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新闻写作开始采用导语和倒金字塔式结构。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从此,新闻形成了自己的文体特点。但是,这种格式也相应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标题要标出新闻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而对导语的要求恰恰也是如此,这样写出的新闻,其标题和导语往往有一部分是重复的。这种情况,在倒金字塔结构和导语的初创期尤为普遍。即使今天见诸报端的大量新闻,也存在这个问题。新闻的特点是新、短、快,一字值千金,倒金字塔结构固然可以突出这一特  相似文献   

2.
一篇好的新闻稿,吸引不吸引读者,往往在于它的导语写作是否精彩。如果导语写得平直、呆板.无一点灵性和曲折,就会使读者读之无味,更谈不上见报后的效果了。记得以前我开始学写新闻时,不重视新闻稿的导语写作,心想新闻开头,只要把问题交待一下,然后再慢慢叙述,结果,每写一篇新闻送到报社,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杏无音讯。后来,我吸取教训,找原因,发现问题就在于导语的写作上缺“火候”。于是我先学习,从报纸好的新闻稿、尤其名家的新闻稿中找“真金”,仔细阅读,反复咀嚼。并参加报社举办的通讯员培训.向一些同行请教,将…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语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它要求:一、以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二、引出主题以及阐述、解释这个主题的新闻主体来;三、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对某一条新闻先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并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重要的一步。某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由于大家都刻意求新,所以导语的表达方式是花样繁多的。为  相似文献   

4.
文无定法。“导语”作为消息的开头,也有多种类型和方法。但是,不论什么方法,有一个原则需要遵循,那就是文章一开头,就要有吸引人的魅力,使读者欲罢不能,非看下去不可。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此一法也。”此一经验之谈,对于新闻写作同样有借鉴的价值。怎样在“开卷之初”,就能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呢?利用人皆有的“好奇之心”,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最容易取得这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研究论文的“文题”写作初探张行勇,刘顺义(陕西杨陵《西北植物学报》编辑部陕西杨陵712100)读者阅览文献,先看题目,然后决定是否看文章。“文题”的写作就是给文章起一个“名字”,这在“论文”说来,就是“题目”。回研究论文题目的要求1.回贴切“贴切”,...  相似文献   

6.
古典文学与新闻写作是两码事,不能要求记者要会“之乎也者”,但是两者的表达手段都要求洗练、简洁、流畅、传神、引人入胜、打动读者,因此又是脉脉相通的。注意吸取、借鉴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手法(或笔法),对改进和提高新闻写作肯定有好处。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好比“弱水三千”,本文只是“取一瓢饮”而已。文争一起首唱荣华文章开头很重要,新闻尤其如此。自从一百多年前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出现第一代导语以来,导语写作一直受到重视,并不断发展演变着。近些年流行散文式新闻,摒弃传统的导语。但不管怎么发展变化,总得有个开头…  相似文献   

7.
新闻行家忌讳把新闻导语简单地解释为新闻文体的开头。他们用种种说法来解释导语是什么。“导语是一种揭示、摘要、高潮,一种包在小包裹里的要点或者是新闻预告的总和。”①“导语是新闻报道的主旨,序曲和开场白。”②“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③诸如此类的解释还有很多。对于新闻文体写作的一个几乎是最重要的概念,当然要给予准确、规范的定义。不过,定义总是难以包容复杂的不断发展的实际的,所以有那样多关于导语的解释也就不足为怪。而且,对于写作这一门实践性和随机性特强的学科,概念定义更为难下。但是,也正是基于这一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定义应该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边苏 《新闻界》2007,(2):130-130,126
“导语”就是新闻“反映新闻要点、确立新闻基调、引起受众注意”的开头。报纸导语不仅要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精辟,在写作中还要注意新闻文体对导语的特殊要求,新闻所处  相似文献   

9.
朱幼棣 《新闻记者》2001,(12):51-53
1新闻写作上有许多定式 ,有许多规定 ,许多限制。标题制作、导语写作到结尾 ,不管“金字塔”还是“倒金字塔” ,有些似乎永远无法摆脱。从学院式的教程对新闻写作技巧上的拆解 ,到通讯员面目相似的来稿 ,定式无处不在 ,简单实用 ,驾轻就熟。几代新闻工作者打磨出来的无坚不摧的“利器” ,可以叫“新华体”或者其他什么体。它把新闻 ,特别是消息采访写作 ,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简单劳动 ,记者变成了工匠。———有一个新闻界过去常用的词“练笔” ,现在听起来就像砍柴人磨刀或木匠锉锯。采访技巧似乎越来越无关紧要了。被采访单位往往都要…  相似文献   

10.
<正>消息是各类报纸的主角,是报纸诸种宣传形式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消息这种体裁凝聚了各类新闻报道文体的共同特点,集中反映了新闻报道文体的一般写作要求,因而要熟悉整个新闻报道艺术,掌握消息写作技能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它的结构一般都有电头或"本报讯",有导语和主体部分,有的还有个结尾。它往往采取"倒金字塔"形式,即把最重要、最新鲜、受众最关心的事写在前面。  相似文献   

11.
高辉 《军事记者》2010,(3):26-26
古人云:“文无定法,文成法定”;“设文体有方,变文之数无方”。这些都是说文章并无固定的章法,一篇文章一个样。文章写好了。写法也就由自身表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文风还很陈旧,很‘八股’,比如短短几百字的新闻,标题、导语和正文常常重复同一句话或同一个意思。这就是机械的固守文体格式的结果。这种写法必须改革。虽然新闻报道有一定格式,但不可刻板。”(见《新闻战线》2004年第5期)  相似文献   

13.
二、要件趋向众所周知,一条完整的消息大致可分为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几大部分,也可称为几大要件。只有对每一要件都精心写作,组装起来才会质量优异。改进消息写作,不妨从每一要件的改进着手。研读这14篇获一等奖的消息,大致可以明了要件改进的基本趋向。(一)导语趋向简明导语居于篇首,是“寸金之地”。导语写得如何,对全篇举足轻重。导语的写作最考验记者的功力。传统的导语写作要求全面,五个“W”加一个“H”,这样做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好处,但是如果成为一条“铁律”,又会使消息头重脚轻。实践中,现在的导语写作已经走出了这个套…  相似文献   

14.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导语在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是文章的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精彩。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  相似文献   

15.
好戏往往都有个好序幕,好新闻也应有个精彩的导语。好导语能像磁石般吸引读者通读全文,导语的好坏关乎通篇的优劣成败。近年来,淡写好导语的方式方法,早已成为新闻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论家蜂起,各抒己见。但是,要真正把导语写得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并非易事。在此,笔者仅将新闻导语写作的几点想法奉上,以与同仁切磋。一、导谱写作的一大弊病——与中。C内容重复。导语与中心内容重复,是我们撰文时容易忽视的笔病。下面我们先看一则某报刊登的《某炮团维护士兵利益推出新规定》的新闻——“某炮团年初规定,营连月底报帐时…  相似文献   

16.
广播新闻的“导语”起源于报纸新闻写作,可是随着广播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感到新闻导语的写作有改革之必要。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吴冷西同志说:“新闻导语,模仿文字新闻的习惯很严重,往往不是开门见山,直接了当,而是听了一长串的附加语后,一长串‘的’后,才明白说的是什么人,什么单位,什么事情,完全没有考虑到听众是在听,而不是在读,这说明我们的同志缺少群众观点,不懂得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这是新闻改革中必须花力气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18.
蒋才虎 《传媒》2000,(6):23-24
通讯的结构被喻为通讯的骨骼,是通讯内容的组织方式,是文章总体设计、总体布局的体现,是魏晋南北朝时代著名文论家刘勰所说的“神思”——“神思乃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研究通讯结构,不但可归纳总结传统的写作技法,而且还有利于写作的创新。圈层收放这一写作技法,是近几年一些作者无意识运用并慢慢推广的通讯结构新式样。圈层收放可理解为:以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一般都讲究文章的结构、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消息这种文体,就有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在这一讲里,我们着重谈谈消息的开头——导语. 导语是消息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消息结构的组成部分,也可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就曾把导语称为“消息的眼睛”. 早期报纸上的消息没有导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观实际的需要,于十九世纪中叶后,报纸的消息中才出现了导语,并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20.
导语是新闻的窗口。这个“导”字有三种涵义:开始、启发和吸引。在新闻写作实践中,写好导语是很重要的。导语是新闻学特有的一个概念。现代新闻学称之为导语的,指在一则新闻中概括新闻内容,提炼新闻精华并揭示新闻主题的头一段话或头一句话。最初的新闻没有导语。新闻有导语,据说始于1865年。当时正值美国内战,重大军事消息往往夹在长篇叙述的中间或末尾,关键内容不突出,纽约的一位报纸编辑就把关键内容提到开头,并单独成段,名为“导语”。此后,导语便在新闻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