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之侨献琴》这则寓言不长,但塑造了一位琴技精湛、洞察秋毫的人物形象。故事以工之侨两次献琴结局迥异为脉络,引发了人物心态在献琴阶段中错综复杂的变化。我们细加品析这些变化,愈觉文意深刻,有种不可言喻的警世作用。一、斫桐为琴,自信而乐观工之侨经过细心加工,制成了一张天下难得的美琴。琴的“天下之美”,具有两个特色:其一,得良桐斫而为之,材料属上等;其二,“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妙不可言,琴效极佳。面对绝妙佳品,我们可以揣测:此时,工之侨自信、乐观,在试琴之时,定然陶醉在喜悦的氛围之中。高兴之余,他做出了割爱的决定:珍贵的…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形声字的意符,对于辨认汉字的本义有其重要作用。以《说文解字》“斤”部为例来看,“斤”象斧头之形,本义为“斫木斧”,因此,从“斤”之字多与斧或与用斧有关。 斧 《说文》云:“斫也。从斤父声。”《苟子·劝学》:“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斧”和“斤”同义并举。 斨 《说文》云:“方銎斧也。从斤片声。《诗》日:“又缺我斨。”《诗·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斧”和“斨”同义并举。 斫 《说文》云:“击也。从斤石声。”《荀子·性恶》:“工人斫木而为器。”枚乘《七发》:“使琴挚(人名)斫斩以为琴。”  相似文献   

3.
杉木对宋文化的影响远大于前代。杉木所制棺椁体现了宋人注重"事死"的孝道;杉木制琴,反映宋人斫琴追求"阴阳相合"的特点,并发展了古琴制作的方法以及作曲艺术的风格;杉木制药焚香,提高了宋代的医学水平,发展了人们的养生观念,使养生文化更加多元化;吟杉作诗,是宋代诗词文化繁荣的一种表现。杉木文化丰富了宋代的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4.
【自读导言】  学习本文的基本要求:  1.理出工之侨由得良桐到为琴,再到鼓之、献之、埋之、易之的故事脉络,把握文意。  2.把握琴的特点、价值及其命运,理解内容。  3.分析献琴者和得琴者的形象,思考造成琴前后命运不同的原因,领悟其寓意。  4.掌握实词斫、弦、鼓、匣、期年、适、易,虚词而、之的意思和用法。自读侧重点为两次献琴的不同结局,以及由此推断出的寓意。  (解说:从浅显的文本到深刻的寓意,这是我们读寓言的最基本要求,亦即由小故事到大道理。“小”是什么“小”,“大”是什么“大” ?如何由小到大、由…  相似文献   

5.
名词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一种较常见的用法,属于词类上的灵活运用,这种用法的特点,第一是比较形象,如“弓不虚发,中必决眦,洞胸达掖”(《子虚賦》),“愿斩三人头,竿之藁街”(《戊午上高宗封事》),“斫而为琴,弦而鼓之”(《工之侨为琴》),“弼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宋代杉木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杉木对宋人文化行为的影响要远大于前代。杉木材质轻韧,抗虫耐腐,所制棺椁易于保存,使逝世亲人尸骨免遭虫蚁侵蚀,体现了宋人注重"事死"的孝道;杉木制琴,反应宋人斫琴追求"阴阳相合"的特点,并发展了古琴制作的方法以及作曲艺术的风格;制药焚香,不仅提高了宋代的医学水平,也发展了人们的养生观念,使养生文化更加多元化。杉木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宋代的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汉语中,表"用刀斧砍、砍断"义的"伐""斫""砍"是一组同义词,它们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时期,主要用"伐""斫";魏晋时期,"砍"字出现,"伐""斫""砍"三者并存;明清时期"砍"基本完成了对"伐""斫"的历时替换,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8.
汉语历史语言用来表示"用刀斧等砍断、砍削"义的常用词先后有"斫""砍",它们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组同义词,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两汉主要用"斫";"砍"是后起口语词,魏晋时期才开始出现;宋代"砍"逐渐发展;元代是"斫""砍"两者的使用处于竞争相持的时期;明清时期"砍"基本完成了对"斫"的替换,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工之侨为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英不然矣……”  相似文献   

10.
“铁围”考     
“铁围”一词在近代文献中多见,有两个意义:一是指铁围山;二是指地狱。“铁围”一词源于佛教经典,又作“铁围山”。通过对勘《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金光明经》、《妙法入楞伽经》等佛教经典的梵、汉文本中的相应语料,我们认为“铁围”、“铁围山”是梵语词 cakravāda、cakravāla 的汉译。梵语词cakravāda、cakravāla还被译作“轮围”、“轮围山”、“斫迦罗”、“斫迦婆罗”、“柘迦罗”、“灼羯罗”、“斫迦罗山”、“斫迦婆罗山”、“轮山”、“轮圆”、“轮圆山”、“围山”等词形。其中,“斫迦罗”、“斫迦婆罗”、“柘迦罗”、“灼羯罗”是音译,“轮围”、“轮围山”、“轮山”、“轮圆”、“轮圆山”、“围山”是意译,“斫迦罗山”、“斫迦婆罗山”是音译兼意译。“轮围”是最贴近原典语言的结构和语义的译语。  相似文献   

11.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琴,别名"七弦琴",现通常称为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它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现在常有人把古琴与古筝有一定相似,而实则不同的两种器乐弄混淆,认为古琴(琴)即是古筝(筝)。或有的人知道这两个是不同的两种乐器,却也不知道它们究竟有什么差别。文章将对这两种古老弹拨乐器的手型、指法及它们的构造、音色、乐曲的不同进行简单的认识及区分,使人们能区别这两种民族乐器。  相似文献   

13.
天琴是中越边境广西段一带壮族偏人、傣人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专用法器。笔者首先概述了天琴的来历和使用情况,然后着重比较分析了偏人、傣人天琴的共性和差异性,最后对天琴祭天仪式的展演进行了文化解读,得出结论:偏人和傣人的天神信仰来自古老的传说,无一例外地承担起了浓厚的传承原始宗教仪式符号的重任。天琴祭天仪式传承的“合理性”来源于信士们的人生命运信仰。两族群的原始宗教仪式不仅考达人们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美好愿望,也成为了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晚明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在其著作《焚书?琴赋》中提出了“琴者心也”的观点,这一命题对晚明及其后的琴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礼乐思想的反叛。然而,深层挖掘“琴者心也”之“心”的思想内涵并梳理历代琴论,可以发现,李贽此说并非空谷之音。“琴者心也”是顺着主流琴乐思想之外的注重古琴自身艺术特性的琴乐思想发展而来的,这种思想并非离经叛道,而是一种对僵化的琴论的内在批判,以引导琴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6.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作为外来乐器经过时代的演变成为了典型的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民族民间乐器,从中可以看到中西音乐的交流与融合。管子在音乐教学中也有着值得应用和研究的地方,通过欣赏管子的音乐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类民族乐器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了解与喜爱。  相似文献   

17.
古琴艺术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记谱法、弹奏法、指法、乐律、关学等体系,故又有“琴道”或“琴学”之称.古琴不仅仅是用于演奏的一件乐器,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音乐、文学艺术之大成者,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孤寂黯淡的“雅”的审美倾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古琴艺术被沦为“遗产”的原因基础上,从古琴艺术的内涵、现代人对古琴艺术的需求、古琴艺术的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说明了古琴艺术复兴的迫切性,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复兴古琴艺术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9.
"箫"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意象,它往往给人传达着一种哀怨悱恻、缠绵凄清的感情基调,表现一种淡远而情深意长的境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寄托情思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有关司马相如在临邛“琴挑文君“的本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据相如自叙,记述甚详,然其间的文化内涵与婚俗背景,尚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琴挑“作为一种媒介传统,实与琴心、琴制以及“以乐行媒“的文化内涵相关,而这段因“琴挑“而成就的婚姻,后世或褒或贬,都存在着非历史化的偏差,这又需要将其置放于西汉初年的婚俗文化背景去考察,以阐发其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