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个秀才”就是半个秀才王棘孔乙己穷困潦倒,落魄到只能在咸亨酒店柜台前站着喝酒的地步。这在实质上已经和“短衣帮”没有什么两样了,可是他却羞与“短衣帮”为伍。一袭长衫,虽然又脏又破,仍不肯脱下,以显示自己的读书人身分与众不同。但因此孔乙己也就受到“短衣...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一个读书人,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时代,竟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是科举害了他?还是社会?或是他自己?他的死,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给予我们怎样的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小说,去探寻孔乙己人生悲剧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加以比较,让学生深刻认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大多是通过描写作品中的人物的命运揭示出来的。将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加以比较,学生就能加深对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的认识。如教小说《孔乙己》时,教师可将孔乙己的命运与丁举人的命运进行比较。孔乙己极力想通过科举考试往上爬,结果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但他却又要摆出读书人的臭架子,不愿脱下那件标志着读书人身分的破长衫,而且满口“之乎者也”。他本具备劳动能力,却又好吃懒做,经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以致…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阅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小说时,会发现这样一条“线”:孔乙己的“手”。这双手就像一面镜子,将孔乙己的性格一步步的映照在读者面前。一、手与衫孔乙己出场时,作者写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脏”而不洗,“破”而不补,说明他四体不勤、懒得出奇。没钱买新的,则可看出他的穷困潦倒。但至少可以脱下来换一换,洗一洗,可是他不。因为,他自认为是读书人,脱掉长衫就好像是脱掉了面子,脱掉了清高。——这是一双既不洗又不补长衫的手。二、手与酒孔乙己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说完,“…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小说中的孔乙己是清朝末年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他的悲剧在于一个善良的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忠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致毁灭。在一定程度上,它同《狂人日记》一样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吃人本质。同时它也描写出“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对于后者,鲁迅先生主要是通过孔乙己所经常活动的咸亨酒店中的阵阵笑声来表现的。首先,冷酷地赏玩孔乙己的不幸的人不只是个别的、少数的“上层”人物,而大多是非常广泛而普通的处在社会底层的“短衣帮”。孔乙己这个没有中过举的读书人,在鲁镇的咸…  相似文献   

7.
说明:《孔乙己》是鲁迅最为钟爱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侮辱、被欺凌,可笑更可悲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特殊人物。正因为如此,他成了人们取笑的对象。他被笑声包围,这笑声不但不会带给人丝毫的快乐,反而会使人感受到浓重的悲凉。人们不无恶意的取笑,正如一支支的利箭刺向他,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不言而喻。复习教学双用板书@孙永河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揭示了生活中悲剧和喜剧产生根源的一致性,因此,鲁迅的小说的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总是互相联接,互相渗透的。《孔乙己》就是以“笑”贯穿全文,以喜衬悲的悲剧。孔乙己正是人们的笑声中登场的,他穷到无以为生的地步,仍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仍然保持着比劳动者高出一等的优越感,极力维护着自己读书人的体面。满口“之乎者也”的,不由令人发笑。当人们戏弄他,特别是用“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来取笑他时,孔乙己立刻变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五册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亦喜亦悲的人物——孔乙己。他身上包容着悲喜剧的双重因素,既有善良正直的性格因素,也有迂腐穷酸的个性特征。这一人物既能引起人们对他的同情,又会招致人们对他的鄙视。悲喜剧双重因素的融合,赋予小说丰富的思想意蕴,寄寓了鲁迅对这个人物的肯定与否定、同情和批判的多重情感趋向,体现了鲁迅反封建反虚伪的彻底现实主义特色。 喜剧:“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孔乙己自视清高,死要面子,好喝懒做,迂腐可笑。他本来被封建统治阶段所抛弃,沦为可怜而又可笑的下等人,却顽固地以读书人自居,高人一等,虽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而至死也无丝毫觉悟。  相似文献   

10.
曹兰翠 《湖南教育》2002,(10):40-40
一、推敲辨析,比较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异同,能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孔乙己》、《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时,先重点分析《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从而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孔乙己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喝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再让学生读《范进中举》,看作者是怎样刻画范进的性格特点的。有了前者的“一”,学生就能顺着思路得出后者的“三”,并由此比较出两课的不尽相同之处。我列出提纲…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己》教学课上,围绕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学生们展开了深入探究。 生A: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深入社会肌体,使少数的读书人爬上去,作威作福,而多数不能“进学”的如孔乙己之流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封建思想毒害下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悲剧性人物。他一生不曾考取秀才,但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一生穷困潦倒,满嘴之乎者也遭人耻笑却又不自知,他是封建社会落魄读书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试看短衣帮们是如何无情地嘲笑孔乙己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有句名言: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播种下的是作为读书人的清高和尊严,其人生的目的是中举做官,但是随着其科举考试的失败,他收获的却是凄惨、暗淡的人生。他既融不进长衫主顾们的阶层,又不能和短衣帮们打成一片,显然是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如果说科举考试给了孔乙己一记重创。那么,短衣帮们的讽刺、挖苦、哄笑则完成了对孔乙己的最后摧残。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已”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我只想运用换位法,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要在这小小的成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陈烨  孙德喜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40-42,67
孔乙己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他的身上具有许多矛盾的特征.本文欲从三个方面去探究孔乙己的矛盾身份特征:穿长衫的人站着喝酒;读书人的"事"与是;去酒店喝酒的初衷与结局.对这些矛盾的解读,能让我们对孔乙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与思想价值有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一个连自己名字都没有的读书人,一个身材高大却偷偷摸摸的盗窃者,一个生活悲惨却遭人嘲笑的可怜人。他在众人的笑声中出场、离开,走过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却有太多思考。孔乙己为何如此装扮?为何这般性格?为何有此遭遇?我们来谈谈《孔乙己》中的几点矛盾。  相似文献   

17.
痛并快乐着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诚然,现实的确如此。在鲁迅先生笔下有这样两个人物——夏瑜和孔乙己。夏瑜者,秋瑾之化身也;孔乙己者,当时落后于时代的无数愚昧者之缩影也。是的,夏瑜是最痛苦的,他的痛苦来自于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心得不到愚昧群众的支持,他饮恨而死。同样的,孔乙己也是最痛苦的,他“痛”在自己的“才华”不被认可,他“苦”在自己有读书人之名,却无法考取功名,他抱憾而亡。这  相似文献   

18.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似乎是世间最不成器,最不争气,最没尊严的读书人之一。对于他的穷困潦倒,饱受耻辱的一生,人们虽也"哀其不幸",但更多的则是"怒其不争"。"不争"之一:胡子都花白了,却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还不肯脱掉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惟恐失了读书人的身份,忘了搏取功名,出人头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读过<孔乙己>的人都知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作者通过独特的肖像描写,为我们在孔乙己一出场的时候,便勾勒出其独特而又尴尬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在鲁镇这个小世界中,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穿长衫"者,而又与"短衣帮"与"穿长衫"者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独特的"边缘化"和"异类"身份是他悲剧命运的重要因为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应该理解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是初三课文《孔乙己》中的主人公,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的生活描述,对残酷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惨的,或许也是可笑的。但是我们若从另一个角度为孔乙己着想一番,会发现他并非一无是处,举动之间甚至还渗透着几分优良的品质。首先,孔乙己的生活是贫困的,因而欠帐是经常性的。然而,他却“从来不拖欠”、“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以至于信誉良好,表现了他性格的质朴和忠厚的一面。当在店里旧帐未还,却又不得不再欠新帐时,他的表情是“羞涩”的,能够意识到难为情,这些都说明他有着较好的品行;其次,孔乙己为自己的生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