誉。随着羽毛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其训练方法也逐步得到改善。多球训练广泛被应用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训练中,并在指导和提升球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除多数竞技运动外,多球训练也开始在群众性球类运动中得到推广。该文总结多球训练对羽毛球训练的作用,探讨多球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国学视野下对中国武术的属性进行解析,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与国学的最大结合点;武术"武以成人"的教化目的与国学对君子人格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武术是一种对外推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国学同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武术具有国学属性,理应与国画、国剧、国医、国艺一样作为国学"术"的部分来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篮球作为我国“三大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篮球文化建设有利于我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智慧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体育强国的建设。因此,由可视化分析探析我国篮球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态势,可得:国学者应加强对篮球文化领域的研究;要提升对篮球文化科研论文的研究广度;我国体育类院校对篮球文化领域的关注度较高;体育类核心期刊质量较高,其中体育文化导刊在篮球文化的研究中贡献率较大,被关注度较高;研究热点内容以篮球文化、高校、发展、CUBA、篮球运动、构建、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经济八大类为主;2001年至2022年主要关键词顺序依次为篮球文化、校园体育文化、高校篮球文化、中国篮球、体育产业经济、体育全球化、精准扶贫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立足于"天人合一"思想,从太极拳的"道"、"德"、"技击"、"养生"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统摄.指出"天人合一"思想使太极拳具有了浓厚的哲学内涵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并以"国学"的视角进一步梳理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复兴中追寻民族文化闪光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太极拳最显著和最引以为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蔚澜 《武当》2012,(9):41-42
打开蓝晟新作《国学与太极》(当代出版社),让人感到新风拂面,春意盎然。新,非指新奇而言,是说新在不落俗套,新在太极拳与国学相互印证,以国学悟太极,以太极会天机。因为太极拳与国学:分,假名而已;合,整体一元;均系中华道统,同为内求本具、阴阳合和、天人合一的大学问、大智慧——本来如此,天经地义。此前类似读物,对于这一带有根本性的核心问题,有的可能淡忘了,有的可能忽略了,有的可能不以为然,均擦肩而过。而蓝晟这本书,是把它作为核心中  相似文献   

14.
沈黎明 《收藏界》2013,(8):113-118
2013年2月18日,北京电视台推出一档新栏目——《国学开讲》,邀请我国著名画家、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范曾先生循序渐进地讲述国学知识。首场讲座,范曾先生就以意境深邃、富有诗意的讲述,受到现场各界人士的欢迎,赢得了一阵阵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与世界经济贸易逐渐接轨,我国的科技水平也随之不断地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近几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应用十分广泛.但是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漏洞问题探讨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我国广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靳爱祥 《精武》2009,(5):4-7
第一部分 我在1928至1948年的文化学习期间(大、中、小学和专业的“国学”,在所有的可用期间),同时又进行了我国民族自己传统的有关养生(吐纳引导),健体(包括医疗体育)和有关武艺技术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进,绿色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我国半导体LED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节能技术,在众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发展迅速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卞亚斌 《体育风尚》2020,(1):114-114,116
在新课改深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初中体育课程也随之发生了一定变化,合作学习演变为足球教学领域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模式。在此首先详细分析初中足球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小组合作在初中足球教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可以在日后相关工作人员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妥善解决以往初中足球教学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初中足球教学效率及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终也就能够在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推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底蕴深藏在民间,是我国大多数国学家们的共识,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来到了著名武乡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参加迎奥运2008至尊王全国武术散打擂台争霸赛。在我国民间,对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体育方面也是如此。体育事业作为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基础事业,受到了我国政府和国民的广泛重视。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项目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强身健体上,而是向着刺激、惊险、挑战的方向不断进展,攀岩运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攀岩运动项目的特点,着重对我国青少年攀岩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