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5艺术思潮"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艺术现象。"85艺术思潮"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中国人观念上的整体面貌,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开创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局面,对其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路遥小说聚焦于"城乡交叉地带",反映了乡土中国在社会现代化转换中表现出来的质疑与困惑。在逃离与回归的轮回中,路遥对"现代性"行为作一种"合理而不合情"的道德批评,实质上反映了乡土作家面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计思路关于"五四运动"这一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单元主题为"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呈现出近代中国发展的两条鲜明主线,即"反侵略"和"求民主",本课的学习应帮助学生加深对第二条主线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欧风美雨"、"西学东渐"而进入中国本土的。民族救亡与社会变革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场的历史境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飞跃及理论构建是以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原生态马克思主义到次生态马克思主义再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构建及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功利主义教育下以"由外而内"为特点的"外来型"学习动力体系日趋式微。改变当前中小学学生逃学、厌学现状的理想路径,是充分发掘教育中的审美意蕴,建构以"由内而外"为特点的"内发型"学习动力体系:学生学习动力之源不仅仅是他者的"肯定",更是自我内心的喜悦;学生不只是为了一个看不到的结果而"吃苦耐劳",更是在享受当下的学习过程时"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书证制度在宋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商品经济发达、完备的契约制度与好讼民风等社会变革,成为宋代发达的书证制度的产生土壤。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法难以归入韦伯所论的"卡迪司法"即"实质非理性"法之"类型"。  相似文献   

7.
苏州在"光复"前,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光复"后,社会力量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维护社会安定。绅商成立民团、巷团,轮流出巡;学校成立学团,在夜间巡街;苏州商会下属的苏州商团,协助军警维持治安。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些社会力量配合政府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保证了变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变革和大学内在逻辑发展,欧洲大学自治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组织自治、财政自治和学术自治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借鉴欧洲经验,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不断增强大学组织自治、财政自治和学术自治,为我国"后金融危机时期"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情境、教学评价体系的新变化,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必须变革,实现从"教书匠"到"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者"的转换,用新的教育理念发展自己,指导实践和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学生自觉参与者、合作者及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真正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 ,极需要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指导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并能够发挥其指导社会变革的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说 ,政治经济学能否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林豫 《中国德育》2014,(18):50-51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是重庆市基础教育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起源于1758年(清朝乾隆23年)的官办学堂"东川书院"。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在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再出发,积极构建"幸福德育"。时尚德育向幸福出发幸福德育就是要幸福育德,将德育看成是获得学生情感认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品德。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都市化是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主线,但作为都市镜像的都市小说并未简单的契合这条都市化路线,而是渗透着作家的深切反思,表现出一条焦虑性的叙事线索。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都市自身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矛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创作主体存在着的"在"与"不在"的心里矛盾。这种都市焦虑性叙事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都市的认识回归到理性层面,同时也推动了当代小说现代性,即审美现代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历史性变动的关键。历史上的"五四"包含几个层次的运动:一个是文化革命意义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它实现了中国同西方文化的接轨;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文学上的"五四"新文学革命,它诞生了中国新文学;当然还有一个从北京的学生运动开始发展为全国性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但迎来了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也诞生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并导致一个政党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于这样伟大的运动,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但是,如何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与西方国家的老龄化问题的成因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建国以来经历的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第一次社会变革奠定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第二次社会变革创造了人口老龄化的实现条件。20世纪7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能够顺利实施,是以新中国成立后迅速下降的死亡率为基础的。建国以来的两次社会变节,还改变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方兆玉 《上海教育》2014,(29):21-21
著名的法国社会科学家,也是教育社会学这门学术性学科的奠基人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将社会知识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此,它无可避免地总是"往后看","往前看"的机会则很少。在涂尔干看来,教育仅仅是社会的映射和影像,主要功能在于模拟和复制社会,而不是创造社会。这就生生"硬造"出了"教育仅仅是复制社会"这样的观念来。所以我们也不会觉得惊讶,当社会变革的进程加快时,那么多人扑上来,揪着教育"保守"的辫子大加鞭笞,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为使中国走向富强与现代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他认识到改变国民心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形成了对国民心理系统而独到的分析。他客观评价了国民心理的优劣,分析了产生这种国民心理的内在原因。这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将"引导发扬国民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原则;将"因人而异、分层教育"作为重要途径;以"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构建内容;从"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规律"中发掘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曦 《考试周刊》2012,(5):26-27
英国哥特小说在其恐怖外表的包装下,有独有的魅力"浪漫主义"。哥特小说不仅仅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内容——对自然的崇敬和尊重,更赋予浪漫主义新的生命,即对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物的矛盾心理,在社会变革的大潮流中,在大自然中寻求保护,寻求心灵的安慰。  相似文献   

18.
立足特区、发挥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李国梁面对汹涌的经济大潮,迅速的社会变革,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外部市场经济的压力和内在求存动力的驱使下,都在认真探索如何面向社会实际,如何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问题。从理论上说,...  相似文献   

19.
集中创办于清末民初的中国近代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对西方高等教育模仿、借鉴到自我创新的过程。近代大学有关"学术研究功能应作为大学必要组成"的认识是在民族危难、社会变革、教育转型、科技发展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在前辈学人的不断探求中确立的,整个过程体现着中国人对学术研究的向往和价值追求,潜藏着照耀学术研究的前进的精神与动力。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乌托邦的研究逐步深化,从不同角度上揭示了它的含义。这对认识《礼记.礼运》中提出的大同思想提供了启示。"礼运大同"以其概括性、包容性、超越性和能动性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命题,形成了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成为社会变革中批判封建主义、判断资本主义、追求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它又实现着实践转型,成为其中的主导性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